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在兄妹的鼓励之下,李英壮着胆子,到招聘点报名。
原本以为还需要面试什么要求的,开始的时候,李英还觉得自己书读得少,别人会不会嫌弃自己,没想到招聘的主管,只是上下打量了一眼李英就直接叫她进厂里等工作安排。
第二天,李英就提着行李住到了厂里,那里包吃包住,住的是几个人一间的宿舍,吃的是大食堂。
“我们这里采用多劳多得制度,也就是说,你们织得布越多,获得的酬劳也是越多,就是钱越多,而且,我们这里分淡季和旺季,旺季的时候,必须全员加班加点地完成任务,淡季的时候,大家可以自由劳作,有事的可以请假回家。”一个矮胖的中年男子站在车间的中央大道上,振振有声地说道。一群年轻的姑娘把他围得严严实实的,大家都是初来乍到,瞪大眼睛,竖起耳朵听得都特别地认真。
中年男子说完,就开始演示如何使用织布机,如何正确操作,如何解除一些常见的小故障。
李英认真地听着,一边点头,把它们都默默地牢记在脑海里。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女工显得有点笨手笨脚的,跟不上机器的节奏,但是李英凭借自己的心灵手巧,很快就应付自如地操作起来,在纺织厂工作了一年多,现在已经是很好的技工。李英知道大哥大嫂到了滨城,家里只剩下阿爸和阿妈,还有弟弟,但是阿妈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她心里就开始忧心,她觉得,农忙的时候就回家帮忙干农活,反正淡季的时候,收入也不是很高。
“阿爸,阿妈呢?”李英问道。
“阿妈去浇菜了,阿爸还在田里呢。”李大河大声说道。
此时,太阳已拖着余辉西下,天边铺满了红霞,最后的黄光照耀着炊烟,升腾起薄薄的雾纱。咩声,窸窣声,清澈嘹亮的喊声,开始迎接夜幕的降临。
李英二话不说,就走出门口,朝自己家的田地走去。
李大河高兴了一晚上,跟姐姐聊东聊西的。
然而,过几天,他就开始后悔了。因为每天早上,天还没有亮,李英就把他从床上叫醒,早饭还没有吃,就得先下地干活。
“趁着天凉,先把那个田的割了,你快点啊!”李英拿着镰刀,走在前头,时不时地扭头转身催促睡眼惺忪的李大河。
李英没有回来的时候,李山,巧珍都没有这么逼着他干活。
李大河也没有任何反抗的理由,那些已经熟透的稻谷,再不割下来晒干储存,一场狂风暴雨下来,它们就会发芽,冬天的粮食就会没了,猪食就会短缺,他的学费也会岌岌可危。为了生存,人只能逼着去吃苦,剥削舒适。
岁月荏苒,光阴如梭,这样的日子很快过去了几年。李大河到镇上读书,小侄女也已经学会自立,不再需要人照顾,她每天就是跟在巧珍的后面,巧珍去哪里,她就跟到哪里。有时候,她还特别乖巧地用她那稚嫩的小手帮巧珍干活。
那个小侄女叫李慧,故事讲到这里,我打心里觉得,奶奶真的很伟大,但是,我又总是担心自己的文笔拙劣,不足以表达出那种平凡而伟大的力量,那种蕴藏在乡村女人身上的力量,还有那些发人深思的困扰。
但是,我会竭尽所能把这些故事,展现给大家。
李慧不属于那种天赋异禀的孩子,对于几岁前的事情,她是一点印象都没有的。至于这个没有印象,里面有一个可以解释的原因,当时,大人们认为李慧的脑子估计是已经烧坏了。在李慧的记忆里只有一副最早的画面,就是站在家门口,看着一群陌生的亲人,在向她招手,从此,她就在这里长大。
先说烧坏脑子的故事。
这件事情,奶奶每次提起的时候,都心有余悸。
“啊,真的怕,就这样死了,不知道怎么向儿子和儿媳交代。”奶奶感叹地说道。
那个时候,李慧大概才两三岁,当时在床上睡觉,天已经变得漆黑一片,银色的星光显得特别的耀眼。大人们都在忙着干活,大家都以为她是熟睡了,所以没有在意。因为李慧平时都很乖巧懂事,不吵不闹,睡醒了,就会自己爬起来,还会自己滑下床,然后光着脚就出去找大人,饿了就喊。
但是那天晚上,李慧竟然出奇的,很晚都没有醒来。直到后来,巧珍开了灯,看了一眼睡在床上李慧口吐白沫,立即惊慌地大声呼喊,李山才惊恐轰动地跑进来。
巧珍是被李慧的样子吓到腿软,直接倒在床边,拿着毛巾擦白沫,颤抖的手却惊得不知所措。
只有李山保持着冷静。
“赶紧带去林芳那里看看!”李山急促地说道,然后就立即把孩子抱起来。
巧珍慌慌张张地跟在后面,去的路上是提心吊胆的,真害怕出事,出了人命的事。
林芳是我们那时候唯一的村医,住得离巧珍家比较远,而且路也不好走。
“都看不见路,就是想着快点去到。”
我可以想象到爷爷奶奶当时心急如焚地,如何在黑夜里乱踩,最后终于走到林芳家。
林芳说,幸亏巧珍发现得及时,不然李慧就要因为高烧活不成了。就当时的医疗条件,如果时间久一点,估计,脑子是彻底烧坏的,不存活的那种。
后来,在林芳的帮助下,李慧的烧退了,两个老人,才终于松了一口气。但是,林芳告诉巧珍和李山“这孩子,以后脑子可能会有问题。”
这话也不知道是怎么在村里传开了,大家就说,李慧的脑子烧坏了,以后就是个傻子。
但是,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巧珍和李山看到李慧活蹦乱跳之后,一切担忧很快就消散了。
接下来就来说,为什么会有那个画面,一群陌生的亲人向李慧招手。
这些也是李慧后来得知,当时她是刚从外婆家回来,回到了家门口的那一刻。
因为当时情况很特殊,李慧的弟弟出生后,大人就得把李慧藏起来,送给外婆帮忙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