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乌克兰 现实

九十年代后

第十二章

九十年代后 天誉旭日 5531 2025-09-04 22:45:33

  少华喜欢打大球。工作后受条件限制,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机会打。现在有乒乓球台了,虽然没有篮球那般激情四射,也聊胜于无,总有个消磨时间的娱乐了。

  随着日子渐长,对乒乓球的研究越深,少华慢慢喜欢上了这项被喻为球台上的围棋的运动。乒乓球最大的魅力就是旋转,千变万化的发球。细微的手法也有意想不到的变化。少华是一个喜欢钻研的人,乒乓球刚好可以提供足够多的内容,让他沉溺其中。每有心得,便想与人分享。小鹏那两位高手暂时还打不过,找几个水平一般的来试验试验还是要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少华的基本功有了质的提升,打球的和打麻将的慢慢泾渭分明,人数相当稳定。为了吸引更多人打乒乓球,少华把那个认为球台有沙子的工友找来,向他露了一手新绝技——高吊弧圈。同样的情景再现,工友连球毛都碰不着。强烈的好奇心让他又看向球台,手在球台落点上摸来摸去好一阵,才说:“真是奇了怪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少华乐呵呵地说:“怎样,没有沙子吧?我这可是拜了师的。”说完,指着旁边的小鹏说。

  大家又是一阵哄笑。其中有懂点乒乓球的解悉道:“刚才乒乓球侧拐,是个侧上旋,你太心急,球还没看准就出手,当然碰不到球了。”

  “转我是知道它转,也不致于这么飘吧。”工友还是有点不相信。

  高手之一小鹏忍不住说:“比这更转的都有呢。”只见他抛起乒乓球,球拍在底部一划,球弹了一下,落在左手的三个指头上,发出“哧哧”的摩擦声,乒乓球像砂轮一样高速旋转起来。

  工友也依葫芦画瓢,球拍碰到球的底部时,“卟”的一声弹了出去。众人又是一阵嘻笑,把在餐厅砌长城的牌友都吸引来了。见大家感兴趣,小鹏的表现欲也被激发出来,变换着发球让他们接,不是下网就是出台,而且还事先预告球会怎么飞。原来乒乓球还可以这样玩,真是太厉害了,大神就在身边,大家对小鹏配服得五体投地。

  少华站在旁边观看,见识了小鹏出神入化的发球,才知乒乓球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平时和他打,应该是有所保留,自己与他根本就不是同一档次的存在,应该是连车尾灯也看不到。不过这并没有让少华丧失了对乒乓球的兴趣,反而刺激了他的斗志,一定要把乒乓球这项运动拿下。

  意想不到的热闹,工人们的热情又回来了。大家都想试试小鹏的发球,感受一下旋转的魅力。小鹏也全程配合,来者不拒。没有输赢的比较,大家纯粹是玩乐,兴致更高。少华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工地的生活太枯燥,能喜欢上打乒乓球,不啻是一件积极有意义的事情。

  在少华的带动下,小鹏也愿意配合,工人们晚饭后打麻将的次数变少,球台上的笑声又回来了。工人们的水平参差不齐,若水平相差太远,输的一方会气馁。少华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把他们分作甲乙丙三等,同等次的一起Pk。这样打起来就互有输赢,兴趣就上来了。

  每天晚上运动一下,出一下汗,有益身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欢乐Pk,工人们的整体精神面貌有了改变。步履轻盈,脸上有了笑意,不再沉迷麻将,即使摸两圈,也是娱乐一下就收档。以前那种苦守孤独的沉闷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朝气蓬勃的活力团队。工人们的变化,连厨房的陆老伯都感受到了,背地里对少华竖起了大拇指,说:“年轻人,有魄力。一下子改变了工地万年不变的风气!”

