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乌克兰 历史

张献忠传奇

第八十章 西澳大捷

张献忠传奇 山涧的彩虹 2948 2020-08-01 07:03:39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奴才决不辜负皇上重托!”

  高起潜得以为宁远锦州各军监视之职,连忙转身向崇祯行跪拜大礼。

  虽然崇祯对宦官任监军,似有违背宦官干政的初衷,却对高起潜等宦官,颇有好感。

  故而,让其与朝廷将领一道,参与御外与安内的事务,足见崇祯对高起潜等太监,是多么的信任。

  高起潜见崇祯脸上,满是期待的笑容,心里顿时欣喜不已,微微地低头笑了笑。

  高起潜虽然领衔监视之职,却留在紫禁城侍候崇祯,故而只是挂了一个虚名而已。

  尽管如此,也足以让高起潜,深感荣幸之至。

  “去冬在长治开化寺,流寇又推举王自用任新盟主。开春以来,山西流寇又开始猖獗,眼下大有联合起来,相互协同作战的趋势。如此看来,剿灭流寇,任重而道远啊!”

  崇祯将手里的塘报扬了扬,看着御阶下的文武百官。

  塘报在崇祯手里,仿佛像一张令人生厌的精灵,在文武百官的眼里,显得更加的瞩目,更加的恐慌,更加的无奈。

  文武百官知道崇祯,为剿灭流寇之事,已经焦头烂额,也就没有多少闲言碎语,只得低头默不作声。

  义军的春季攻势势如破竹,让各地官军防不胜防,诸多州县频频告急。

  崇祯纳闷的是,王嘉胤的被害,不但没有将流寇的嚣张气焰压下去,反而越战越勇,势不可挡。

  想着流寇的春季攻势,崇祯心里顿时五味杂陈。

  崇祯既对流寇的屡剿不灭,感觉无可奈何,又对朝廷将领的战场表现,感到颇为不满。

  兵部尚书洪承畴,兼任陕西三边总督以来,启用曹文诏等诸多朝廷将领,调集大批大军,围剿陕西流寇,使陕西的局面,为之改观,迫使流寇余部,从陕西流窜山西境内。

  然而,已经有颓败之势的流寇,到了山西地界之后,不但没有被朝廷大军所剿灭,反而不断发展壮大,攻城掠地,越发猖獗。

  去冬阳城一役,曹文诏计灭王嘉胤,剿灭所部两万余人,一度让官军士气大振。

  崇祯没有想到,流寇在长治开化寺会盟,推举王自用为流寇新盟主。

  二月初,流寇又蠢蠢欲动,不足一个月,连克三十多个州县。

  已经成为燎原之势的流寇,竟然让崇祯束手无策,以致到了茶饭不思,夜不能寝的地步。

  “命兵部尚书兼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携大同山西诸监军,节制会剿山西流宼,务必在近期将流寇悉数剿灭。违令者,定斩不饶!”

  崇祯想到这里,觉得心里堵得慌,轻轻咳了一口浓痰,掩口吐在身旁铜制的痰钵里,继续接着刚才的话题。

  崇祯期待山西战场捷报频传,腾出手来专事辽东事宜。

  然而,崇祯知道,在这多事之秋,心里所想,与现实的差距,是多么的遥远,多么的渺茫,多么的令人失望。

  紫禁城里,崇祯对辽东边事和山西流寇的事,心急如焚。

  太原府悬瓮山下,洪承畴面对山西局势,竟然也是一筹莫展。

  洪承畴从杨鹤手里,接过陕西三边总督之位,倚靠曹文沼等能攻善战的将领,将陕西流寇扫荡殆尽。

  不曾想,区区几股流寇余部,居然趁官军不备,挥师东渡黄河流窜山西,似雨后春笋,又复壮大起来。

  去冬虽灭其头领王嘉胤,前不久却又推王自用为新盟主,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

  昨夜的一场春雨,绵绵而下。

  至凌晨,雨势还没有停息的迹象。

  躺在花梨木床榻上,听着营帐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洪承畴心里一片茫然。

  山西的局势每况愈下,流寇却越剿越多,各州县的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来,让洪承畴应接不暇。

  开春之后,洪承畴派兵进剿,收效甚微。

  流寇打不赢就跑,大军则疲于奔命。

  大军防守薄弱的州县,流寇则蜂涌而至,如入无人之境。

  “从眼前的战事来看,指望朝庭再调兵马,围剿山西流寇,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洪承畴慢慢翻过身来,看着窗外黑黢黢的夜色,在心里默默地哀叹不已。

