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是所有国民对这个王朝的唯一的认知。数百年来,三国之间大战没有,小摩擦却不曾断过。
奇怪的是经历了几代人,从未有人寻思过改变世界,好似这个王朝生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不过话说回来,百姓堪堪填饱肚子,又有何精力来想这些有的没的。
大楚尚武十三年冬,三国中的顶头老大楚王开始作死。对大相直言:“楚国本就是王中之霸,孤在位十三载,时时殚精竭虑,亲自上阵领兵出征数十次,参与之战皆有成就。经过孤那么多年的不懈努力,日夜操持,终是不负父王在天之灵,守我大楚百年基业。现下我大楚也算是霸中之巅,剩下的日子孤也该为自己打算了。”
大相一听这话,立马两眼一闭往后翻,别管真晕假晕,毕竟人生如戏,全凭演技嘛。不过话说回来,摊上这么个头头,你就说气不气人。
别说,楚王这话一出,那是立马占了各茶馆花楼的话题金榜啊。打这以后,三个月内,嘿,楚王进行了大大小小五次选秀,也是开了荒唐皇帝的先例了。
听说楚王还三不五时就喜欢来个微服出巡,也不体察民情,也不检贪官污吏,只是游山河,赏美景,奇的是回宫的时候必添那么几个美人。
虽说这年头除了写信也没个啥通信工程,但这小道绯闻总是能快速有效的找到传播途径。
这不,接到消息的卫国和秦国听说楚王的狂妄说辞,虽觉得这楚王忒不要脸,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
经智囊团分析,恍然发现自己关注点不对,当即也不纠结,开始走另一条路子,马不停蹄的搜罗美人送入楚国王宫,美名其曰巩固彼此的友谊,加深三方的关系,至于真实意义嘛,左不过仁者见仁。
也不知是不是秦王和卫王日夜不停祈祷楚王赶紧死翘翘的话被佛祖收到了。
总之,楚王果然不负众望,在大楚尚武十七年冬子月二十三,精神十足的去探望生病的小妾,然后理所当然的留了下来,理所当然的开始游戏,也不知是不是兴奋过度,这位楚王默默的撒手人寰。
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坏了所有人,这小妾也不是不懂事的,位分还挺高,只是膝下无子,知道这事不能碰,也不愿冒这险。
于是马上禀报太后,封消息,锁宫门,传大相入宫。
楚王也算是个传奇了,又加之走的突然,也没个遗诏啥的。
太后一女子,虽有些魄力,却也不知为何,并没有大包大揽的走到前台干涉朝政,只言自己礼佛喜静,别拿这些俗物扰自己。
一些本来没这意思的皇子一听这话,嘿,都觉得自己下一秒就登基有望,开始摩拳擦掌,疏通各种关系,忙的脚不沾地。
话说楚王虽撇下有资格的上位的整整十六位皇子打的轰轰烈烈。可奇怪的是无论皇子如何争斗,所有大臣均不参与,统一口径谁若上位便听谁的,只接受那位上之人的令。
估计也是觉得楚王办的这不叫人事,倒叫臣子们无法成为从龙之臣。于是便守着规矩听大相吩咐按章办事。
卫王和秦王这都开始点兵点将了。都知道楚国庞大,合伙也吃不下,就准备给楚国来那么一下子,恶心恶心他们。
转过头来发现人楚国一点大动静都没有。得,没我们什么事了,还是歇着吧。
虽然没办法去刺挠楚国,但是也不见卫国和秦国松一口气。都互相防着呢,自己吃不到这口肉,也不能让你抢了这个碗。为此双方还特地以练兵为由,各集结了五千兵马在临界点常驻。当然了,兵力这么少,打个球球。所有人都明白打不起来,但面子可不能折了。这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各有各的小算盘,谁也不愿开局就失了先手。
这段期间大楚几位皇子你来我往,一个个出招不凡,各种手段层出不穷。
之后死的死,伤的伤,最终以二十一岁的七皇子楚风辞荣登大宝为结点。不,与其说是结点,不如说是一个新的篇章。
这楚风辞也是狠人,一上位就马上翻脸,之前答应许诺的全然不作数,一干参与夺位的兄弟被收拾得干干净净,随后将牵连此案大大小小的官员一百三十六人,皆予谋逆罪论处。
说起来这时节何来的谋逆,左不过成者王侯败者寇。听闻当时监斩台下血流成河,流放之地人满为患。
自此楚国改年号为建安,开始了长达二十四年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