  能得到别人的夸奖,少华受宠若惊,谦虚道:“老伯过奖了,我只不过为他们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我自己也喜欢打。”

  “打球好啊,打球最起码不用通宵达旦,搞得乌烟瘴气的。”陆老伯边剁着冬瓜边感叹道。

  “没那么夸张吧?”少华有些不信。

  “边有夸张啊。有工做就少啲,遇到落雨台风天,整天整天地打。你来后收敛佐唔少。”陆老伯和少华讲话,手里的刀像长了眼睛似的,上下翻飞,一点也没慢下来。少华感慨他的刀功了得,问着:“老伯你做厨房多久了?”

  “92年开始跟工地,以前在大排档做。几十年工龄啰。”

  “难怪,刀在你手上像长眼睛似的。”

  “呵呵……”陆老伯得意地笑了起来,看了看手里的刀说:“我不单快,冬瓜的厚薄都一样,不信你拿几片看看。”

  “这个我知道,平时吃饭都有感觉到。”少华如实回答。

  “我跟了不少工地,没有一个工地不打牌,饮酒的。就得你,来了之后,风气变了很多。”顿了顿,叹了口气,又说:“以前管工地的,都是一些老江湖,人情世故做得好。但不规范,喜欢拉帮结派,这样不好。还是你们这些后生的有知识有文化,眼界好,做事也公平,真的带来了新气象。”陆老伯说的都是肺府之言,对少华是不绝的夸奖。

  少华不敢沾沾自喜,他知道要管理好一个工地不容易,以前的管理员也不是无能之辈。

  “陆老伯不必太过夸奖我,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以后还要你多多提点我啰。”

  “不错,有知识有文化,还谦虚好学。年轻人,有前途。有女朋友了吗?”

  “有了,准备年尾结婚。”少华开心地说。

  “好啊,哪个姑娘嫁到你,真是她的福气啰。恭喜恭喜。”陆老伯笑着说。

  少华也礼道:“谢谢陆老伯,到时请你吃喜糖。”

  毕业一年多,第一次得到长辈的夸奖,少华内心充满了喜乐。原来只要心存良善做事,别人是会看得到的。这更坚定了他的想法,就是为手下的兄弟谋福利,让他们跟着自己有收获,有希望,有前途。

  斗转星移,转眼到了深秋,北风呼啸,乒乓球被风一吹便飘忽不定,磕磕绊绊,相当不爽。加上气温下降,人容易着凉。打球的人越来越少,没几天就积了一层灰尘。少华无计可施,围着球台转。手指轻轻划过台面,划痕清晰可见。都可以写字了,球台放着没人打,怪可惜的。

  餐厅里,打麻将又再次兴旺发达,声音传到球台这边,依然雄浑豪迈,在山谷里回荡,给这荒凉之地增添不少人气。可以想象,在黑色的天幕下,没有城市的背景光,周围漆黑一片。大山如铁蟒一样,把工地围得密密实实,与世隔绝。假如没有一点娱乐,会是多么的窒息。

  少华能理解,每天夜幕降临后来自原始野性的召唤。不喝酒,不打麻将,如何发泄这满腔的情绪?他又想起了书记的公司,隔三差五的就举办聚餐活动,让年轻人的情绪得到释放,有机会结识异性。工地里,百十号的工人,青一色男人,连个雌性的动物都没有,不打麻将,精神何寄?有机会,要让他们多点进城,回到人间烟火里去。少华开始酝酿进城计划。

  工地地处偏远,要进城,必须要等公司有车进工地,才可以搭顺风车。车位有限,一般都是管理人员才有这样的福利。少华只能打货车的主意,泥头车就是不错的选择,和司机打声招呼,带个人还是可以的。

  少华把计划公布后,应者云集,都说少华是好领导,能体恤民情。僧多粥少,并且不能影响工作,一窝蜂涌进城也不行。经过与大家协商,少华制订了“排班表”,轮流进城。有特别贡献的,比如工程质量,进度把关好的,可以多点进城。

