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乌克兰 历史

三国:开局荒岛捡了个曹操

第228章 第两百二十七章 取祸之道

三国:开局荒岛捡了个曹操 风起三国 2000 2020-10-27 14:00:37

    “先进生产力?”

  “先进生产……”

  曹操又念叨了几遍这个词。

  他隐约记得,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没记错的话,韩旭好像极为重视。

  但最后却是有些不好意思的看向韩旭,尴尬的笑了笑。

  “这个词有些印象,却是……年纪上来,有些记不清了,哈哈。”

  韩旭摆了摆手,示意无妨。

  “无所谓,我现在再告诉你便是。”

  “所谓生产力。”

  “打个比方。一百名农夫耕种一块地,只论播种收割,一年可出五万斤粮食。”

  “这个数字并不确切,我只是举例。”

  “我明白,琅琊先生请继续。”

  曹操两眼一眨不眨的看着韩旭,仿佛小学生听老师讲课一般认真。

  因为想起韩旭极为重视,

  这让他不得不在意。

  韩旭此人,一向性情淡泊,目光极为高远。

  他会重视的东西,那必定是极为重要的。

  甚至很可能是与这汉室天下存亡攸关的事情。

  而韩旭的解释,也不出他所料。

  “但如果换成另一波农夫,我们依旧假设是100名。”

  “这100名农夫,其中20人,负责浇水、施肥、除草,其余80人播种收割。”

  “那么到了年底,丞相以为,收获当有多少斤?”

  韩旭忽的一问。

  曹操不禁愣住。

  略为迟疑了一下,以为这其中有什么深意,应是在隐喻什么。

  但却绞尽脑汁,却丝毫抓不住要领。

  “这却难以悉知……”

  “还需看具体条件方可。”

  他不敢直接回答,只好模糊着猜测道:“只能猜测,应是多余五万斤的。”

  这个回答几乎就等于没有回答。

  曹操实在有些不好意思。

  但,

  让他没想到的是。

  韩旭居然赞许的点了点头。

  “不错,定然是多余五万斤的。”

  “就当做是六万斤好了。”

  他顿了顿,突然又接着道:

  “而此时,我们再找个一百名农夫出来。”

  “其中75人,负责播种,收获。”

  “20人,负责浇水,施肥,除草。”

  “剩下五人,专门负责选育优良的种子,勘察地形水源。”

  “每一年,都占用其余95人一定的时间,去挖掘水渠,调整浇水、施肥计划。”

  “如此下来,丞相以为,产粮应有多少?”

  曹操再次一愣,但这回心里却有些模糊的底了。

  他感觉自己知道韩旭要说什么了。

  不过在韩旭面前,他也不敢直接说想法,那样有些托大了。

  而且尽管有了一些推想,但也并不明确,无法组织语言描述起来。

  还是只能等韩旭来讲解。

  因此还是直接回答问题道:“确切之数不知。”

  “单说前几年,应是不如80人种收,20人浇水施肥除草的。”

  “但长远来看,比起一年六万斤,产粮定然是更高的。”

  韩旭点了点头。

  心里一阵舒坦。

  看老曹这表情,心里应该也是有点谱了。

  不愧是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人之一,一点就明。

  “不错。”

  “都是一百人,但后者的产粮却要高于前者。”

  “同样的时间之内,生产出来的物资却有多有少。”

  “这,便是生产力的不同了。”

  韩旭说完,曹操豁然开朗。

  紧接着,韩旭就说回了海军的问题上。

  他神秘一笑,淡淡道。

  “这军力,其实也是一样。”

  “同样的兵力,而其中一方战力更高。”

  “这同样可以用生产力来解释。”

  “丞相须知。”

  “战争的胜利,也是生产物资的一种!”

  韩旭的声音不大,话语却有如雷霆,让曹操脑海瞬间懵了。

  ——这琅琊侯,经世济国的本事,竟也如此之高!

  接着,韩旭又道:

  “所以无论陈笑将才如何,都一样。”

  “一国之军力,是和生产力高度绑定的。”

  “生产力的巨大差距,都明明白白的摆在那。”

  “在压倒性的生产力面前,军力也必然是压倒性的。”

  “坐在一条小舢板上,哪怕是霍去病再世,他也动不了铁皮船分毫!”

  韩旭的话有如醍醐灌顶。

  曹操眼中逐渐明悟。

  还真是。

  自己这边,有韩旭在这,那陈笑无论怎么发挥,应该都不至于输的太难看了。

  再说,自己这边可是有铁甲船船厂。

  以后铁甲船只会越来越多。

  远远多于天下各路诸侯。

  根本无需担心什么。

  心里疑惑解开,曹操眼底的疑惑光芒也消失了。

  不过他还是有个疑问。

  只是也不太好说出口。

  “琅琊侯所说,确是至理名言,操受教!”

  曹操一摆手,接着迟疑道……

  “不过琅琊侯,平日也非结党朋聚之人……为何会选陈笑当统领?王越如何?”

  他这么一说,一旁侍立的王越顿时面露惶恐。

  “越不敢,丞相过誉了!”

  “前路如何,越还须听先生多多赐教。”

  说着长揖及地。

  韩旭笑着摆了摆手。

  “你这么紧张干嘛,有野心又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要是我的学生都没梦想,那我这个老师才是失败呢。”

  他顿了顿,看向曹操。

  “丞相可知,生产力的本质,始终是知识。”

  “一个百农民会分出人手浇水施肥,难道其他的农民就不能学了去么?”

  韩旭的目光却是有些无奈。

  曹操则心里悚然一惊。

  还真是!

  要是孙权那边也学会了造铁皮船,造火炮……

  以后岂不危险?!

  “这……”

  想到这个可能性,他不由有些焦急的看向韩旭。

  “琅琊先生,这却如何是好?”

  “或许,我等应当颁布条令,严禁泄露建造之法?”

  曹操只能想到这个方案了。

  韩旭立刻一摆手,做了一个否定的手势。

  “不,丞相切不可如此!”

  其实他很想直接开骂。

  还保密,保密你老木啊。

  前世他可是知道,明代的火炮,最初是远远胜过同时代的欧陆的。

  就是因为保密保密,

  保到最后,别说改进,加强,更新换代。

  搞得全国工匠之中,连如何建造,甚至维修的,都没几个了。

  以至于明末惨淡而亡。

  因此他断然的说道:

  “丞相若果真如此,那便是取祸之道!”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