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乌克兰 古代言情

继往来

第一百九十七章 应对

继往来 荷塘春色 2128 2020-07-09 18:03:39

  幸儿听后皱眉,无奈的又叩一个头,劝道:“陛下恕罪,对于民女,皇上只是见过几面,入眼也不过是因为民女与旁人有所不同,一时觉得新鲜而已,久了,一样会让人厌烦。而且民女有自知之明,以我不受约束,肆意妄为,个性张扬的性格,不适合留在宫中。即便留在宫中,早晚也会触犯宫规,久而久之必会召得陛下厌弃。正所谓天下何处无芳草,何必要我这颗已被齐王釆摘了的野草。天下都是皇上的,皇上要寻多少更好的,寻不到?切不可因为我这棵杂草放弃整片田野,更不要因为一小片乌云放弃整片天空。皇上将来定会选到更多比民女更适合皇上的女子陪王伴驾。此时国家动荡,北方前遭蝗灾,后遇战乱,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现在民间正盛传皇上是明君,您登基后积极从各地调拨粮食,发往灾区,使更多受灾的百姓不致饿死。百姓都深感圣恩。在这国家正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同时。那些反对的势力,暗中也在盯着皇上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想揪出璧下的错处。如果此时皇上强纳我入宫为妃,即便做的再隐秘,也会被有心人发觉,诟病皇上贪图女色兄夺弟妾,以此为由来抵毁皇上,必然会损害皇帝在朝臣和民众心目中刚树立起来的好形象。也会以此为由头,把皇上以前诸多不是都挖出来,加以放大广而传之,让皇上声誉毁于一旦。江山社稷于民女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皇上初登大宝,此时怎可受人以柄,让人有可乘之机。皇上不能因我一人前功尽弃,落下骂名,给那些心存二心的不臣之人,有了弹劾的理由。皇上若初登大宝就失了威望,以后何以服人?在这动荡时期,皇上万不可行差踏错半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切应以社稷为重。皇上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留芳百世的千古明君。”

  幸儿的一番话,实际告诉刘珏,自己不愿嫁进皇宫,同时也给刘珏如醍醐灌顶,让刘珏躁动的心,平静下来:你也不必妄自菲薄,更不用给我糊高帽子。唉,罢了,既然你意已决,又心甘情愿嫁他。我也不好夺人所爱、更不好强人所难。罢了,如你所愿,我以后做个盛世明君。你也可以嫁给你心目中的如意郎君。快起来吧。”

  幸儿直起身,同时从袖中掏出当年刘珏给她的玉挂件,站起来,放到刘珏身旁的桌子上:“谢皇上。这是皇上当年赠给民女的玉挂件。现在还给您。”

  刘珏想着当年遇见她的情景,每次她都能让自己心情轻松愉悦,只有那个时候,才感觉自己象平常的人一样自在,不用随时都要伪装着自己,不再是那个永远让人看不到心里在想什么的皇子。想想那个时候,她还是男孩的装扮,自己就莫名的喜欢,当时怕自己生出好男色的心思,勉强克制着自己,没有把她留在自己身边。只可惜当时自己有眼无珠,不识她竟是女扮男装,错失了良机,让老六抢了先。一想到自己放下身份、面子,放低姿态去争取,希望她答应留在自己身边。她都不答应。心里不觉烦闷。可见她心里一点没有自己。自己不管再如何努力,她都不会为之所动。以自己的身份,强留她在身边,是轻易可以做到的。自己之所以不那样做,虽然往大里说是为自己名誉和江山社稷。可未尝不是自己不忍心,违了她的意。若真强留她在自己身边,她定然不会向以往一样开心的同自己说笑,让她生活的不快乐,也不是自己想要的。罢、罢、罢,还是成全她吧,让她过她自己想要生活。自己也像她说的一样,做个明君。

