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乌克兰 历史

大明王朝:我发现了新大陆

第120章 连环计

大明王朝:我发现了新大陆 冬初十 4072 2022-02-26 23:46:34

  站在太和殿上,看着偌大的宫殿,众人的心情是复杂的。

  朱慈烺还记得,上一次来这里的时候,他还是站在下面的,这一次,他已经是这里的主人了。

  皇宫,早就空了。

  就连太监和宫女都跑了,偌大的紫禁城,现在只有他们寥寥数十人在这里。

  朱慈烺顺着台阶,拾级而上,来到了龙椅前。

  他的脑海中,出现了源于这个身体的记忆。

  他看到了一副画面,一位英武的皇帝坐在龙椅上,威严的目光下,是藏不住的疲惫。

  朱由检是个好皇帝,他励精图治,希望扶社稷于暨倒。

  可惜,他徒有救国之志,却无救国之才啊。

  身边,又无人可用,时时还要与各党派斗争,一不小心,即便是皇帝,也难逃一死。

  或许,这世上真的有气运一说吧。

  大明风光了两百多年,这一回,是转到大清的头上了。

  我弱彼强,自是难以应对。

  如此烂局,只有那应运而生之人才能拯救。

  比如光武帝刘秀,比如岳飞,比如冠军侯霍去病,比如大明的于谦于少保。

  这些人,都是在国家危在旦夕之时出现的,他们似乎生而知之,生来便是带着使命来的,生来就是要创造奇迹的。

  可惜,历朝历代,这样阻止大厦倾覆的天选之人,又有几人呢?

  大明的于谦,以一己之力,为大明续命两百年,还是落得一个惨死的下场。

  或许,翻阅史籍,朱由检也曾无数次为于少保感到惋惜,为明英宗的荒唐感到愤怒。

  他或许,也希望,国难当头,也能有一个他的于谦。

  可惜,他没等到。

  对他来说,最悲哀的,或许便是有救国的心,却没救国的力吧。

  有人说,朱由检是一个蠢蛋,因为自己一系列的举措,让还能苟延残喘的大明帝国,直接完蛋了。

  但也不得承认,他亦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一位值得敬佩的皇帝。

  一切的一切,只是命运作弄。

  似乎,冥冥中有一双手,操纵着历史,让大明灭国。

  三十年不理朝政的神宗,沉迷修仙让红丸毒死的光宗,沉迷木匠活不理朝政,让阉党与外戚联合坑死的熹宗。

  这么多年下来,这么多代荒唐的皇帝,终于将一个强大的帝国搞垮了。

  到了本不可能继位的朱由检继位的时候,已经是一片烂摊子。

  国内形势,其实和东汉末年十常侍祸乱朝纲庆幸差不多。

  与汉灵帝汉献帝比起来,朱由检至少消灭了阉党,收回了皇权。

  只可惜,明朝的灭亡,不是因为满清的崛起,而是因为内部的腐坏。

  自崇年元年开始,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

  到崇祯五年饥荒,崇祯六年水灾,崇祯七年又因蝗灾闹饥荒,崇祯八年,西乡旱灾略阳水灾,九年又是旱灾又是蝗灾,崇祯十年颗粒无收,自崇祯十一年到十四年,又是旱灾、涝灾、水灾扎堆儿来。

  大明本来就穷,这么不喘息的折腾,百姓活不下去,只能造反。

  细细想来,他或许也有一位救世之臣。

  那位,曾一炮轰死了努尔哈赤。

  有他在,后金不敢前进一步。

  只可惜,朱由检没能认出这位救世之臣,还因离间计杀了他。

  或许有时候,他也会后悔,会觉得,自己和那赵构也没什么两样。

  只可惜,悔之晚矣。

  “陛下,陛下?”白宁见朱慈烺久久失神,在一旁轻声呼唤。

  至此,朱慈烺才回过神来。

  他摇摇头,知道自己是联想太多了。

  他心里默默对自己说道:“大明的气运还在,我便是大明的刘秀。大明的命,由我来续,大明的辉煌,由我来缔造。”

  朱慈烺默默念着,慢慢走到了皇座前。

  他抚摸着这坚硬的座椅,他知道,这椅子坐着并不舒服,但却有无数人想要坐这个位置。

  可已经坐上的人,就是想下来,也很难安全的下来了。

  新王容得下一个臣子,却容不下一个旧王。

  朱慈烺捋捋衣袖,缓缓坐了下来。

  就在他刚坐下的时候,似乎感到身后咔哒一声,似乎是碰到了什么东西。

  唰唰唰!

