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小故事,是讲大山脚下的一对父女俩,我也来讲一下
“好大的雪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了,明天上山给你娘采点松子和山核桃,她呀,最爱吃这个了。”
“爹,您糊涂了,我娘都死了三年了,您采回来她也吃不到啊。”
胡老头儿今年刚五十多岁,可因为老伴儿的去世,对他的打击太大,所以就神志不清了,好在他有一个女儿可以照顾他,他的女儿叫胡晓,今年十八岁了,亭亭玉立,待嫁闺中,人又聪明懂事,所以一直有提亲的人过来家里。胡晓这几年来一直悉心照顾爹娘,并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要嫁出去,所以这段时间闲的时候,她也会暗自神伤。
“爹,你怎么又坐在这里发呆了呀,您都坐了一个下午了,您是不是饿了呀,我去给您做饭去。”
胡晓总在他爹发呆时这么问,她知道她爹是想她娘了,但是胡老头儿神志不清,她不想去刺激他。
今天,胡老头儿在窗前坐到了傍晚,突然叫来了胡晓
“晓儿,我看见你娘了,她没有死,她在大山的外面,等春天来了,你和爹去外面追你娘,把她带回家,她不在,家里太冷了”
“爹,饭都好了,您先吃饭吧,等雪化了,咱们就去”胡晓留着眼泪忍着抽泣这样安慰胡老头儿。
冬天很快就过去了,春风吹绿了大山,也吹动了山脚下的河水。这天,胡老头儿吃过早饭后,感觉人精神了许多,目光也不像从前那么呆滞无神了,好像一下子回到了三十几岁的状态,他起身去收拾行囊包裹,准备走出大山,去找晓儿的娘。胡晓愣愣的看着胡老头儿,仿佛自己回到了小时准备和她爹一起去山里采野果时的情形,还没等胡晓反应过来,胡老头儿一把拉过来胡晓
“晓儿,走,跟爹去找你娘。”
胡晓当然是措手不及,但她相信她的爹,这么做是有道理的,也就没有多说什么,收拾了一下,锁好了院门,父女俩就此出发了。
翻过了大山,他们俩路过一片竹林,见有一个小伙子在那用弹弓打竹叶,拿去卖钱。山里多蛇,胡老头儿害怕迷路,就带着女儿上前问路。突然有一条毒蛇在草中准备咬胡晓,小伙子眼疾手快,操起弹弓便将那条毒蛇打死,胡老头儿感激不尽
“小伙子,你救了我女儿的命,我想将她许配给你,你意下如何呢”。胡晓心里一惊,用手拉了拉爹的衣角,胡老头儿拍了拍胡晓的手,胡晓也就没有插话了。
小伙子连忙答应,可是胡老头儿又说:“可是你要再本月初八那天开始,十五结束,要用弹弓打下三个麻袋的竹叶才可以娶我的女儿,如果做不到,你也就不用来我家迎娶了,十五为限,我家就在山那边的小岗上,不来就说明你没有做到。”
小伙子很是中意胡晓,便答应了。
问好了路,又向前走了几里,有一个村庄,赶上摆集市,父女俩走进集市转了转,胡老头儿在一个驴肉铺前站住了脚,门口有一个小伙子在用手拔驴毛,就是驴皮剥下来后要把上面的毛拔干净后再卖出去,可以卖上一个好价钱。拔驴毛是这个小伙子的看家本领,出了名的快。小伙子看到这对父女俩站在店门前,心想定是饿坏了,就拿了一块煮熟的驴肉相赠,胡老头很是感激,便问小伙子:“你心地这么善良,我想把我的女儿许配给你,你意下如何?”
小伙子见胡晓生的这么漂亮,连忙点头答应。
胡老头儿又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从本月初八开始,到十五结束,你要拔干净四张驴皮的毛,然后送到我家作为彩礼,不然你就娶不到我女儿,十五为限,你不来就说明你没有完成。”胡老头儿把地址告诉他之后就和女儿继续赶路了。
他们俩走进了一个小镇遇到了一个书生,这书生干干净净,斯斯文文,很有气质。还没等胡老头儿说话,胡晓就扯了扯他的衣角,胡老头儿明白女儿的心思,就上前打了一个招呼,那书生回过头来,一眼就见到胡晓,心里一动,回过神来回应胡老头儿:“老人家,请问唤小生何事?”胡老头儿问:“请问你会做什么啊?”书生一愣,“我会写文章,敢问老人家要代写书信与家人?”胡老头儿摇了摇头:“不是,看你这小伙子是个书生,也是满肚子的学问,我想把女儿许配给你,你意下如何?”书生很开心,没想到吃撑了出来溜溜弯还能遇到这么好的事,胡晓也是很中意这个书生,不是微微低头抬眼偷看书生。书生也是对胡晓很是青睐,满口答应下来。
胡老头儿这次的条件是在和前两个小伙子相同的时间内,要求书生写出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送到家里,否则不能迎娶胡晓。
胡晓和他爹临走时回头看了一下书生,胡晓心想,你一定要完成。
出了小镇,胡老头儿说自己走不动了,胡晓扶着他坐在路旁的一块石头上,害羞的问:“爹,这一路,你怎么把我许配了那么多人呀,羞死我了。”
胡老头说:“那就要看他们能不能做到自己的承诺了”
这时,跑过来一个小伙子,跑到大石头边上也坐下来歇脚,见这两父女,便把水拿出来同他们喝。聊了几句后得知小伙子是替人跑腿送取物件的,他也是这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快腿。胡老头儿听他这么一说,便问他:“我有一样东西,是我老伴走的时候带走的,你可否帮我取回呀?”小伙子爽快的答应:“可以倒是可以,不知您那东西是何物件,又放在何处啊?”
胡老头儿想了一下回答道:“那是我送给我老伴儿的一双绣花鞋,好多年了,还是结婚的那天她穿了一次,后来就再也舍不得穿了,现在在五百里外的闻过庄徐家大院,麻烦你跑一趟了,我老了,这几天也走累了,就回家了。本月初八你过去,本月十五你要赶回来,这来回可是一千里呀。”,交代好地址后,父女俩便原路返回了。
转眼到了本月十五,
那个打竹叶的小伙子从约定的时间打竹叶,打了两个麻袋之后,用弹弓伤了人,无奈卖掉竹叶去给那个受伤的人治病了,没有赶过来。
那个拔驴毛的小伙子因为遇到一个好买主,把那四张驴皮卖了好多钱,取了一个更漂亮的媳妇,也没有赶过来。
再说那书生,早早便过去胡老头儿家里了,在他家对面住下,每天白天去找胡晓聊天,晚上回去写文章,到了十五这天,他拿着他的文章过来迎娶,胡老头儿看过之后让书生自己读一遍,问他是不是感人至深的文章,书生低头不语,胡晓见状也落了泪,胡老头对书生说:“文章好写,真情难用啊”。书生听过便回去了。
最后,从外面跑过来一个小伙子,正是那个取绣花鞋的。他跑进来对胡老头儿说:“老人家,那鞋找不见了,听那家人说三年前就找不到了,您也别伤心,人不在了,鞋就随她去吧。”
胡老头儿听后呆坐在窗前,就好像以前一样,神志不清,跑腿的觉得是自己刺激到了胡老头儿,放心不下,就过来照顾了一段时间,就是这段时间,胡晓和跑腿的互生情愫,然后决定告诉胡老头儿,他们俩走到窗前跪倒,请求胡老头儿准了他们俩。胡老头儿听后有了反应,张嘴说道:
弹打竹叶一场空
手拔驴毛也不中
有缘千里来相会
无缘对面难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