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乌克兰 现实

象牙人生

第四章

象牙人生 言十九兰若 4990 2020-12-10 21:04:16

    虽然家业兴旺了,言家五位老兄弟依旧像原来一样住在言家村东面大院子里,当然不再是原来的茅草屋,而是青砖大瓦房一圈围起来,比原来的茅屋扩大了许多,老夫人住中间,两边依次是大老爷二老爷,东厢房住着三老爷,西厢房是四聋子庆斋一家。五老爷举人公尽管在外地位很高,在家里依旧最末,住在大门一进去左手边的屋子里,一大家子几十口人一直未分家,妯娌小姑五家小孩子一大堆叽叽喳喳。四房夫人毛氏精明强干,为人处事公平公正,总是抢着做公中的事。没多久,一众女人都服服帖帖在她的带领下井井有条做好各种家务,包括一部分农活。现在田地越来越多,也雇了一些长工,像骆驼吴,瞎子乔,芮老三这些从江北流浪过来做帮工,看到主家待人宽厚,有盼头,就在屋子后面搭了窝棚,一家子住这里不走了。院子里五家的小孩渐渐长大,堂兄弟足有十六个。老大家二个儿子,老二家三个,老三家二个,老四庆斋家三个,五老爷家儿子最多,六个。一如既往遵守家训:耕读传家。十六个兄弟加上好几个姊妹,先有五老爷聘请的私塾先生在家里腾空一间屋子启蒙,等大一些再有五老爷亲自授课教四书五经。但是兄弟之间年龄差距太大,小的还在懵懂阶段,大的已经十几岁了,先生没法教一样的,单独教又没那么多精力。五老爷深感棘手,再加上本乡一些故知朋友,包括西边的言家也被这个问题困扰。五老爷逐渐心里有了兴办新式小学的念头,那时候宜兴城里也刚刚才有新式学堂开办。五老爷趁县参议院开会的机会考察一下,向县督学,县政府提出经费教员的要求,用自己的影响力施压。很快就选址在新北街上一处被太平天国焚毁的祠堂屋。百姓听说五老爷要办小学,所有平民百姓的孩子都能进去读书,热情高涨,纷纷自带干粮来做义工。乡绅们有的捐木材,有的捐钱粮,有的把家里的帮工派来干活。五老爷更是亲力亲为,除了捐钱,还找了几个手艺不错的木工打课桌椅。两个月一所像模像样的小学就建了起来。秋季开学,随着县督学县长来剪彩祝贺,新北小学属于宜兴县第一批乡村小学,意义重大。从此新北老百姓告别目不识丁。言家兄弟更是进入各年级上学。

  用现在的时髦用语叫做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古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土话,痴人有痴福。四聋子庆斋本人是兄弟里面最差,但是他的三个儿子在母亲毛氏言传身教下,举人五老爷严格要求下,更把自己父亲的一些遭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暗暗努力要改变四房的处境,扬眉吐气。很快在十六个兄弟中脱颖而出。而且各有长处,老大伯华像母亲勤快,善于沟通,交友广泛,很会和各式人等打交道,处事公平为人和善冷静。在多次帮五老爷出去办事后,获得各方交口称赞。逐渐有了自己的一帮子势力。在娶了杨巷西村大家族蒋家小姐后,更是因为蒋小姐是国民政府区长的侄女,政治上有靠山,很快被任命为新北乡乡长,手底下有五六个乡丁,背着长杆枪,着实威风。

