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壤受降
平壤城朱雀门前的青铜麒麟像在血雨中沉默。公孙绣的玄色车架碾过破碎的高句丽瓦当,十二旒冕冠上的玉珠随着车轮颠簸轻响。车辕两侧,马超的西凉铁骑与魏延的汉中锐卒列成钢铁长阵,甲胄上凝结的血痂在晨光中泛着暗红。
“陛下,高句丽丞相乙支文德率百官跪迎。“黄门侍郎的通报声中,车帘被缓缓掀开。
公孙绣踩着玄玉踏板下车,目光扫过跪伏在丹墀下的高句丽贵族。乙支文德的乌纱帽已换成汉式进贤冠,腰间的高句丽横刀也变成了环首刀。在他身后,百济、新罗的质子队列中,有人偷偷抬头窥视这位中原女帝。
“抬起头来。“公孙绣的声音如寒潭映月。
乙支文德缓缓抬头,额间的高句丽王印刺青已被朱砂覆盖。这位深谙中原权谋的老臣叩首道:“罪臣乙支文德,愿率高句丽百万生民归附天朝。“
“高句丽王何在?“公孙绣的玉圭指向太极殿废墟。
乙支文德的瞳孔微微收缩:“高宫闻天兵压境,已率残部逃往盖马大山。“他从怀中取出染血的王袍,“此乃逆贼留下的僭越之物。“
公孙绣冷笑:“盖马大山?朕倒要看看,那蛮荒之地能藏多久。“她转身对庞统道:“士元,着你为安东中郎将,都督朝鲜八道军政。“
庞统正要谢恩,忽闻西南角传来骚动。一员百济将领突然跃起,抽出暗藏的短刀扑向御辇。魏延的熟铜刀几乎同时出鞘,刀锋在距离公孙绣咽喉三寸处停住。
“百济王子扶余丰,参见天朝上国皇帝!“那青年将领突然单膝跪地,“臣愿为前驱,追杀高宫逆贼!“
公孙绣凝视他腰间的百济虎纹玉佩:“你父扶余璋可好?“不等回答,她转身对田丰道:“加封扶余丰为带方郡丞,即日起随姜维将军征讨盖马。“
二、盖马惊变
盖马大山深处的高句丽行宫里,高宫正用匕首割开俘虏的咽喉。十丈见方的石室里,三十七颗汉人首级排成北斗形状,每颗眼珠都被剜去。
“大王,乙支文德派密使求见。“亲卫的通报声在洞穴中回荡。
高宫的青铜面具闪过幽光:“带进来。“
密使呈上的帛书上只有两行朱砂字:“汉帝欲立扶余丰为高句丽王“。高宫猛然将匕首刺入石壁,火星溅在“扶余“二字上。
“传我命令!“他的声音在石室中激起回音,“联络靺鞨七部,焚毁汉人的辽东粮仓!“
与此同时,辽东半岛的金州粮仓外,魏延正在检查新修的防火设施。这位以勇猛著称的老将,此刻正蹲在护城河前研究图纸:“伯约,你说的那什么'水柜'真能防火?“
姜维指着城墙上的青铜管道:“这是诸葛亮丞相在汉中时发明的,遇火则自动喷水。“他的手指划过图纸上的机关详图,“不过关键还在这五百名'救火队'。“
话音未落,西北方突然传来闷雷般的轰鸣。金州粮仓的巨型木门轰然倒塌,三百名靺鞨骑兵裹着浸油的兽皮冲了进来。他们的马鞍上绑着陶罐,罐中燃烧的磷粉遇风即燃。
“启动水柜!“姜维的令旗挥动,青铜管道中喷出白色水雾。但见水雾所到之处,燃烧的磷粉竟如遇甘霖般剧烈膨胀,瞬间形成遮天蔽日的火云。
“不好!他们用的是高句丽的'沸油弹'!“姜维抽出诸葛连弩,“快撤到第二防线!“
魏延的熟铜刀劈开两名靺鞨骑兵,突然发现火势正在吞噬城墙的夯土结构。他猛然想起什么,对着火海中的亲卫大喊:“快把马粪堆到城墙上!“
这看似荒诞的命令竟收到奇效。马粪遇火迅速碳化,在城墙上形成一层隔热层。姜维趁机指挥救火队用新制的“唧筒“喷射泥浆,将火势控制在东仓范围内。