  一时间,自房梁上,上百枚箭矢朝着皇座射了下来。

  同时,在皇座的正上方,竟然不知何时挂了一把硕大的断头刀,笔直的朝着皇座劈来。

  这厚重的刀身,让人毫不怀疑它会把坐在上面的人连同皇座一起劈碎。

  “皇上!”

  “陛下!”

  众人连忙惊呼,反应快的赶忙冲到近前想要去帮忙挡箭。

  但天子皇座,寻常人如何可近?

  你若是上去了,你是安的什么心?

  只有白宁,作为皇帝的贴身太监,一直侍奉在左右。

  当他发现危险的时候,赶忙用身体帮朱慈烺去挡那些飞来的箭矢。

  但他刚扑上前,便感到一股巨力将他推飞出去。

  叮叮当当!

  接连不断的金铁交击之声传来,那节奏仿佛是在放鞭炮。

  “陛下!”

  众人惊呼,许多人的眼泪已经急出来了。

  他们玩命儿的往前奔,明知道敢不上的,但还是不甘心。

  他们不甘心一位明主就此陨落,他们不甘心大明的气运就此终结。

  但那种悲愤的情绪还没有酝酿多久,他们就愣住了。

  因为预想中的皇帝陛下被打成筛子的画面并没有出现。

  那些箭矢射在朱慈烺的身上,就像打在了铁器上,纷纷被弹开。

  而射向他脑袋的,也只见他轻轻一偏头,便能刚好躲开,好似提早就知道一样。

  至于那一把比皇座还宽大的断头斧,竟然直接被朱慈烺抓在了手里。

  他的手竟然还没有断,只见他微微一使劲,那铁器便布满了裂纹,他随手将其一丢,至少数百斤重的断头斧,竟极速飞向一侧墙壁,狠狠的扎在了墙上,一面墙都是蛛网般的裂纹,看起来十分可怖。

  咕咚~

  现场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咽口水的声音。

  他们都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

  有人甚至还咬了一下舌尖,以此来判断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嘶!——

  疼!

  不是做梦!

  他们揉揉眼,根本不敢相信自己做看到了,有人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疯了。

  “陛下,陛下!”

  早先被推出去的白宁,此时已经起身,跌跌撞撞的朝朱慈烺奔去。

  “陛下,您没事儿吧?”

  朱慈烺摇摇头,将白宁扶起,问道:“伤的怎么样?”

  “啊?”白宁只顾着关心朱慈烺,一时竟没意识到皇帝这句话竟是在关心他,反应过来后,白宁老泪纵横,“陛下,老臣,老臣无碍。”

  “刚才事态紧急,容不得思索,莫把你摔坏了就好,不然,我就没有长辈了。”

  “陛下······”白宁发自内心的感动,其洋溢的情感,已经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了。

  “好了,朕无碍,你一会儿找军医看一下,莫要留下暗疾。”

  “是,多谢陛下。”

  此时,一众人也围了上来,出于关心,也顾不上私自登上来是否暨越了。

  “陛下,您怎么样?”

  “朕无碍,都下去吧,我们出去说。”

  “是。”众人神色一震,来回四周巡视起来,生怕哪里还有暗器。

  ······

  刚一出金銮殿,左路骠骑将军陆拾遗便愤恨的骂道:“该死的清狗,端的如此歹毒,走都走了,竟然还留下如此黑手!”

  “陛下,臣肯定调动十万,不,五万兵马,直逼银川,取了那玄烨的狗头!”

  “陛下,此事交给我,我只需两万兵马即可!”

  一众人,因此等事,又争吵起来。

  随后吕青霍恩一马当先,直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陛下,是臣等失职,使陛下陷入险境,还请陛下责罚!”

  “还请陛下责罚!”