  37年日本人打过来,从南京顺着铁路先到无锡苏州,然后从苏州坐小火轮渡过太湖侵入宜兴。从洋溪乡下邾街码头登陆。实际上这是绕了个大圈子,宁杭公路作为当时中国最好的国道,连接着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和杭州可以畅通无阻直达蒋介石的老家奉化溪口。日本人只有绕圈子可能是怕国军会在宁杭国道设伏,加上溧阳句容金坛交界处山区遭遇新四军游击队阻击,以及国民党打散的部队的骚扰。宜兴位于太湖西岸,南部是丘陵山区和浙江长兴,AH广德交界。东西北三面则是一片开阔平原地,河网密布,土地肥沃,民风不强悍,可以长驱直入。老百姓一听日本鬼子从下邾街上岸了,一下子炸锅,扶老携幼,带着一切可以带走的财产,惊慌失措往溧阳金坛那边山里逃难。少数胆大的留守看着宅院。大爷言伯华动员家人都去金坛茅山朋友家避难,他决定独自留下看护维持。蒋氏舍不得,希望他随大家一起走。大爷镇定的劝她:“总要有人留下来,这么多人家的宅院,这么多田地,没人看着如果真有人一把火烧了,以后怎么过日子,我看看形势到底怎么样?如果真的不行,我一个人逃出去找你们也方便,如果形势稳定,我就叫人捎信叫你们回来,家里二弟三弟都不在,全靠你照顾爹娘,辛苦你了。”说罢抬手抱拳作了一揖。蒋氏没有再说什么,转头含着眼泪搀着公婆跟着逃难的人流缓缓的走去。六个乡丁,言伯华本来叫他们全部去逃难,顺便维持难民秩序,说来说去只有两个肯走,另外四个怎么都不愿意抛下言伯华。领头的就是张根,新北最右力气的大个子。张根粗声粗气的说:“大爷,你不要再叫我走了,他们两个走的是有家小,我是光棍,父母都不在了,我怕个球,大爷你是堂堂乡长都不走,我更不会走,没有大爷我张根还是帮人家抗大包吃了上顿没下顿连住的地方都没有的流浪汉,日本人要是对大爷下毒手,先冲我来。”另外三个和张根是一样情况。都齐声附和。“也罢”言伯华皱了下眉头,“既然这样你们先把这几枝枪藏起来,最好埋深一点,不要让人抓到把柄,然后从今天起就住在乡公所,同吃同住,相互有个照应。”第二天下午,远远的官道上有队伍走过来,最前面是几十个忠义救国军也就是伪军,后面跟着一队日本兵,为首的是一个骑着马的军曹。伪军前面还有个穿着便装的,在前面带路。一直到乡公所,推开大门,看到言伯华正襟危坐在办公桌后面。推了推帽沿,笑着说:“言乡长,你好啊,鄙人是南京国民政府宜兴县政府派驻新北的新任维持会长,在下姓储,庄村人氏。”“我认得你,你是庄村储老太爷家的老四,听说你前些年去日本读书了,出息了啊!”