  刘珏想到自己的这次放手,将永远失去这个让自己唯一心动的女孩,心里愈发觉得苦涩,不觉苦笑:“朕头次见到你时,你还是一个小少年。那时朕就偏偏很在意你。朕从不知道你是谁家的孩子。再次见到你也离京城不远,就私下认为你家应该住在京城,怕如你这般长像,在京城出入,若被哪个好男风的世家子弟看中,必会暗下黑手,不择手段。怕你受那些纨绔的欺负。所以给了你这玉挂件。你不管告到京中的哪个衙门,他们看到这个都会向着你说话。即便被就中的世家看到,也不敢再动你。我就是没想到你竟是北地人,而且还是一个女孩子。既然你马上要嫁给六年了。朕也算是你的兄长。这个玉挂件,算我这个做兄长给你的礼物吧,你留好了。如果将来你在那里过的不顺心。还可以拿着这个玉挂件找朕,见到这个,就算要进皇宫,也没人敢阻拦你,朕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原因都会给你做主。”说完把玉挂件递还给幸儿。

  幸儿又跪下叩头:“多谢皇上。”低头将手举过头顶,去接玉挂件。

  刘珏看着她的发顶,心里五味杂陈,强按下想拥她入怀的心思。将伸出的双手,硬生生的缩了回来,又想起什么?将缩回的右手又伸出去,把手上的玉挂件,放到幸儿手中。也放下了自己的那颗,想同一个平常人一样,任性爱一个人的心。变回了那个在人前,永远如带着一张面具,让人听不出情绪的皇帝,语气平和的道:“起来吧,坐下说话。过去的事情不提了,以后你就把朕当你的兄长吧,跟兄长说话不用太拘束”。

  幸儿站了起来,恨不得马上离开这个让人尴尬的地方,可之前有皇后的挽留,自己又不能走,无奈又坐回原来的杌子上,此刻的她,如坐针毡。

  刘珏见幸儿不自在,暗暗叹了口气,示意站在门旁的总管太监:“长顺,去看看,没什么事让皇后回来,问她不是要给李姑娘添妆吗?让她顺便取出来一并带过来。”

  总管太监躬身答应,便出去了。

  刘珏见自己刚说完让皇后回来,幸儿明显现松了口气。心中不免苦笑。

  接下来两人交谈变得轻松许多,刘珏则分外珍惜这个和幸儿独处的短暂时光,问一些幸儿以前在暨远县生活的过往,见幸儿回答自己的话时放不开。便给幸儿讲了自己小时候的糗事,让幸儿紧绷的神经逐渐放松。听他讲他小时候干的那些傻事,幸儿脸上也禁不住有了笑容,两人再谈起话来,就变的轻松了许多。幸儿也同他讲一些自己小时候和哥哥们一起胡闹被夫子惩罚的事情。刘珏耐心的听,听到好笑的地方也大笑。两人的谈话不再涉及彼此,讲的都是自己曾经的过往,犹如他们是民间平常朋友之间随意交谈。

  皇后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刘珏脸上挂着少见的柔和的笑容,眼中流露出那自己从未见过的柔情,心中不觉酸楚。勉强挤出一个笑脸,一想到皇上让自己给她添妆。这说明他将来还会同刘瑞成亲。心里又舒畅不少。笑容真诚了许多,道:“真不好意思,让李姑娘久等了”。又指着跟在后面宫女捧着一套黄金嵌红宝石的手饰头面,对幸儿道:“这是我给你的添妆。知道你不缺这些。就是我的一点心意。你别嫌弃。”

  幸儿又跪下叩头谢恩:“谢娘娘费心,民女是从偏远小地方出来的人,还从未见过这样奢华的首饰,娘娘的这份添妆实在太贵重,民女非常喜欢,即然是娘娘赏赐的,民女也不好推辞,愧领了。”

  皇后看着她行完礼,又见她小小年纪,说话并不张狂,守礼节、知分寸,心里不免多少生出些好感:“快起来!咱们以后就是自家人了。不用这么客气多礼。”

  幸儿站起身来,又福了福,道:“如果娘娘没有其他的事,民女就不叨扰了,就此告辞。”