三、倭国使臣
洛阳鸿胪寺的飞檐下,倭国使臣难升米正用舌尖舔舐茶盏中的金箔。这位女王卑弥呼的亲信,此刻正盯着案头的《魏倭通好条约》,瞳孔中映出“岁贡生口百人“的字样。
“贵国所求之《论语》《千字文》,朕已命人誊写。“公孙绣的声音从帷幔后传来,“只是这'亲魏倭王'的印绶...“
难升米突然伏地叩首:“天朝若能册封女王,倭国愿献伊势神宫所藏八咫镜!“
帷幔后的公孙绣与田丰交换眼色。这位冀州谋士轻轻点头:“陛下,八咫镜乃倭国神器,得之可安东方海域。“
公孙绣淡淡一笑:“准奏。“她将黄金印绶交给黄门侍郎,“明日在含元殿举行册封仪式。“
待难升米退下,田丰展开一幅《海东诸国图》:“陛下,百济、新罗质子近日频繁接触倭国使团。“他的手指停在对马海峡,“臣担心他们会联合倭国...“
“联倭又何妨?“公孙绣的玉圭划过日本列岛,“朕已命黄忠将军率水师巡弋东海,遇倭船即扣。“她突然冷笑,“难升米刚才舔茶盏的动作,分明是在试探金箔真伪。“
四、丸都奇袭
丸都山城的月光洒在高句丽王陵的石兽上。姜维的藤甲兵如壁虎般贴在悬崖峭壁,他的左手握着新制的“飞虎爪“,右手展开丸都城防图。
“按诸葛亮丞相的'围三缺一'之法,“他低声对王平道,“待我攻入内城,你便率无当飞军从西门佯攻。“
王平点头,他的护心镜上倒映着城头的高句丽哨兵。这位日后镇守汉中的名将,此刻正将浸过麻药的弩箭装入连弩。
二更梆子响过,姜维的飞虎爪突然钩住女墙。他借力跃上城头,短刀如毒蛇出洞,瞬间解决三名哨兵。就在此时,城下突然传来战马嘶鸣——马超的铁骑提前发动了进攻!
“马孟起误事!“姜维暗叫不好,急忙吹响竹哨。五百藤甲兵如神兵天降,从各个隐蔽处杀入内城。高句丽守军慌忙点燃烽火,却发现烽火台早已被魏延的部下控制。
马超的虎头金枪挑落第十七个敌将,突然勒马停在高句丽王宫前。他望着青铜门楣上的“东明圣王“四字,想起当年父亲马腾与韩遂盟誓的场景。
“孟起且慢!“姜维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高宫的密室可能藏有...“
话音未落,王宫地下突然传来闷雷般的轰鸣。整座宫殿剧烈摇晃,青铜梁柱如枯木般折断。姜维一把推开马超,两人滚下台阶时,身后的宫殿已被火焰吞噬。
“地道!“马超的狮盔上沾满了尘土,“高宫一定从地道逃走了!“
姜维取出怀中的《水经注》残卷:“地道应该通向...“他的手指突然顿在“沸流水“条目上,“不好!地道直通鸭绿江!“
五、黄海海战
黄海的浪涛拍打着“横海号“的船舷。黄忠的水师正在演练“雁行阵“,五十艘楼船如大雁展翅,在海面上划出白色航迹。
“老将军,发现倭国船队!“瞭望手的通报声中,三十艘倭国“遣唐使船“正扬起绘有日月纹的风帆。
黄忠冷笑:“来得正好。“他从怀中取出公孙绣的密旨,“按陛下吩咐,扣押所有倭船。“
倭国船队发现汉军动向,突然改变航向。黄忠的令旗挥动,楼船迅速结成“鹤翼阵“,将倭船围在中央。就在此时,一艘倭船突然起火,火势借着海风迅速蔓延。
“不好!是火攻!“裨将周泰的声音带着焦急。
黄忠却镇定自若:“传令各船喷洒鱼油!“他指向天空,“今日东南风,火攻只会烧他们自己!“
