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由四位青年科学家领衔攻关的“超级动物翻译器”获得巨大成功,而这四位年轻的科学家究竟都是何许人也?这需要慢慢道来。
“超级动物翻译器”的研发成功,突破了人类与大自然沟通交流的障碍,尤其是突破了人类与万千动物沟通交流的障碍。这项科技成果问世不久,就已先后斩获了国际国内数十项最高科技奖,市场前景被资本市场、科技界、制造业、商界等普遍看好。
这项被科技界认定为攻克了人类与动物沟通交流的世界性难题的科技成果,是由中国“四人团”科技小组历时两年多时间完成的。
说起这个“四人团”科技小组,其成员都是同龄人,时年28岁,均为公元2022年生人,都属“虎”,实乃“虎虎生威”。
起初,科技小组是由三个青年博士自发组成,号称科研“三人团”。后来,又有一位对项目非常感兴趣的美才女加盟,随发展成为科研小组“四人团”。
先来说说创业之初的“三人团”的情况,那可是都有“故事”的人。
小组组长名叫毕华明,出生于东部沿海一个大都市的高知家庭,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他个头不高,从小就是一个“大胖小子”,长大后依然是个“大胖小子”。
毕华明的脑瓜子很灵,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吃、能玩、能学、能想,啥都不耽误,无论上中小学,还是考大学、读研究生,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直到最近从国内一所著名的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毕业,走上社会。
开发“超级动物翻译器”是毕华明的创意,来自一次偶然的灵感降临。他也是整个科研小组的核心人物,负责“DFQ”项目的主体策划、整体程序设计和人工智能应用设计。
小组副组长名叫成心茹,与毕华明同在一座城市,出生于一个名医家庭。她1米68的个子,人长得漂亮水灵,气质高雅,属于“校花”级别。
成心茹和毕华明是高中同学,在学习上比毕华明还厉害,从来考试都是年级的第一,毕华明第二,让毕华明佩服的五体投地。她毕业于国内一所著名的医科大学,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在科研小组中主要负责分解、推导、解析动物语言,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是毕华明的得力助手。
还有一个组员名叫宫湘东,1米8的大个子,人很豪爽,讲义气,重情义,体格健壮,爱好体育运动,曾获得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百米冠军。
宫湘东从小就喜欢拆解、组装、摆弄各类机械玩具和军事、工程等方面的机械模型,前不久从国内一所著名的工程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在小组中主要负责“DFQ”项目所需设备的技术研制和装备保障。
这三人究竟是啥关系?缘何会走到一起,干上了这件曾被他们自己戏称为“异想天开”的事情?
原来,毕华明和成心茹上高中时,关系就相当的不错,递过纸条、拉过小手,还经常一起打游戏。考上大学后,俩人继续保持信息来往,最终发展成为恋人关系。而宫湘东则是毕华明导师宫教授的儿子,在听到毕华明要研发“超级动物翻译器”的事后,受到吸引自告奋勇加入了这个团队。
本来,这三位年轻的大博士有着非常好的职业规划和发展,他们可以到一些国际化大公司任职,唾手可得数百万的优厚年薪待遇;可以进入行政、医疗、教育等科研事业单位,职业发展有保障;可以出国继续深造,开阔视野。
但是令他们的家人和外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三人却放弃了随时可以“到手”的这一切,兴致勃勃地走上了一条无法预知结果的创新创业探索之路。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叶,全球社会生活已经高度发达,依托无死角的无线移动网络,人工智能、人工异能、人工超能等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各领域的精准对接和时时践行。
当人类文明进入到一个更高层级时,人类与动物之间的联系就会更加紧密,各种动物也会越来越多地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和保护,因为人类和动物共同拥有一个地球,共享一个家园。
但是由于人类在了解动物的习性特别是语言方面做得还很不够,造成动物发生意外,以及一些动物濒临灭绝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使得各国都在想办法追求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力求保持动物繁衍生息的良性循环。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毕华明动了这方面的心思,把未来自己事业的主攻方向放在研究如何保护动物和与动物建立友好关系上。
那是一天晚上,毕华明相继看到两条有关动物的新闻,触动了他的思维,引发了他的智慧。
一条新闻是,在南方的一个动物园里,一名饲养员在打开笼子准备喂食狮子时,这头雄狮突然无缘无故发起怒来,当场将饲养员扑倒在地,并且一口咬死。
另一条新闻是,在北方一个野生动物园里,一辆小轿车在经过老虎园区时,女司机擅自打开车窗投喂老虎食物,结果被老虎扒住了车窗,还拉开了车门,把女司机给叼了出来。
游客突发险情,命悬一线,动物园管理人员一边大声呵斥老虎,一边用带电的长杆驱赶老虎。怎奈老虎根本不听招呼,张开血盆大口,一口咬住女司机的脖子,场面十分恐怖。
没办法,动物园管理人员只能采取果断措施,当场“击毙”了这只闯祸的老虎。
这两起事件对毕华明的触动很大。他想,能否通过技术手段,加强人与动物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动物的“喜怒哀乐”,有针对性地进行管控,进而防止悲剧的发生?
还有一件事对毕华明的影响也很大。小时候,他就曾听一些老人说过,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有些动物是非常敏感的,它们往往表现出狂躁、恐惧、心神不宁。像大地震发生之前,“鸡飞狗跳”就是一种具体的表现。
后来,毕华明查阅了众多国内外相关资料,得出了结论:一些动物的确比人类更具有“先知先觉”的本领。
躺在床上的毕华明,久久难以入睡。他突发奇想,能否开发一种“超级动物翻译器”,通过与动物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彼此建立更加亲密和信任的关系。如此一来,岂不是能够更好地掌握动物的习性?让动物更好地成为人类的朋友?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说干就干。毕华明马上打开一台万能的电脑、电话、电视、电游“一体机”,查阅相关资料,拉出了一个极具“脑洞大开”的科研思路和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