  二人一跪,其他人也接二连三的赶忙跪下。

  朱慈烺没理这茬,搀着一瘸一拐的白宁往台阶下走,待其走远,一道雄浑的声音,仿佛是在众人耳边响起:“将此事告知天下,让吴三桂率兵攻打银川,活捉玄烨,为朕报仇。”

  诸将心中疑惑,不知为何这事不让他们去,却又不敢问,只能应声作答:“是,微臣领命。”

  朱慈烺刚走不远,一名年轻将军小跑着追了上去,关切道:“陛下,此处恐怕还有危机,让末将跟着您,保护您的安全吧。”

  朱慈烺扭过来,平淡的看了他一眼,随后也没说话,继续往前走。

  那将军还要跟上,却让霍恩拽住了。

  “副帅,你抓我作甚,我要保护陛下。”

  霍恩一阵无语,叹了口气道:“就陛下那刀枪不入,力大无穷的,需要你保护吗?”

  “这······”那将军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幕,咕咚咽了口口水,感慨道:“陛下,这是何等神力?”

  霍恩摇摇头:“陛下不想让你跟着的时候就别跟着,不要自作聪明。记住,今日之事,只说清廷心思歹毒,不说陛下无恙。”

  “这······哦!”年轻将军一拍脑门,恍然大悟,“这是让世人以为陛下遇害,将那些居心不良的人揪出来!”

  霍恩点点头,道:“你知道就行,不要乱传,管住自己的嘴。”

  “明白,明白,我的嘴最严实了。”

  众人随行,在紫禁城里一路调整悲愤情绪,准备开始一场影帝级的表演。

  “话说,陛下这么能打,那刀枪不入,单手接斧,就算项羽在世恐怕都比不了。你说陛下,是不是一个人就能打回来啊?”

  “我也这么觉得,看来还是白人鸡贼,早早就发现了陛下的强大,这么多年,教会都发展那么大了。不行,等我回去,我也要加入教会,我过去只拜关二爷,以后只拜咱陛下。”

  “行了,情绪酝酿一下,该表演了。”吕青呵斥了一句,随后瞬间摆出了一副杀气四溢的悲愤表情。

  众人看着他瞬间的表情变化,微微一惊,颇感佩服。

  ······

  大明打下了京城,但同一天,便传出皇帝遇袭的消息。

  据传,金銮殿上,忽然射出数百枚弩箭,箭箭射往龙椅,皇帝朱慈烺,身中数十箭。

  一时间,群情激愤,大明数十万大军,兵臣京师。

  同时,以吴三桂为首的几位反叛军领袖出面,表示悲愤之情。

  平西王吴三桂与明军会晤后,表示愿率领大军,兵压银川,娶玄烨项上人头,为献慜皇帝报仇。

  次日,以平西王为首的叛军势力,浩浩荡荡的开始往银川开赴,直逼清廷新都。

  各地清廷势力,不得不撤军回援。

  各地起义军势力,借机夺城,风头一时无两。

  而清廷势力,似乎已经只能被压缩到银川退守,一切,似乎已成定局。

  但是在形式一片大好的时候,多地起义军势力,竟然开始固守,不再继续北上。

  正在吴三桂兵陈银川的时候,蜀川的霍德阳,湖南的隗思忠,安徽的杜清,竟然纷纷称王。

  在这几人的带头下,一些有实力的,也给自己封了王。

  紧跟着,自清廷那边,玄烨竟向几大起义军势力送去了圣旨,表示愿意承认他们的地位。

  没几日,那几个自封的王,便带着大军,也开始往银川进发了。

  但他们不是去打清廷的,而是去打吴三桂的。

  这种外敌未除,内部先乱的情况,着实让人恨的牙痒痒。

  但其中原因几何,明白人自是清楚。

  无非是清廷派出的使者晓之以理,威逼利诱,结合局势,告诉他们封王之后,吴三桂打完清廷一定会去剿灭他们。

  不如协助清廷,除了吴三桂,届时,那几位异性王的位置都是他们的,封地也是他们的。

  清政府,愿意承认他们的地位,有圣旨在,他们的地位就是合法的。

  并且,几大势力,还打出了清缴国贼的旗号,对吴三桂等人的势力,发起了进攻。

  因此,吴三桂等人沿路打下的城池,因为分兵的缘故,被逐一击破。

  本来单方面的围堵,现在反而被人反围堵了。

  吴三桂恨得牙痒痒,顾不得清廷,只得先退守,准备先剿灭起义军。

  他要走,满清的军队只是佯装追击,并没有深追。

  吴三桂以为他们不敢追,便洋洋得意。

  但就在他和起义军打的火热的时候,探马来报,满清大军出动,已将其包围。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