果然,喷洒过鱼油的楼船表面异常光滑,火箭难以附着。而倭国船队因风向突变陷入混乱,十余艘船在相撞中沉没。
“老将军神算!“周泰的眼中闪过敬佩之色。
黄忠却摇头:“这不是火攻,是倭国的'玉碎'之术。“他望着海面上漂浮的尸体,“通知各船严加戒备,谨防敌船自爆。“
六、盖马穷途
盖马大山的深处,高宫的青铜面具在月光下泛着血光。他的身边只剩下三百死士,每个人的衣襟上都绣着“死国“二字。
“大王,汉军已封锁所有山口。“亲卫的声音带着绝望。
高宫猛然扯下王袍,露出浑身的刀疤:“传我命令,焚毁所有典籍!“他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高句丽可以灭亡,但高句丽的文字必须留存!“
与此同时,姜维的斥候营在一条隐秘的峡谷中发现了高句丽的藏经洞。洞壁上刻满了蝌蚪文,中央石台供奉着用金粉书写的《三国史记》。
“保护典籍!“姜维的令旗挥动,藤甲兵迅速在洞口布防。就在此时,洞顶突然传来巨石滚落的轰鸣——高宫启动了最后的自爆装置!
“快退!“姜维的喊声被爆炸声淹没。他抱着装有《三国史记》的檀木匣跃出洞口,回头时,整座藏经洞已被埋入山体崩塌的烟尘中。
七、平壤论功
平壤城的庆功宴上,公孙绣将黄金虎符授予姜维。这位天水麒麟儿的藤甲上还沾着盖马大山的泥土,他的怀中藏着半卷残损的《三国史记》。
“伯约之功,当封征东将军。“公孙绣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姜维正要推辞,殿外突然传来骚动。一名斥候浑身浴血冲了进来:“报!百济王扶余璋起兵反叛,已攻占带方郡!“
殿内瞬间死寂。马超按剑而起:“末将愿率铁骑踏平百济!“
公孙绣却摆手示意安静:“传朕旨意,将百济质子扶余丰押入天牢。“她的目光扫过众臣,“尔等可知,为何朕要留扶余丰性命?“
庞统羽扇轻摇:“陛下是要效仿光武帝对待匈奴质子之策。“
“正是。“公孙绣展开最新绘制的《海东郡县图》,“百济反叛不足为惧,朕要借此机会将朝鲜半岛彻底郡县化。“她的玉圭划过汉江流域,“设立乐浪、带方、玄菟三郡,每郡置太守、都尉、监御史。“
田丰趋前半步:“陛下,郡县制虽好,但需考虑当地士族...“
“朕已想好。“公孙绣截断他的话,“命乙支文德为乐浪太守,陈登为带方太守,马岱为玄菟都尉。“她的目光扫过百济质子队列,“至于百济余孽,着魏延将军率水师征讨。“
八、尾声·海东青
公孙绣站在平壤城头,望着海东青在云端翱翔。她的玄色衮服上,金线绣就的海东青正展开双翅,爪下抓着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图腾。
“陛下,倭国使臣求见。“黄门侍郎的通报声中,难升米捧着八咫镜跪伏在地。
公孙绣接过神器,镜中映出她头戴十二旒冕冠的影像。她忽然轻笑:“回去告诉卑弥呼女王,朕已为她准备了一份大礼。“
难升米战战兢兢抬起头:“不知天朝...要赠何物?“
公孙绣的目光投向更远的大海:“十万册《孝经》,以及三百名中原儒生。“她的声音如惊涛拍岸,“朕要让倭国列岛,处处都能听见朗朗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