  昨天接报,辽东形势日益紧张,后金随时可能窜至关内,指望调集辽东守关的人马,也不现实。

  唯一的,是集中使用三边陕西和山西的兵力,重点围剿太原阳泉和长治等地的流寇,不让流寇流窜至河南及北直隶一带。

  一个时辰之后,天已经大亮。

  一夜的春雨,终于慢慢停了下来。

  东方天际,有了一抹的艳阳。

  林边的鸟儿,鸣叫着追逐嬉戏。

  鸟声传进营帐,洪承畴的心绪,渐渐好了起来。

  洪承畴掀开身上的被褥,翻身下床,披上薄衫,走出营帐,见眼前的悬瓮山一片朦胧,不见了往日的真容。

  通往晋祠的山道上,只有廖廖的人影,在薄雾里时隐时现。

  微风吹着坡上的柳枝,发出“唦唦”的声音。

  洪承畴看了看摇曳的柳枝,慢慢吸了一口凉气,拉开马步,轻舒双臂,闭上眼睛,调节着体内的气息。

  如此这般的动作,洪承畴顿时感觉神清气爽,身上的倦意,荡然无存。

  活动了筋骨的洪承畴,回望一眼身后的悬翁山,抬头看了看天空微露亮光的薄云,回身向辕门处走去。

  崇祯六年,注定是个不平常的年头。

  进入夏季之后,山西各路义军协同配合,攻城掠地,连克泽州寿阳大宁隰州等城,一度紧逼太原府。

  与此同时,朝廷对义军的围剿,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此时的三晋大地,到处硝烟弥漫,喊杀之声,不绝于耳,官军与义军的绞杀和反绞杀,愈演愈烈。

  鲜活生命厮杀后的战场,死者遍野,伤者无数,殷红的鲜血,流成了河。

  厮杀所及之地,残垣断壁随处可见,所居乡民,死的死,伤的伤,余者十存一二,无人之村,随处可见。

  拂晓前的一场大雨,刚刚停了下来。

  夏日的艳阳,又挂在东方的天际。

  洪承畴慢慢走到案几旁,看着地图上两军攻防态势,在心里推演着未来战场演绎的可能性。

  洪承畴年初制定的作战计划,正在有条不紊实施着。

  洪承畴的作战计划是,将各地官军主力,集中于太原阳泉长治汾西洪洞等战略要地,分进合击,对流寇实施战略包围,最后将流寇围歼于太原以南,洪洞以北的广大地域。

  洪承畴与陕西义军作战多年,了解山西义军的战略战术,也知道义军的特长和短板,知道如何扬己之长,克己之短,最大限度发挥官军优势,給义军以致命的一击。

  想着作战计划正在逐步实现,洪承畴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浅浅的笑容,仿佛来之不易的胜利之果,已经触手可及似的。

  营帐外。树林里知了的叫声,经久不息。

  雨后的阳光,洒在湿润的土地上,湿热的空气,慢慢升腾着。

  洪承畴缓缓走出营帐,坐在帐外的太师椅上,看了看辕门外的夏日景色,端起茶几上的精致茶杯,小酌一口尚有余温的龙井茶,开始悠闲地闭目养神。

  早在天启七年,洪承畴任陕西督道参议,在陕西总督杨鹤麾下任职。

  一次,洪承畴受杨鹤之命,领兵力战陕西义军苗美王左桂所部。

  此战,洪承畴身先士卒,斩杀义军三百余人,解了韩城之围,顿时名声大噪,引起朝廷关注。

  崇祯三年六月,洪承畴被任为延绥巡抚,直接参与围剿陕西义军。

  崇祯四年,杨鹤入狱之后,洪承畴继任陕西三边总督,遂集中官军兵力,围剿陕西义军。

  崇祯五年春,洪承畴指挥官军,在庆阳西澳围剿义军,双方激战数十次,义军损失惨重,杜三杨老财等首领,被官军所斩杀。

  西澳之战,是官军多年来,围剿义军取得的一场重大胜仗。

  此战,也被朝廷称为“西澳大捷”。

  “洪大人!捷报!捷报!”

  洪承畴尚在朦胧中,似乎觉得有人在身旁轻唤,连忙睁眼一看,见卫士拿着一份战报,焦急地站在身旁。

  “为何如此大声嚷嚷,究竟有何要事?哪里来的捷报?”

  洪承畴连忙披衣起身,顿时不觉怒火中烧。

  “洪大人,曹将军刚刚派人,从洪洞前线送来的捷报!”

  卫士看着睡眼惺忪的洪承畴,连忙趋身近前唯唯诺诺。

  “确定是从洪洞送来的捷报?何以知道此乃曹将军的捷报呢?”

  洪承畴听罢曹文昭送来捷报,连忙继续问近侍卫士。

  “回禀洪大人,是曹将军连夜派快马,从洪洞前线送来的!”

  卫士将战报呈给洪承畴,顿时有些忍俊不禁。

  洪承畴看了看卫士,连忙轻轻地摇了摇头,接过捷报看了起来。

  看着手里的捷报,洪承畴阴霾的脸上,顿时有了浅浅的笑容。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