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乌克兰 玄幻

乌龙仙途

22.不让须眉

乌龙仙途 二鸣不惊人 2037 2020-05-16 11:30:00

    赵功、赵行这俩兄弟相差两岁多,二人同跟师父习武,天天长在了一起,却又每多争执。盖因这小哥俩儿皆是争强好胜的。

  赵功虽然比弟弟赵行习武早了一年多,可是初时并非师从顾清风,而是由王府的侍卫统领司马涵教授,学的也并非一流功夫,只是一些粗浅武技,也并未正式拜司马涵为师。

  直到一年多过后,成王因莒南县水灾而力谏皇上免了那里的赋税,发放了大笔赈灾款,并由成王调及人手儿,亲自督导诸般赈灾事宜……

  成王赵匡知道莒南县是武学大家顾清风的家乡,而顾清风一向又是出了名的回护乡党……

  赵匡正是抓住了这个天赐良机,大作文章。特意还在抗洪赈灾时期,遣人找来顾清风,请他做了救灾督调使……

  顾清风的族人乡里全都受了成王的大恩惠,顾清风也因此而在家乡更得令名美誉,博得“武道仁心”的称誉……

  赵匡下了这一番大功夫后,再多次诚心诚意地恳请一向清高的顾清风来教自己的儿子。

  顾清风虽不情愿,却也无法坚辞到底。尤其成王最后一次相邀是当着顾氏家族耆老的面前,顾清风只得答应了赵匡。但却说好,只教授五年;五年后,他还要去西陲朝圣、云游,并要在西陲的西瑯山闭关参修……

  赵匡生在皇室,久谙官场运筹之道,当即满口答应顾清风的一切条件,自是想要先把他套住再说……

  因此在顾清风到了王府后,赵匡便让不满六岁的赵灵儿和赵行也随长子赵功一起拜了顾清风为师。

  原本宁丹国人多使子女六岁后方始习文,七岁后方始练武。成王长子赵功便是满七岁后才开始练武的。

  而成王为了套牢顾清风,就赶着机会,趁热打铁,恨不能将当时刚刚出生的赵康都塞在顾宗师门下……

  因此赵行和姐姐赵灵儿赶得巧、赶得好,俩人虽然比赵功小了两岁,却是同时拜在顾宗师门下,没耽搁一点儿时光,更没走一点儿弯路。

  虽说当时二人年纪太幼,但是却皆甚是聪慧,敏而好学,于武道也颇有天资。尤其赵行更是天生力气大得出奇,对大枪铁棒、鞭锏、斧锤之类沉重的兵器尤为喜学。

  因此上,赵功虽大了赵行两岁半,又早习武一年多,可是也未见得比赵行就强。更何况他的力气又没有赵行大,所以哥俩儿在年岁血缘上虽是分明的亲兄弟,却在武道上难分伯仲了……

  这两兄弟总是在武道上攀比争胜。一个是一心想超越大哥;一个是努力奋进、总怕被兄弟盖了过去……

  今日是年关岁末的大考,师父、父王都在一旁看着。而且除了赏钱奖励外,胜出的魁首还会得到一匹珍贵的千里马。

  那马通体枣红色,神骏异常,是父王前几日刚从武德侯那儿淘换来的。这兄姐弟三人一听说父王会把这马做为对夺魁者的奖励,不免个儿个儿都眼红起来……

  赵功本来自忖今天自己这箭术发挥得极佳,兄弟和妹子都万难超越这个成绩。可哪成想赵行这小子投机取巧,竟然以连珠箭在迅疾上胜了一筹,也不知胞妹灵儿更有什么鬼花样儿!

  赵行也是心中猜想不出姐姐赵灵儿还有什么奇思妙想。大哥占了个“准”字,自己占了个“快”字,姐姐总不成会占个“劲”字吧,哈哈哈……一想到力道,赵行遂又自矜起来……

  旦见赵灵儿:

  头戴男子束发乌金冠,齐眉紧勒嵌珠金抹额,

  身穿青色绵缎窄箭袖,烟色牡丹花罗满裆裈,

  腰围攒金裰玉银衣带,足登黑皮云头六合靴,

  举手投足胜过佳公子,英姿飒飒宛若女英雄。

  赵灵儿背好箭囊软弓,竟自来到赵匡面前,冲父王弯腰抱拳,像男儿一样施了一礼,细密的新月弯眉一扬,元宝嘴角儿微翘,半正经、半撒娇地说道:“女儿要借父王的宝马一用,爹爹可应允?”

  赵匡自然不会拒却,只微笑着叮嘱道:“灵儿,你头一遭骑这马,不熟悉它的脾性,务必多加小心!”

  赵灵儿琼鼻微耸,展颜一笑,充满了自信的俏脸更加明媚照人,脆声应答:“儿晓得厉害!”

  赵灵儿一手牵着那匹枣红马缓步走开,另一只手悄悄从怀里掏出一个柿饼喂给它吃了。

  她在掏出柿饼喂马时,背对着父王,身子挡住了赵匡的视线……

  喂后,她又轻柔地抚摸着枣红马的颈部,柔声低语道:“乖马儿,听姐话,你帮姐夺魁,姐天天喂你吃甜的!”

  赵灵儿知道马最喜欢吃甜食水果。因为马吃多了含糖高的食物会损害健康,所以越是上等好马,越是在饮食上断绝甜食。而马就像小孩子一样,平时越是吃不到糖,就越是喜欢甜食……得不到的总是好的么……

  枣红马仿佛听懂了赵灵儿的话,打了个响鼻,好似是答应了一声,又伸过头来和她挨挨蹭蹭,甚是亲昵。

  赵灵见这枣红马懂得好歹,吃了柿饼便拿自己当亲人了,很是高兴。

  她更是欲得此马!当下鼓足志气、抖擞精神,又伸手在马脖子上轻轻拍了两下,翻身上了马背……

  这时候,除了懵懵懂懂的小婉儿外,所有在一旁看着的人都已经猜出了赵灵儿这小妮子的意图——她这是要以骑射取胜!

  上古大诗人杜甫诗云: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上古时期,年代久远,此诗后四句竟已失传)

  此诗说得有道理。可是用长箭便须得拉满弓,这挽强弓、擒贼王、射敌马可都不是容易的事!尤其是在骑射中做这些事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骑射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事中应用极广。书中常描写两军阵前,双方大将大战几十回合后,一方卖个破绽,驳马败走,待敌方大将追来,回马一箭将其射于马下……

  没毛病!的确常有这种情况发生。但是如果夸张地把这个距离说得太远,那可就不免有失偏颇了……

  

二鸣不惊人

因后文情节需要,配角人物和弓马武技须稍费笔墨交代清楚,赘文处实在是不得已,非是作者拖沓,见谅!另外特别感谢书友:20200403174810286投票,谢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