  这话其实就是骂人了,储老四脸一红,不禁回过头看一眼身后的伪军和日本兵,看着他们冷冷的眼神,一下子腰杆挺直了,傲慢的撇了撇嘴:“正是在下,现在你也看到了,我已经是新北的维持会长了,你把老百姓都叫出来,皇军要训话,乡里的户口名册,财务账交出来,你可以走了。”言伯华一笑:“好啊,百姓我叫不来,你们自己去叫,早就跑光了,本乡都是有事大家筹资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从来没有钱留存,县里也从来没有拨过钱,你们尽管搜,我告辞了。”说罢,站起来拍了拍长褂子上的灰尘,仰头走出乡公所,看都不看日本人。储老四把日本军曹迎进乡公所,把刚才的对话翻译给日本人听。只见军曹点点头对着储老四叽哩哇啦说了一大堆,储老四连连点头,嘴里“哈伊哈伊”不停。转身出去,带了几个伪军,挨家挨户去搜人,伪军的一个小头目根储老四很熟,路上就问日本人说了什么?储老四说:“太君交代了三件事,一个是找壮劳力去新南桥安乐山修炮台。一个是摊派粮食,最后是成立政府。再说言伯华走出乡公所,往言家桥走去,一出街,张根他们四个人就从小树林里迎上来,问具体情况,张根说:“要是大爷还不出来,我要进去抢人了。”“没事,你们几个尽量藏好,不要让他们看见,他们肯定要找壮劳力去干活。”原来在这之前,言伯华怕日本人拉伕子,叫张根他们四个翻墙从后面走了,果不其然。这边储老四一家家的敲门,要不就是半天没人应声,用力砸开门发现里面一个人都没有,也找不到粮食。要不就是有一个耳聋眼花走路都费劲的老人出来,问了半天啥都说不出来。这个费劲,跑了半天,什么都没做成。垂头丧气的回到乡公所,日本人正等的不耐烦,就问他们事情办的怎么样了,也不敢隐瞒,储老四就一五一十的说了,刚说完日本军曹伸手就是一巴掌打了上去,嘴里骂骂咧咧,大概意思就是骂储老四废物,事情办不成。储老四大气都不敢出捂着脸哈着腰战着。日本军曹哇啦哇啦说了几句,骑上马带着十几个日本兵往西南走了。储老四送出门外,看日本人走远了,啐了一口,“呸,朝鲜下流胚子,冒充日本人,不得好死。”真正的日本兵都在前线战场和重要地方,到乡下来驻守的都是一些日本占领久了,会说日语,像日本人的朝鲜兵,台湾兵,这些人上阵打仗不行,欺压和他们一样的人却是内行。他们不敢住在乡镇上,怕夜里被新四军游击队或者国军残余部队端了老窝,所以看看天色已晚,赶紧走去据点过夜,那里高高在上,看得见四面八方。日本兵是走了,储老四这下子可愁死了,这可怎么办,要人没人,要粮食没粮食,五天之内交不了差,那是要掉脑袋的!想了半天,天已经麻黑,胡乱叫个伪军伙夫做了点吃的,带着两个兵就来言家村找言伯华。借着一点点余光,三个人走过言家石桥,周围都是粗大树木,影影绰绰。储老四有点害怕,仗着身边有两个伪军,走到言家大门前准备敲门。忽然树丛里出来四个人,力气奇大,三个人上去把他们后脖颈一把抓起按在地上。另一个拿着绳子从后面把手捆住,正要喊救命,有人动作麻利的给他们嘴里塞了麻布。推开侧门,把三个人拎进去就像拎只小鸡,往堂屋里一摔。三个人瑟瑟发抖,有一个吓得尿了一裤子。一会儿,言伯华走进来问,“怎么回事?”一个人回答“大爷,这三个鬼鬼祟祟的人,还带着枪,估计不是强盗就是贼人,被我们抓住了。”言伯华手里拿着煤油灯,凑近点仔细一看:“哟,这不是储四爷吗,误会误会,赶紧松绑,你们怎么搞的,堂堂储四爷都不认识,他现在可是新任的维持会长,我们的父母官。”张根他们给三个人松绑。言伯华拉着储老四坐在堂屋椅子上,储老四依然惊魂未定,话都说不出来。言伯华吩咐:“赶紧给储四爷和两位老总倒水,向四爷赔罪。”储老四稍微定了定神,摆摆手:“不敢不敢,都是误会,鄙人是来找言乡长商量事情的”言伯华拱了拱手:“储四爷,这话怎么说的,我现在是一介平民,你找我有什么用啊,还望储四爷高抬贵手,不计较刚才失礼之处。“”张根站在言伯华后面哼了一声,储老四心里一颤,“言乡长,言大爷,我是真的没办法了,日本人叫我组织劳力去修筑炮台,还要征粮草,开展工作,我转了半天,人都没有,粮食也没有,交不了差,凶多吉少啊!望看在家父的面子上帮帮在下。”言伯华一笑:“办法是有,就是不知道储四爷愿不愿意听听,高不高兴照做,如果你照做保证你能完成任务,要不然,你另请高明。”储老四这会儿就像捞到救命稻草一样,不禁站起来走到言伯华面前,恭恭敬敬,一点也没有白天的倨傲。“请大爷指点。”“好吧,你只要完成任务,我可以帮你,但是,你和你的手下不能呆在新北,要不然没人愿意帮你去完任务,你们表面是新北维持会实际上只能呆在庄村你家里。这里的事情我来安排,你们不能干涉。”储老四听了,迟疑一下,再考虑一会儿,说“好吧,我听你的,但是你人都没有,怎么帮我解决啊?”“这个你甭管,五天之内我一定解决,但是你们明天一早就离开新北,等你们走了我就开始着手解决,五天内办不到,你把我抓起来给日本人定罪”储老四低头想了想,站起身来,一拱手:“言乡长,那就一言为定,我明天就回庄村,听你的信。”说罢带着两个兵走出门外,回到乡公所。这边言伯华赶紧布置任务,派张根连夜赶到山里叫百姓们回来。派一个人去监视乡公所的储老四,有情况随时来报告。另外两个一个去新四军太滆游击队李复司令员那里报信,并且把储老四的情况以及经过庄村要小心一并说明。一个去儒村那边把情况报告国军。布置好这些,言伯华这才发现自己很累了,有些虚脱,直接就坐在椅子上和衣而眠。第二天日上三竿,监视储老四的来了,报告说伪军已经走了,去了庄村,临走把乡公所里的烟,米等带走了,还把老百姓的鸡鸭抓走了一些。“这帮**”言伯华骂了一声,摆摆手“继续注意周围情况,有事情立刻报告”。不一会儿,派去两个地方报告情况的人也回来了,分别带来各自口信,感谢并且希望继续多给信息,有情况会帮助言伯华,这下言伯华才松了一口气。这天下午,村口出现了第一批从山里回来的人,接着越来越多,到傍晚老百姓几乎都回来了。张根因为要用独轮车推着言庆斋老爷子和老妇人,走的慢些,最后一批回的言家。言伯华连夜召集各村头面人物,以及五老爷,小学校长,大先生们开会商讨对策。最后的结果是,各村各家情况好的,多出一份粮和钱,应付交差。至于出人力修炮台,因为怕日本人会给予非人待遇都不希望自己村族后生去,于是言伯华决定自己和另外几个乡绅再出钱雇逃难来此的外地人去干活,这样看起来依旧残忍,但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全部安排好,言伯华这才回去,蒋氏早就做好了几个菜,等言伯华回家两个人一边吃饭一边说着各自情况。言伯华感慨的对着蒋氏点点头:“辛苦你了,两个弟弟都在外面,父母和妹妹就都靠你了”。蒋氏回答只要大家平安就好。

  第四天,储老四来催交办的事情,言伯华一一回复,虽然不尽如人意,好歹可以交差,加上储老太爷警告不要去惹言家,所以储老四尽快把干活的人和物资送去日据点了。就这样,乱世之中,小小的新北乡,言伯华和大先生们小心翼翼应付,在几股势力交错下顽强的生存下来,尽管不伦不类也不壮烈。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