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都发生在高中时期,讲出来时我一般称其为“年少岁月”。倒没有什么解释,偏要说就是觉得好像更为特殊和文艺,白话一点就是“我比较矫情”。
不过说是回忆倒不如称其为故事,毕竟较为重要的回忆,往往都会上n层滤镜。会以矫情捻酸的文字唤起尘封的帧帧胶片,翻页成片。
故事止步于文字上,现实永远看向前方。
高中的记忆,我们学校有个最令毕业生怀念事物,应该是和大多数人不太一样——银杏树。
我们学校的女生宿舍对面是篮球场,往东有片银杏树林,树林层层叠叠的中心用水泥地填出大片,放了尊孔夫子的石像。
夫子的面前,到侧后方用水泥灌通了一条小道。听大我一届的同校领居姐姐说,这条道是只通向宿舍楼和高三教学楼的,这人刚刚入学的我很是羡慕。
待春日唤醒万物,等夏季带走蝉鸣,柳亸莺娇皆散去,就要到一夜寒霜降,满城银杏黄。
直到十一月中旬开始。白果满枝丫,簌簌不留痕。感谢植物体内的脱落酸,也感谢风的追求和树的不挽留。
落下金黄一片的美丽绸缎,错落朱提数百枚,校园秋色满盘堆。每天欣赏着美景去上课的学长学姐,是我最羡慕的对象。
不过因为我们高中除了书和学生,大概最多的就是银杏树。比如操场里种着大半圈银杏树,包括每栋教学楼前、学校甬道两旁、教师公寓旁的路上也沿途栽着是。
曾经学校论坛推出一份排行榜,是“关于学校银杏树景点投票”的结果得出的,第一是“文化长廊”。
虽然说大多数学生,觉得最漂亮的地方是孔夫子银杏林,但是学生最喜欢的银杏树的栽种地是“文化长廊”,古风设计的长廊一面荷花池,一面是沿道都栽银杏树。
让这是教导主任最容易抓到小情侣的地方,也是小情侣不管夏天蚊子,一年四季主任也一定去约会的打卡地。
大概是所谓的青春记忆。
虽然树林很漂亮,但是它的附近只有教师公寓、高三教学楼、宿舍,三角环绕。
大多数室外运动场地、体育馆、图书馆,学校最好吃的二食堂都建的离高一高二更近,所以我并没有一下子想成为高三党的愿望。
毕竟我们高中一直遵守这一个原则,“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不过大多数高中都是这样。
刚步入高中时,畅享过电视剧或电影里,那些女主角惊心动魄、轰轰烈烈的高中校园,小混混、逃学、校草学霸等等。
让人稍微有点羡慕。
但现实就是,寄宿的学校生活,准时准点的上课下课、吃饭和睡觉。每天除了听老师讲课就是背书、写题,这些最苍白无趣的平凡日子,不律其书的忙忙碌碌。也是高中怎么可能有多么恣意,每天讲不完的课,写不完的题,老师日以继夜的唠叨学习。
只是肆意的是年少的心性,炽热的是学习连接到的梦想。
那时为了高考成绩,我舍弃掉本就很差的英语,转而报名了学校的日语班。
日语的学习一开始很简单,对我而言。因为日语的课程和作业在高一时较少,上课背完单词和语法就没了,所以课余时间我一般都趴在走廊围墙上放空。
毕竟再不多利用这些时间,回到本班教室就又会开启高压时刻。
深秋的某天。
在去上日语班上课的路上。身旁和我一起的同学说,你帮看一下前面那个男生,我没带眼镜看不太清楚。
我快速抬头看一眼后,继而边低头翻找课本夹的周测试卷,边说看了。
她又赶忙问道,怎么样帅不帅,刚刚惊鸿一瞥感觉是个绝品,我抬头嫌弃的看了她一眼。
“我看的时候都走那么前面了,我就看了个后脑勺,不过身形还挺不错。”翻到试卷后,抬起头对着已经走远的身影,回答。
旁边同学又一顿输出,什么气质、腿长,条顺。我实在不太感兴趣,就插嘴说了句,今天要讲期中试卷,你的改错题本带了没?
她这才开始着急的翻找,应该是还在说些什么的,不过已经记不清了。
一抹金黄色从眼前飘过,我看向干道旁隔着沟渠的一排银杏树还在籁籁落叶,把视线又放回前方那个男生的身影。
这段不怎么重要的记忆,直到现在都格外深刻的记到现在。应该是因为银杏树映称的美丽,让人忍不住心里变得的柔软,让一切都带着滤镜,所以莫然一切变得特殊。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某些东西在心里开起来绿芽,不过没有人懂,包括当时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