-
苏家屯的变迁
伊人李
现实已完结75.6万
上海外菜乌克兰 《苏家屯的变迁》,70万字左右。 60年代初,山村苏家屯,出身卑微,人单势薄的苏老二,与队长的千金康素贞同年同月同日生,在推荐上高中的时代,他没有资格上高中,而上了高中的康素贞却因对苏老二的暗恋中途辍学。两人恋爱的过程,极具凄美,终因“改革开放”的春风,怒放了两人爱情的花朵。 在“改革开放”年代新旧两种思想的碰撞中,作品用事实证明了农村宗族势力的野蛮和强大,同时也证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改变命运中的强大动力。 作品通过康苏两家不同社会背景所产生的矛盾,从苏家屯风物的变迁等,反映了中华民族每前进一步的艰辛,反映了任何社会都需要不断地“改革”才能进步的道理,更反映了那个年代各色人等的处世哲学,以及“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必然性和不完美性。 康素贞和苏老二等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中老年”的过程,反映了康素贞的善良纯洁和苏老二的刚正不阿。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悲喜交加,笑中有泪,泪中含笑,弘扬了真善美,有鲜明的思想导向。 主人公的人生,同时也是那个时代芸芸众生的人生缩影,清晰地再现了50、 60、 70后丰富的苦乐年华和奋斗历程。
-
情满大荒山
金江隐士
现实已完结71.39万
(四川作家协会全省文学扶贫“万千百十”活动2020年重点扶持作品。)中央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后,市统计局主任科员李应民被下派到大荒山上的茅草坪村担任第一书记。李应民在妻子的支持和鼓励下,在大荒山安下心来。在乡党委的支持下。多方争取资金,新建了村委会活动中心、文化站、图书室、幼教点、卫生室。对全村贫困户住房进行了改造。修通了38公里的致富路,对农网进行升级改造,架通入户光纤,彻底解决了行路难、用电难、通讯难等问题。鼓励贫困户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苦干实干,勤劳致富。因户施策,协助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种植业,逐步增加收入。认真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让贫困户掌握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引导群众弘扬传统文化,搞旅游开发。大荒山天堑变通途,人民群众走上致富奔康之路。 李应民在艰苦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磨练,思想境界得到升华,意志品质得到锻炼,能力素质得到提升,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