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章节
昨天在微博看到一篇文章,大概是吐槽前男友精神出轨之类的,里面一句话让我印象颇为深刻。
“他在我们感情的缝隙中,插进了太多属于别人的片段,他的感情甚至爱情已经在分一半给别人了。”
文字太过犀利,让我一下子想到了年少时那几近畸形的暗恋。
那时我高三落榜,准备复读。那时总觉得高考大过于天,心情一度十分郁闷。
到了新学校还有一个小插曲。我来班级比较早,可以先选座位。
因为着急去认宿舍,匆忙间,就选了和高中一样的位子。很晚才去上晚自习,这时候人已经很多了。
让我始料未及的是,我以为的正数第三排,变成了倒数第三排。并且整整四排坐满了男生。
我满脸问号,却还是把占座的书拿走了。重新寻觅新座位。
放眼望去,只有第一排靠窗靠门的位置是空着的。众所周知,这是一个冬凉夏暖的好去处。
当我终于重新坐上座位,抬头就看到黑板上的字“女生坐前四排,男生坐后四排。”
无可奈何的低下头,想着下次换位。
当时不曾想,这个位置,我心甘情愿的坐了一年。
果不其然,班主任说换位很麻烦,至少要等第一次月考之后。
就是这短短的一个月,我的心态竟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老套又落俗的问,你相信一见钟情吗?
我有些冤枉,因为我和他第一次正面打招呼之前,根本就没注意到他的脸。
因为座位,阴差阳错的成为了他的小组长。每次分配卫生我都会列在便利贴上,依次后传,他坐在最后一排。
再次回到我手上的时候,上面却有红笔勾画的一个“阅”字。我轻嗤,幼稚。却默默把这张便利贴夹在我专门写心事的本子里。
那时的我喜欢看窗外的树,它不是一般的大树,夏天的时候是绿色的,九月份正值秋天,它又是粉绿相间了。
疲惫时抬头看一眼,顿时感到生机勃勃。
现在想来,我那时不换座位,似乎也有这树的原因。
我想收集整个四季。
再一次换位,是按成绩。
同桌想原地不动,于是“威胁”我,要我帮她看位子。这意味着我也不动。
同桌是我复读班的第一个朋友,现在也是。
我当时看似屈服于同桌的“淫威”之下,实则乐见其成。
他的成绩不好,被老师拎到第二排靠窗的位置。我不再是他的组长了。他却在我左后方,一扭头就看的到。
我再也不用费力,假装看后面的钟表了。
我认为我是小心翼翼的暗恋,这件事后来也得到了证实。因为直到上大学,我同桌还被我蒙在鼓里。
不过我真庆幸自己后来告诉她了,才没有酿成大祸。
和他一起被拎到前排的还有两个男生。我同桌大大咧咧的性格,很是活跃气氛。和他们仨聊的火热。
有时听到他们聊好笑的段子,我也忍不住和他们一起笑。
网上说,当一群人大笑时,每个人都会看向自己喜欢的人。
或许是我的错觉,我和他的目光总能撞到一起。
和所有高中生一样,课下的时候游走各个小卖部,和大家一起分零食。
我清楚地记得我们说的第一句话。
他笑着说:“给我一颗你的糖。”
是很普通的牛轧糖,可我当时真的恨不得把糖纸收藏起来。
事实上,我真的收藏了一张,只不过不是他手里那个。我想我可能还有救。
真正和他熟络起来是寒假。也许不用面对面,我能更放松。
终于知道了等一个人消息的滋味。令我惊喜的是,大部分聊天都是他先找话题。这样也好,我自认为我是个很好的倾听者。
我从别的渠道了解他的生日,当时的我搜了很多关于星座的事。以至于那一段时间我的推送都是白羊座。
手机没收的日子,只有周六能拿到手机。
一开机,收到他消息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完了。
高考成绩下来的时候,我决定留在本省,可他却要去外省。
收到他的邀请,说要一起去外省时。