  从来没有施工员会关心工人们的精神生活,大多数都是和他们一起喝酒,一起打牌。日子平淡无奇,就盼着每个月的月底发工资。现在来了个年青人,让他们又有了新的期待——坐车进城。工人们渐渐对眼前的这位年青人刮目相看。背地里对他越来越佩服。毕竟是大学毕业生,有知识有文化,管理都不同,能想到人的心里去。

  要经常麻烦泥头车的司机,也要和人家搞好关系。时不时的,送人家一瓶酒或者一包烟什么的。少华不吸烟,所有这些都是宣传部长给的,他做工程机械售后服务,见的老板多,人又会来事,烟酒都不缺。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不会因为毕业了,关系就随烟云散,这是少华最骄傲的事情。试想想,大学那么多同学,分散到各个城市,各间大公司里,又是做工程的,会是多大的关系网?

  生活有了盼头,工人们的干劲更足了,都希望能赶快完成任务,休息的时候到城里去,转一圈也好。看看电影,吃一顿好的,感受人间烟火,欣赏春色撩人的街景……

  磨合期,少华和工人们相处得很好,大家很快就打成了一片。没来之前,少华很担心是否能镇得住场,害怕自己太年轻,工人们不听他的。来了之后,发现大家还比较正常,该干嘛的干嘛,也没给他增添很多麻烦,让他能静下心来,思考工地的引导管理问题。努力尝试后,效果还算不错,慢慢地树立起了少华的个人威信,站稳了脚根。

  工程进展顺利,少华要操的心就少了。按部就班地检查各个节点的质量进度,重点环节驻点检查,日子过得平淡而充实。原来干工程就是这样的,做管理也不是那么难,到目前为止,感觉还不错。看着工程一日日推进,工地日新月异,从荒山野岭到推出路基,一直延伸到大山深处,消失在视野里,那种自豪感让少华很满足。寂寞我一人,方便千万家,是件多么有意义,又体现价值的事情。唯一不足的是,随着气温下降,室外的乒乓球台是越来越不能打了,晚上空闲的时候,时间真是难过。打电话给建萍,碰上她上班,聊不了几句就挂了,不过瘾。还是打给书记爽,一煲就一个钟头起,只是太费钱。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从来没有还好,有了又失去,最难受。每天晚饭后,散步经过球台,就像看到了猎物一样,心里痒痒的。一打听,抱这种想法的人还真不少,就是条件不允许,只能望台兴叹。

  少华很难受,刚打球不久,有些进步,却不能打了,怎能解心瘾?必须想办法。他打起了餐厅的主意,只要把就餐的桌子搬走,空间就足够大了。问题是,吃饭又成了问题。他把自己的想法透露给几个平时经常打球的工友,没想到竟然一致通过,大家都觉得吃饭可以挤一点,这样就可以吃饭娱乐两不误了。

  喜欢打球的没意见,不喜欢打球的呢?少华让他们先放出风声,看看大家的反应。若意见不大,就开始落实。很快,要把乒乓球台搬进餐厅的想法便传遍了整个工地。众说纷纭,赞成反对各半。与预想的结果差不多,平时就是打球和打麻将的各一半。

  打麻将不好,少华平时最讨厌这种既吵闹又无序的场景。刚好可以把他们赶出餐厅。最大的问题是吃饭,没有桌子。有人提议,可以在用餐时,用布盖上,吃完饭,把布一掀,就成了球台。这个提议好,少华立刻采纳,组织工人,在餐厅里腾出地方,把乒乓球搬了进去。原先反对的,见事已至此,也不好再说什么。停止有一段时间的乒乓球活动又开始活跃起来了。

  有人欢喜就有人怨。那些习惯饭后就砌长城的中年男人,变成了无所事事的烟民。没事就聚在一起抽烟,侃大山。大山侃完了,也会打两板,无奈人到中年,手脚没年轻人灵活,又没有基础,只是志在参与。

  敢怒不敢言,之前没搬球台进餐厅。有些牌友可以两边切换,去打一会球,又回来摸两圈。现在偌大的球台摆在那里,转身都难,已经放不下一张麻将桌了。真是令人恼。怎么这么霸道,有些工友颇有意见。

