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熙河大捷
熙河路走马承受李宪正在河州城头观战,见杨志与夏人首领嘀嘀咕咕,不知何意,疑惑不解之际,杨志回来了。
杨志见过李宪道:“监军大人,那党项人领头的乃夏国卓啰城指挥使张华阴,与俺曾是旧识,其祖父乃华州人氏张元,投奔夏国国主李元昊,做过中书令。张华阴虽为夏国将领,终究南人血脉,受俺劝说,情愿归降宋朝”。
河中通判鲜于师中道:“那张元虽曾是宋朝子民,却投走夏州,为元昊谋臣,乃认贼作父,为虎作伥,为夏人出谋划策,唆使攻略,好水川一战,宋军损兵折将万余人,使大宋蒙羞受劫。其孙自幼身在夏国,屡受夏国恩禄。只凭杨将军三言两语,便肯降宋,恐有诈也”。
杨志道:“张华阴虽在卓啰城为夏人卖命,可惜夏人等级森严,生性多疑,并不信任他,张华阴出力不讨好,根本不被重用”。
鲜于师中道:“如今两军对峙,未见强弱,敌将怎肯服输,倘张华阴诈降,一旦引狼入室,后果不堪设想。防人之心不可无。”
杨志一时语塞,只得道:“不会有诈吧,此事还请李大人斟酌”。
李宪道:“我观敌势,只有区区二三百人撞令郎,不足为虑。杨志你可出城传话,叫那张华阴孤身入城,待我问话,察言观色,以观真伪。众将做好准备,看我眼色行事。倘若诈降,便叫他自投罗网,有来无回”。
众人点头称是,分头行动。
杨志出了河州城,至阵前
李宪点头,叫杨志传话,让张华阴放下武器,入城回话。
杨志领命,复出城告于张华阴。
张华阴果真放下武器,徒手步行跟随杨志入了河州。
见过李宪,张华阴伏地叩道:“罪人张华阴叩见大人”。
李宪见他生得面善,遂点点头道:“不必拘礼,尔能迷途知返,悔过自新,免动干戈也是幸事。杂家自当报与朝庭,嘉奖优擢,必当重用”。
张华阴感激不已,再三拜谢。
正在此时,探马报说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在定羌城打败吐蕃人归来。
李宪大喜,即叫大开城门,将王韶迎进河州城。
兵马重合一处,众人齐聚州衙见礼。
李宪遂问王韶定羌城战况。
王韶道:“为解河州之围,你我分兵而战。我料想木征必派人到定羌城向鬼章求兵,因此兵分两路,一路由熙州团练使孟春埋伏于去河州的路上守株待兔;一路由我亲自带领,隐于定羌城外等待时机夺其老巢,断其退路。果然鬼章尽出手下精锐,倾巢而出,欲与木征合围剿灭我军于河州城外”。
王韶又道:“趁定羌城内空虚,我率众将一鼓作气夺了城池。待鬼章发觉,为时已晚。然困兽犹斗,吐蕃人仗着人多势众,回师数番攻城,团练使孟春率兵劫杀。那鬼章向来谨慎,因不知我军虚实,不敢恋战,竟落荒逃回青唐。我命孟春镇守定羌城,分兵来解河州之危,不想李大人已打败木征,稳固河州,可喜可贺”。
“这全是杨志的功劳”,李宪便将杨志如何穿插到木征后方,烧毁营帐,吓走木征;后来又劝降西夏援军头领张华阴,所率撞令郎皆来归降说了一遍。
王韶闻言大喜,道:“此战大捷,实在是朝庭的鸿福,将士的功劳,可将战事上奏朝庭,以褒奖功臣”。
“且慢”,李宪道:“木征虽败,退守踏白城,终究是河州的威胁大患。以杂家之见,须得将他斩草除根,则无后患之忧”。
“善哉”,王韶道:“一不做二不休,木征新败,士气低沉,必不堪一击。你我当一鼓作气,攻克踏白城,活捉木征,以消边患”。
却见那张华阴上前道:“二位大人容禀,卑将新降,未立寸功,愿打头阵”。
王韶道:“踏白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有一计,可轻松拿下木征”,便如此这般,这般如此说与众人听。
李宪因张华阴新降,恐有意外,因此有些担心,瞟了一眼张华阴道:“只怕不妥吧”。
王韶知道李宪的意思,乃笑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李大人只管固守河州,我等自去收复踏白城”。
李宪见王韶执意前往,便不在多言,只教众人谨慎。
当下王韶与杨志领兵两千,直奔踏白城。张华阴带手下撞令郎随后相跟。
只说那木征逃到踏白城,又气又急,忽听宋军又杀到踏马城下,一时不知虚实,便叫众人城头多备弓弩擂石,死守营寨,不要出战。
那宋军果然被城头箭雨逼得近不得来,只得在城前扎营讨战。
忽然宋营大乱。
木征闻报,疑惑不解,遂登城头看见,却见远处杀来一哨人马,举着大夏旗号。宋人不敌,丢盔弃甲,竟落惶而逃。
那西夏人来至城下,为首的正是张华阴,大叫道:“俺乃卓啰城指挥使张华阴,奉都统制仁多蒐丁之命来与大酋长助阵。因河州已失守,故来踏白城与大酋长解围”。
木征闻言大喜,他在卓啰城见过张华阴,因此并未怀疑,便叫手下开城。
城门一开,那些撞令郎蜂拥而入。
木征见有些异象,暗叫不好,便叫手下阻挡,那里禁的住。不只是撞令郎,那些宋军也折回来,紧跟着撞令郎进了踏白城。
木征叫苦不迭,正要逃跑。却听张华阴大吼道:“尔等已成瓮中之鳖,还不束手就擒,等待何时?”
那些吐蕃兵负隅顽抗,与撞令郎战与一处。张华阴一马当先,挥刀乱砍,杀得吐蕃兵哭爹喊娘,乱成一团。
木征带着兄弟亲信数十人,正要侍机逃窜,迎面撞上一个黑脸大汉,手执金刀大吼道:“青面兽杨志在此,尔等那里逃?”
话音未落,唰唰几刀,杨志已砍翻几个,唬得木征伏地连声求饶道:“好汉饶命”。
正好王韶赶来,见木征衣着华贵,料是木征,便道:“大酋长即愿降伏,还不叫手下人住手,更待何时?”
木征唯唯喏喏,大叫道:“众位弟兄住手,放下兵器,与俺归伏天朝”。手下众人见木征被伏,全无斗志,也不再反抗,皆伏地求饶。
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收了踏白城。
待安顿好踏白城,王韶方带领众人回到河州。
李宪闻听王韶已顺利收复踏白城,大喜,遂将众人迎进州衙,设席庆贺。
王韶即将收复踏白城,斩匪首七千余众,羌王木征投降的经过说了一遍。
李宪大喜,当即写了河州捷报,并将众人功劳一并记上。王韶看过,连声称赞。
随后,李宪叫来义子童贯,命其押解木征,即刻回京将河州捷报上奏朝廷。
王韶恐童贯路上有失,即叫杨志随行护卫。
杨志虽不认识童贯,可他对童贯颇有偏见,因此上推辞道:“末将乃岷州团练使,不敢擅专,恐种谔将军怪罪。河州战事已息,自当回岷州交令”。
王韶也不强求,即与李宪将杨志谢了一回,送出河州城外,方依依惜别。
杨志快马加鞭,向岷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