  皇后道:“好,你明日就要大婚。还有很多东西要准备。我也就不留你了。紫怡,代皇上和我送送李姑娘”。

  紫怡应:“是”。

  幸儿又给皇上、皇后行了个大礼后,低头才转身随紫怡往外走。

  二人刚走到房门口,就见一小太监迎面走进来,紫怡忙避让,身后的幸儿也只好跟着避让到一旁。

  小太监冲幸儿躬身行礼:“请李姑娘稍等片刻”。又走到刘珏和皇后面前,躬身行礼:“见过皇上、娘娘,太后娘娘听说李姑娘入宫了,说早就想见见,可巧,今儿正好来了,让奴才来请李姑娘过去一趟”。

  皇后看向刘珏,以为是他派人通知的太后,见刘珏也一脸疑惑的看自己。两人脸上都露出不解。

  刘珏知道,母亲早就知道幸儿是救过大舅舅和帮助大舅舅守城出了力。肯定是感谢李明月的,去了太后不会为难她的,便点点头道:“即然是母后派人来请,李姑娘你就跟着过去一趟吧。”

  幸儿屈膝答应声:“是”。便跟随小太监一起出去了。

  来到高太后宫中。高太后坐在临窗的榻上摆弄花样子,小太监引领着幸儿来到了高太后面前。

  幸儿忙跪下叩首道:“民女李明月见过太后娘娘。”

  高太后笑道:“快起来吧!过来让哀家看看。”

  幸儿乖顺的走到她跟前。高太后亲热地拉着幸儿的手,道:“长得可真好看,连说话的声音都那么好听,哀家一见就喜欢,哀家要是有个像你这样的女儿该多好。听说在北地你救了我大哥。还出主意帮他守住了暨远县城。像我父亲那样耿直的人,平时很少夸人。对你却赞不绝口。原以为你是个男孩子,想着,以后等你长大些,帮你谋个好前程,算做对你的报答。没想到你竟是个姑娘。瑞哥儿回来后,带回了北地的消息。先皇知道了你的事情,可能想表彰你的功绩,却得知了你是个女孩,没法许以高官厚禄,竟把你许配给了瑞哥。瑞哥那样的人,从不对任何女人稍加辞色,整日对那些对他有好感的贵女们冷着一张脸,宫中赏他女人,也不要。可却同意纳你为侧妃。我还纳闷儿,我一直惦记着见见你,看看你是个什么样的人?能救人,能出谋划策,还能让冷心的瑞哥儿动心。没想到,一见了你,连哀家都喜欢。难怪你能打动瑞哥。来,坐在哀家身边,陪哀家说说话。”

  幸儿顺从的坐在高太后身边。

  高太后问读过什么书?在家时喜欢干什么?

  幸儿恭敬一一做答,又让幸儿讲了一些北地新鲜事儿。高太后听着民间的故事很感兴趣,直到见太阳西斜,方道:“你明日成亲。我也不多留你了。我让宫女给你准备了一些物什,给你做添妆。我再派一个宫中教礼仪的嬷嬷随你回去。教你一些规矩,免得在成亲礼仪上,让那些多嘴的贵妇们挑出错处来。我也讨厌这些繁文缛节。可那些高门大户的夫人,会自恃身份,专门在这上面挑理,以显示自己的尊贵。你随便学学,好应付那些去府上庆贺的公侯夫人。”

  幸儿躬身行礼,诚心感谢:“多谢娘娘处处为民女考虑,为民女费心,民女无以为报,愧受了”。

  高太后道:“你也不用跟我客气。你曾经帮过高家,该感谢的人应该是我。可惜你在京中呆的时间太短,否则我会时常接你进宫陪我说话。我倒是很愿意听你讲的那些外面的事情。好了。听说;和瑞哥明日成亲,后日离京。我知道你还有很多事要忙。我也就不多留你了。等以后有机会你再回来,一定告诉我,我会派人接你入宫。咱们娘俩再叙。”说完让宫人把给幸儿的添妆让人捧着,随着接幸儿来的小太监一起送幸儿出宫。

  幸儿又向太后磕头辞别。

  走出北宫门,宫中准备的马车,已等在北宫门外转角的外宫墙下,宫人们把宫中赏赐的添妆,纷纷往装上车。

  幸儿忽然看见,从斜侧处有辆马车向自己站的地方驶来。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