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乌克兰 短篇

上海游

上海游

无暇扩鸡 著

  • 短篇

    类型
  • 2020-04-24上架
  • 2383

    已完结(字)
本书由红袖添香网进行电子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上海:惊鸿一瞥

上海游 无暇扩鸡 2383 2020-04-22 15:14:42

  对于一个爱慕至深、思慕已久的城市,终于见着了,也不出所料地惊艳了,内心早已飓风扫过、波澜浩荡,笔下却无只言片语,唯空白一片。正因如此,牵挂更浓、纠缠更多、思虑更重,记忆她、描绘她、想念她反倒成了一桩放不下的心事。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上海”这两个字不时出现在我神经上,压迫着我去回忆。上海如同我少女时候特别迷恋的某位明星,她的形象如此鲜明、五官如此清晰,距离却如此遥远,神韵却如此神秘。我似乎看到在曾经触摸过的青砖上还有历史的浓墨重彩,我似乎听到在匆匆走过的喧嚣街道还有岁月的浅吟低唱,我似乎可以捕捉到一些轮廓、一些色彩、一些味道、一些气息;那些光如此的亮、那些影如此的轻、那些空气如此的漂浮,让我所有的关于她的记忆,竟是那样的浅、那样的淡、那样的薄,即使泼洒在纸面,也若隐若无、了无痕迹。

  (一)旅行

  旅行,或是为了放松紧绷许久的心情,或是为了挣开纠缠不清的琐碎,或是为了填补单薄不堪的经历……在人生每一阶段,甚至每一年、每一日、每一刻,旅行都有着不同的目的。

  甲午马年、正月初二来到上海,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我这一年的旅行梦想。从走下火车的第一刻起,贪婪的感官就无时无刻不在吸纳关于关于她的一切:那湿湿的如梦般清新的空气、那张开双手迎接蓝天白云的楼群、那静若处子般笼罩在晨曦中的南京路、那飘扬在黄浦江边面悠悠的汽笛……

  也并不是所有的一切,都朝着人愉悦的方向进行:在人群嘈杂的城隍庙左顾右盼,却只是看到一个个艰难穿梭而行的后背;在拥挤喧闹的店铺排队等候,却只是吃到了20多元一个却食之无味的蟹肉包子;在凛冽萧瑟的寒风中苦苦等待5个多小时,却只是站在400多米高塔上看到了脚下一片浓厚的雾气……这一年、这一刻,面对所有这些,我有的已不再是年少时候的失望,而是心平气和的接纳。这一年,这一刻,旅行对我而言,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用它来丰富我的人生,但并不妄想它超越我的人生。我不会期望它有多么顺利、多么精彩、多么完美,因为我知道,正如我人生中所有的事物,都如影相随着顺利与挫折、精彩与平淡、美好与不足、惊喜与失望。上海之行的点点滴滴,便是我那时那刻的与众不同。它们是我纸上的下笔千言,更是我心中的难以磨灭。

  (二)乡下人

  去上海之前,就听很多人说,在上海人眼里,全国人民都是乡下人。真正到了上海,倒是觉得,其实大多数上海人都是友善、和气而礼貌的,那种所谓排外的感觉并不强烈,而我却真真觉得自己是个乡下人了。

  我的祖籍湖南娄底。外婆家是一片果园。记得那时,满山的桔树、满地的瓜果,孩子们满山满地地跑,拿红薯藤编成项链戴到脖子上,拿钉子绑在铁道上等着呼啸而过的火车把它碾成薄薄的小刀……现在回想起来,外婆家应该算是一个城乡结合的地方,既有着城市的便利交通,也有着乡村的质朴封闭。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自己也应该算是一个城乡结合部的女子。虽然天真烂漫,但还不够质朴天然;虽然活泼大方,但还不能从容大气。这些年,我一直生活在城市,也一直在融入城市,但对于大城市核心的喧嚣与热闹,我始终没有靠近。所以,在我真正触及上海的思想与灵魂时,态度是犹豫的,骨子是怯弱的,情绪上是没有底气的。

  上海,如同它的标志性建筑一样,恰是一颗璀璨夺目、高不可攀的“东方明珠”。如果说三代打造一个贵族,那么上海这个浑身充满贵族气息的“大小姐”,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历练打磨,经历了风风雨雨,早已是脱凡超俗,举手投足流露出与众不同的气质。时代的清新与历史的厚重在这里形成了交集:这边是云集着各种世界名牌的摩天大厦,几步之外就是散布着许多百年老店的古老弄堂。商业的喧嚣与文化的静默隔空相对,前一刻刚刚被环球金融中心那金碧辉煌的大楼晃闪了眼睛,后一刻就走进了被古玩、字画、墨香琴音带进了清幽古雅的世界。在东方之珠的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里,如同放电影般的,我们走过了上海一百多年的历史,曾经的车水马龙,曾经的热闹繁荣,曾经的血泪屈辱,在这里栩栩如生。你不得不感慨,上海就是上海。只有这样的上海,才能优雅地展现出紧张节奏中的从容不迫,才能充分地流露出世事变幻中的宠辱不惊。上海真正是中国城市的贵族。

  一个城市的文明和一个人的文明一样,一个城市的文明也和一个国家的文明一样,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不可突变、难以僭越。

  (三)江南小镇

  在我的旅行地图上多了浙江乌镇这个地方,实在是这次上海之行意想之外的收获。我虽没去过浙江,但江浙一带的人接触了许多,我的导师就是江苏人,也素来知道两院院士里头很多都是江浙人,对江浙一带是油然而生敬仰的。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分毫不差。地域和血缘对于人性情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而其中山水文化对于地域性格的形成影响至深。我所居住的西安,八百里秦川,难见一条河流、一个湖泊,也难见一座高山、一个山峦,西安人的性情也是万里平川,一眼望去没有太多沟壑,有几分磅礴大气,却也缺少攀取之心、灵动之气。我的家乡湖南,山水相傍,水绕山深,湖南人的性格里头如山峦起伏不喜平,如活水流动不喜静,虽特色鲜明,但终究少几分开阔自如。乌镇这个地方,则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天然写照,水和桥都是静静的,桥下的水如此灵动,桥边的人家悠然得趣。似乎空间是小小的,却又有许多曲径通幽,许多风景热闹。在诗意的空间,少了一些繁杂纷扰,多了一些宁静致远,连呼吸和行走都是诗意的。这或许,就是小小的乌镇,能够走出去一个又一个名人的缘由吧。

  (四)复旦

  每到一处,一定要去的便是名校。复旦是低调的、端庄的,也是充满生机的、青春活力的。此时此刻,回想着与复旦短暂的相遇,回想着复旦标志性的双峰大楼,回想着茵茵绿草、旭日东升,回想着孩子无懈可击的笑靥,我似乎有些明白,为什么仅仅是惊鸿一瞥,上海在我的记忆里,却是这样立体和饱满。那是因为,江南小镇里,流淌着岁月;也是因为,东方之珠上,俯瞰着当下;还是因为,豫园花香里,孕育着春天;更是因为,活力复旦中,寄托着未来。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