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乌克兰 历史

风名齐渚

第二十二章 夜宴(一)

风名齐渚 椰子炎 2224 2021-04-10 04:42:37

  豆芽走了,或许今后都不会再回来。

  费县失去了一个女孩,却也迎来了另一个可爱的女孩子。

  夏府,夏先生刚刚给学生讲完课,还未出学堂,便听到门口传来银铃般的笑声。

  “姨父,姨父,筱筱回来啦!”

  接着便是一个粉红色的身影跑了进来,一下子撞在夏先生怀里,咯咯笑个不停。

  夏先生此时也露出了笑容,一把将赵筱筱抱了起来,捏着她的小鼻子调戏道:

  “筱筱,一年不见,怎么胖了这么多?”

  听姨父说自己胖,赵筱筱连忙摇头:

  “姨父你看错了,筱筱不胖的!祖父说筱筱这是长大了,长大了你知道吗?就是……就是……”

  赵筱筱想了半天,也不知道她脑袋里装着什么,最后冒出了一句:

  “就是马上可以和姨娘一样怀小宝宝了!”

  “额……”

  这番话可让夏先生着实没想到,顿时又气又好笑:“胡闹,你才几岁啊,就怀小宝宝!”

  二人笑闹着便来到前厅,夏先生看到厅中坐着的老人,连忙上前行礼:“岳父安好!”

  少傅温仁点点头,暂时没有说话,只示意夏先生坐到一边,很明显是有话要说。

  夏先生的妾室采诗连忙走到了筱筱身边,轻声道:“筱筱,你大姨娘和小宝宝在后面等你呢,我们去找她们玩好不好?”

  一听到小宝宝,赵筱筱便是连外祖父和姨父也不纠缠了,兴冲冲的拉着采诗的手往后院跑去,嘴里还叫喊着“小宝宝”、“吃糖”之类的字眼。

  等到下人们基本都离开了,温仁这才看向夏先生,开口道:

  “齐尚死了,你知道了吧?”

  夏先生点点头:“消息五月中便传来了!”

  夏先生当初和齐尚同中殿试前十,在御花园中倒是见过。

  只不过,他当时在京城连考十年,才混了个前十,而齐尚却是初考便中,二人之间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

  虽也见面聊了几句,但仅止于此。

  温仁接着说:“齐尚之死,让皇上都快疯了,但是事已至此,如之奈何。现在吏部员外郎空缺,皇上有意让你进京,任吏部员外郎。”

  “我?”

  夏先生有些惊奇。

  “当初我屡次任官不受,吏部不是对我有很大意见吗?况且我都回来这么多年了,哪还当的了官?再说,翰林院那么多等着当实权官的,怎么皇上偏偏想起我来了?”

  启国自从开了科举,每年都能选出近百位进士,但是官职有限,不可能人人当官,因而大部分都在翰林院里等着补缺。

  这些人天天在皇上眼皮子底下晃悠,皇上怎么可能还想起他这个九年前的进士。

  更重要的是,当年夏先生三次任官不受,在朝里名声可不好,吏部不应该会推荐他才对。

  说到此处,温仁也有些恼火,解释道:

  “我知你对当官没兴趣,但是你可知,是谁向皇上推荐的你?”

  “谁?”

  “燎国公周弼!”

  “燎国公?不应该啊……”

  听到是燎国公推荐自己,夏先生的眉头皱了起来。

  如今朝中文官分为四方派系,分别是襄阳派、赵王派、太学派和陈国派。

  陈国派皆是陈国旧属,本来就守着江南那一亩三分地,前些年王师玮案,陈国派人心惶惶,如今已有了要分崩离析的架势。

  赵王派偏居河西,虽然里面官员经常闹出笑话,但是背靠“西猛虎”李家,在河西可谓根深蒂固,加上在朝中不主动争抢,一直也和其他人相安无事。

  至于太学派,自然就是通过太学凝聚在一起的官员,他们的人数最多,几乎遍及全国,领军人物便是燎国公周弼。

  但太学派人数虽多,却大多都是基层官员,便是升上去的,也多是文职、艺职。

  近些年,太学派虽出了不少名人,但在朝中的话语权一直被襄阳派压着。

  襄阳派,顾名思义,乃是当初跟随高祖自襄阳起义的官员后代,他们皆是贵族,在朝中任各大主官,是真正能把持朝政的派系。

  皇上自登基后,便一直通过扶持太学派来权衡襄阳派。

  按理说,如今太学派失去了齐尚这一个未来之星,燎国公怎么都应该强塞一位太学派官员到吏部员外郎的位置上。

  就算襄阳派官员反对,但是念及齐尚乃是燎国公的姑爷,齐尚新死,燎国公必然伤心欲绝,也不好多说。

  此时强塞一位太学派官员,正是最好的时机。

  怎么燎国公反而出了这么一步混棋?

  夏先生对于燎国公此举颇有些不得其解。

  但是看岳父的表情,想必其中定有什么深意。

  难道我身上有什么让燎国公看重的?

  我不过是费县一个学生,家族在朝中没有什么人,燎国公就算拉了我,夏家能提供的也不值他的拉拢。

  我今年已经三十九,就算当了官,一切还得重头再学,比太学中的青年才俊相差太多。

  我当初的策论乃是民赋,在众多策论中并不突出,提倡改革民赋的官员一抓一大把,没理由再找我来。

  夏先生自省一番,连连摇头。

  看来问题并不在我身上。

  如果燎国公此举,意不在我,那便是……

  筱筱的父亲——赵王三公子!

  夏先生感到有些不可置信:“燎国公想通过我,拉拢和赵王的关系?”

  听到夏先生的结论,温仁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不错,太学派还未成长起来,要顶住襄阳派的压力,只有连接同为贵族的赵王派!”

  “可是,不该是我呀!”

  夏先生还是不明白。

  “我只是一个乡民,和赵王派并无关系,就算拉了我,对赵王派一点好处都没有!”

  夏先生和赵王派唯一的关系,便是他的连襟兄弟是赵王的三公子。

  但是要连接赵王派,比他合适的人太多了。

  温仁看夏先生自我怀疑,虽对他十分满意,但仍旧有些遗憾。

  当官,不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中还牵扯到人情世故派系争端。

  而子明,不管是对于朝廷政策、派系、贵族世家,都能做到极精准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他具有十分强大的思维发散能力。

  若是当年他选择当官,现在的成就恐怕不比齐尚相差多少。

  可惜,一直困居费县,缺少情报来源,终究是限制了他的才能。

  “子明,你只看到了自己,看到了燎国公,看到了赵王,却没有看到真正的关键!”

  “当初齐尚新死,皇上为什么让我领队去江宁?”

  “回京城不过三日,皇上为什么这么快同意我来费县过冬?”

  “我是谁?”

  “我是太子少傅,赵王的亲家,襄阳温氏的家主,太学的博士,你的岳父!”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