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乌克兰 历史

大明王朝:我发现了新大陆

第65章 炊事班

大明王朝:我发现了新大陆 冬初十 2075 2022-01-18 08:00:00

  “来来来,王小子别忙了,吃饭来。”

  那边儿,班长开始叫王英了。

  班长这个称呼,是献慜皇帝给特封的,只有火头兵营是这个称谓。

  他还给火头兵营起了个有意思的名字,叫——炊事班。

  现在还没有人用这个名字,大家伙儿也觉得挺新鲜。

  意思么,倒是能理解。

  重要的是,这是皇帝给赐的名,那意义就不同了。

  一个炊事班一般在十人到二十人不等。

  这十几二十个人,要负责五百到一千人的伙食。

  这个任务量可不小。

  做过餐饮行的都能明白这其中的辛苦。

  尤其是吃饭这事儿,是有时间的,就是饭点儿这一俩钟头。

  平时可能都淡出鸟来了,可到了饭点儿那忙的都手脚发麻。

  真的是闲时闲死,忙时忙死。。

  而且做餐饮的,吃饭从没有饭点儿吃饭的。

  一般都得过了饭点儿才吃。

  就这,有时候零零散散来点儿散客,这刚端住的碗就得放下。

  有时候哪一天忽然忙起来,可能早上饭都得放到夜里打烊了才能吃上。

  在军队里,时间就更紧了。

  真要平均下来,一个人至少得做五十个人的饭。

  这可不是一天,而是半个钟头里,就得让人吃上。

  多赶呢。

  所以在军中,好操作的制式食品,就成了关键。

  像是之前准备好的干馒头干包子,还有炒面。

  炒面可能是军队最常用的食物了。

  这可不是咱们吃的那种炒卤面,这时候可没这个条件。这炒面,其实就是炒面粉。

  也不放油,干锅烧热,把面粉倒进去,炒到发黄,熟了就行。

  这就是最简单的速食食品。

  饿了,有条件的时候就用热水冲一下,撒一小撮盐,就是一顿饭。

  要是时间紧了,就直接吃。

  有时候都不能停,一边走一边吃。

  有人可能纳闷儿,这干面粉直接吃,好吃吗?

  列位,这能好吃么。

  干巴巴的到嘴里,和吃土没什么两样。

  可打仗的时候,你顾不得这么多,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

  要么说,这世上最好永无战争,最好世界和平呢。

  就是我生日的时候,也是许愿国泰民安、世界和平、家国幸福、风调雨顺······诸如此类。

  “熏肉还有?”

  自己的饭已经盛出来了,这会儿也有些凉了。

  不过做炊事兵有个好处,那就是饿不着肚子。

  王英这碗都比寻常士卒的要大,这每顿饭,是真正的可以紧饱着吃。

  而且这会儿,他碗里还有一大块儿熏肉,即便被粥埋着,还是肉香四溢。

  班长给他使了个眼色,让他别声张。

  王英不作声,悄悄吃着。

  这可不能让其他士卒看到,不然心里会不平衡的。

  俗话说,厨子不偷,五谷不收。

  自古以来,就没有厨房不偷吃的,只要不往家拿就不错了,这很正常。

  而在这军中呢,其实炊事班开小灶吃好点儿,也是上下默认的。

  献慜治下军纪严明,还没人敢小偷小摸。

  之所以有这种情况发生,是因为这也是他默许的。

  这个开小灶有一个范畴,只要不超了这个范围就没事儿,而且也都要上报。

  一开始,大家还不是很习惯,不敢。

  后来,有胆大的先试了,发现的确如此,其他人也就如此照做了。

  当然了,这可不能天天这么吃。

  熏肉呢,其实本来是全军都该有的。

  之前也有。

  但是这东西库存相对来说比较少。

  毕竟牲畜的生长周期比较长。

  于是普通士卒吃的比较多的,还是熏鱼。

  这里毕竟靠海,不缺鱼。

  就是现在,每天也是能至少吃一块儿拳头大的熏鱼块儿的。

  只是熏肉没了。

  炊事班吃的,也就是最后剩下的那么一点儿。分下去给谁不给谁啊,索性也就这炊事班的几个人分一分得了。

  这,是默许的。

  你总不能其他士卒都饿的皮包骨,炊事班一个个吃的肚肥溜圆,那肯定不行,怕是仗没打完就得给点了天灯了。

  “快点儿吃,今天在这儿过夜,一会儿把面活好了发上,米也泡上,明天一早就开蒸。”班长一边吃着饭,一边给大家伙儿下命令。

  君子言:食不言,寝不语。

  但在这儿没这个规矩。

  吃饭唠嗑,本就是常态。

  利利索索吃完饭,王英帮着手去和面。

  他有劲儿,手也好看,别人愿意让他活,觉得好吃些。

  当然,这是玩笑话了。

  其实这十来个人,都得和面。

  这都有任务。

  之前带的干粮都没了。

  这活一次面,就得吃三天。

  一个人算下来,得活一百五十斤面,蒸一千五百个馒头。

  一斤面十个馒头,馒头不算大也不算小。

  对于这些行军的人来说,饭量大,这个数量,只够充饥,吃饱是难。

  这也没办法,粮食也得省着吃,不然还没到地方就吃完了,还怎么打仗呢?

  也就是打仗前的一天,会让人吃的多一些,管够管饱,吃饱了才有力气打仗不是。

  而且,打仗前那一天的饭,其实也是有送行的意思。

  毕竟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呢,备不住谁就没了。

  就是走了,也不能让人饿着走,得吃饱了才行,不然路上苦。

  所以,这一路行程,粮食得算着吃。平时够吃就行,但打仗的时候,必须得吃饱,得让弟兄们吃饱了走,不能饿着上路。

  这和面可是个力气活。

  看着简单,不容易。

  平常家里头和个几斤面那还好说,这一次就得翻腾几十斤面,没把子力气可不行。

  袖子挽的高高的,面里加上酵子和碱面,用擀面杖搅合匀了,再按比例加入温水。

  其实跟和泥差不多,开始就是散的碎的,面絮絮。

  揉着揉着,表面就光滑起来,这手上和容器里的面粉也都被粘到了面团上。

  揉面,主要靠的是指力和小臂的力量。

  但这面多了,光靠那俩就不够了。

  这得整个人压上去,更多的就用到了肱三头肌和腰腹核心的力量。

  这面要反复的揉,揉到表面光滑不粘手就可以盖上盖儿,先放到一边醒面。

  这边,再倒一盆,一样的步骤,接着揉。

  什么时候一百五十斤面揉完了,第一盆面也醒的差不多了,要再揉一次。

  要三揉三醒,十分不容易。

  忙完了,也都半夜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