  部分工人的心思,少华不是不知道,实在是心瘾上来,不可抑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经过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工人们对他的心悦诚服让他越来越自信,没有太在意这些思想的变化。

  少华到了工作以来最春风得意的时刻,工作上了正轨,所有的事情都往好的方向发展。每天按时上下班,如果不是在大山里,和机关单位也没什么区别。临近年尾,台风少,不可抗力的影响因素也少,工期压力不大,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全年的进度计划就能如期完成。

  工期不紧张,加班的压力就小。轮流排班休息,大家都有机会进城放空心情,工地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好的工程,提高工程效率,极大程度避免了怠工磨工现象。

  少华心情大好,数着日子等放假,回家过年就娶建萍过门,把人生大事办得风风光光。事业顺遂,婚姻美满,睡着了都能笑醒。

  少华没有笑醒,却被半夜的来电吵醒。是个陌生电话,关了继续睡。半夜三更,多半是哪个醉汉喝醉了酒,到处乱打电话。少华最讨厌扰人清梦的电话。这也是科技发展带来的烦恼。夜里睡不着的,到处打电话,一个人睡不着,变成了两个人的烦恼。

  少华没能再次入睡。手机铃声大作,气得他想拿手机泄愤。打开一看,又是刚才的号码。两次同一个号码,就不能不放在心上了。少华按了接听键,很快传来一个急促的声音。

  “姚工,快来救我。”

  少华一内心激灵,睡意全无。赶紧问:“你是哪位,发生了什么事?”

  “我……我是猪肉荣啊。”

  少华终于听出来,就是那个一餐能吃一个猪脚的中年男人。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肉,就是他的口头禅。平时喜欢叼着根烟到处转,玩够了就摸麻将,把桌子敲得啪啪响。

  “你别急,发生了什么事?”少华安慰他,让他慢慢说。

  猪肉荣语带哭腔,说:“我……我……找小姐被抓了。”

  睛天霹雳,炸得少华手足无措。长这么大,没碰过这样的事情,一时间没有了主意。情急之下,脱口而出说:“你怎么这么糊涂,让你们进城玩,不是叫你们找小姐,是让你们多点机会认识女孩子。”

  “你说的对,你说的对……”猪肉荣被吓着了,也不加思索地回答。

  “你不用急,我再想想办法。”事已至此,少华只能安慰他,言语间,颇有点领导的气魄与担当。

  接完电话,少华睡意全无。坐在床上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重新捋了一遍。事情的起因是自己放他们进城,结果是有人找小姐被抓。若让公司领导知道,自己也脱不了干系。所以,猪肉荣一定要救,而且是越少人知道越好。想到这里,少华又庆幸今晚接了他的电话,不然的话,让他打给其他工友,就包不住了。

  猪肉荣事件也让少华醒起自己的考虑不周,只顾那此单身男青年,却不曾想那些中年男人。他们也有需要,经常进城,就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按概率来算,肯定会有找小姐的。这么一想,也就通了。照此模式,迟早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以后要注意控制进城的频率,也要加强培训才行。

  工地里,除了猪肉荣,还有不少像他这样的中年男人,会不会也像他一样,去找小姐?少华越想越心惊。若经常发生,自己岂不是专职做救火队长都忙不过来?还是停止这样的安排吧,省心省力,高枕无忧。

  少华很矛盾,那么多单身男青年,他们一年到头困在大山里,连陪女朋友行街的时间都没有,如何解决婚姻大事?人的青春就那么几年,错过了,找老婆就更加难。反复权衡,少华下不了决心,先过一段时间再说。目前重要的是,明天进城捞人。

  火生出事的时候,少华也曾想去看他,没去成。没想到,竟然还有机会到这种地方去,而且还必须要去!人生的际遇,真是光怪陆离,谁也无法控制明天会有什么事情找上门来。少华出门的时候,特意把工资卡也带上。里面有他存了大半年的工资,或许能派上用场。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