那一刻我却犹豫了。最终还是选择了本省。
我开学的前一天,他已经在学校准备军训了。而我在校外找了个宾馆,等着明天一早去报名。
突然换了个地方,让我很没安全感。他也陪着我一直聊天,聊到凌晨两点多时,我猛然发现已经这么晚了。
晚上比白天更容易让人放下戒备,几个月的相处,尽管他平时表现的对一切漠不关心,但他是一个细心的人,其实并不容易被忽略。
一个女孩子的心思有那么难猜吗?心烦意乱之间和他说我困了。他就和我说了晚安,并发了个很可爱的表情包。
他的表情包很多,可爱搞笑的居多。我最初的表情包来源就是他。
我们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却总能找到聊天的话题。
习惯晚上互问有没有课,作业多不多。早上也等着对方给自己发清晨的第一个消息。一直持续了将近两个月。
天聊多了,给我一种错觉,仿佛我们一直是这样。以后也会这样。
如果不是和同桌的一次通话,我想我可能会一直自欺欺人下去。
那天晚上,同桌给我打视频通话。
话题转到了他身上时,我就支支吾吾的。大概是太过于熟络,被同桌一眼识破。
在我还沉迷的认为,我们是甜蜜的双向暗恋,同桌的话,无异于晴天霹雳。
然后我才知道,他认识了他旁边学校的一个女生,经常和他一起去吃饭。他们已经在一起了。
现在打下这些字,内心毫无波澜,甚至还有点困。可我记得当时我站在四楼的阳台,那天的风真的特别大,像要把我吹走似的。还很冷,冷的我不住的颤抖。
那天晚上是星期五,整个周末我都一直低迷。那一天我一直坐在床上,窗帘可以很好的掩饰我。室友却听到了动静问我怎么了。
我说:“没事,这个电影太好哭了。”
一帧帧,一幕幕,不就是一场电影吗?
想起他曾经要我去他的城市,庆幸自己当时保留了一份理智。
现在想来,那时的我也许察觉,只是不想承认。
他会主动和我聊天,却很少秒回我;会答应一些事情,却很少做到;会给我评论,却总是私密评论...
“才知道,并不是出现在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带着善意和你交往的。他或许会对你说很多暧昧的话,让你对他产生好感,但你心里要明白,他并不是一个良人。”
在微博看到那篇文章时,联想到自己,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如果那个女孩是真心喜欢他,那我是不是无意间成为了她爱情里的杂质?
可是感情如此复杂,谁又是我懵懂喜欢里的缝隙呢?
我们在聊今天上午的的课有多长时,可能他在准备和那个女孩出去吃饭;我们互道晚安时,可能他也正在和那个女孩发可爱的表情包。
我并不想讽刺他的行径,只是实在不能苟同。我甚至能客观的分析,抛开感情来看,他还是一个不错的朋友。
我甚至是希望他是真的喜欢那个女孩。可是,大概没有两个真心相爱的人,能接受他们的感情中参杂一丝杂质。
我那年少时的喜欢,也蒙上了一层灰。
和他断联后我就再也没有过问,同桌也心照不宣的缄口莫言。
后来的日子,再遇到和他相似的男孩子,我都会避而远之。
我一直以为这种阴影可能挥之不去了,直到某次看到了和复读班窗外一样的树。
冬天在即,天渐微凉,粉色已经败落,枝叶逐渐变黑,露出的残枝败叶也随着北风摇曳。
有了的对比,我觉得这棵树很陌生,不及复读班的那棵树。
原来我收集的四季,也已经随着时间,永远停留在了复读班的窗外。
自认为的一见钟情,怦然心动,甚至到最后的刻骨铭心。其实只是我漫漫人生里的一道年轮。
我那年少时的欢喜,就也随着复读班窗外的树,遗落在那一年的四季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