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第两百九十六章 太平之日
众人很快散去。
没有注意到周遭百姓看着他们的眼神已经变了。
一片带着血腥味的灰暗失望之色。
不久后,韩旭和曹操来到了丞相府中。
两人在房间中落座,曹操本想让郭嘉等人回避,不过被韩旭制止了。
“有什么可避开的?韩某一介书生而已。”
韩旭这话,句式与诸葛亮几乎没什么分别。
郭嘉和荀彧对望一眼,都不禁暗暗叹了口气。
要是韩旭跟着南征,说不定就真的打赢了。
不过这个问题,他们却不太好意思问韩旭。
再怎么说,韩旭也没闲着,在许都也是一直在忙碌的。
而且他们隐隐感觉,韩旭对于天下大势,肯定是有自己的一番理解。
比起抱怨,他们更想知道韩旭究竟是怎么看如今这个时代整件事的。
不过,他们虽然没问,曹操却开口了。
这让郭嘉荀彧都忍不住竖起耳朵认真了起来。
“此番大战,若是有韩先生在场,我端不至输的如此之惨啊!”
曹操的目光极为遗憾失望的看着韩旭。
之前在一群朝臣中间,他对韩旭表露出了家人一般的善意,就是为了保韩旭的政治生命。
但现在他还是忍不住这么想。这韩旭咋就不来呢?
郭嘉和荀彧也是这么想。
不过韩旭摇了摇头。
“丞相,很多事情,其实不是庙算那么简单的。”
韩旭的语气有些唏嘘,不过三人都认真听了起来。
“前段时间我教城郊的百姓大棚种植。原本这其实是很成熟的技术,我自问这不要什么条件。百姓只要拿去用,就能多收庄稼,改善生活……”
“但实际上做了才知道,很多百姓明知我是为它们好,但却依然不敢使用此术。”
韩旭没有正面回答曹操的问题,而是感慨了一句,然后突然说起了无关的事情。
不过国人,尤其是古人说话就是这样。总是会先铺垫一下论据,然后才会抛出观点,因为你不能总是默认别人的认知都跟你一样。
如果没这个铺垫,很多论点就毫无理由的变成暴论,也没人听了。
郭嘉荀彧自然懂这个,曹操也是士族圈子出身,当然也明白,因此都点了点头。
其中郭嘉思维最敏捷,想了想问道:
“这却是为什么?”
“韩先生所说的种植之术,我虽不懂,但也能猜到定是天下奇术。百姓怎能不愿使用?”
韩旭两手一摊,神情无奈。
“怎么说呢……我也只能说,这或许就是宿命。”
“在农田上搭建大棚,这需要用到麻布——其实不用麻布也行,只要是能隔绝空气,足够保温即可。然后在棚子白天敞开,夜里烧柴烧炭,如此便能在秋冬种植任何粮草、菜蔬、药材。”
“说来简单,对吧?”
郭嘉等人对视一眼。
能在秋冬种植任何粮草菜蔬?
你怕不是在逗大伙!
这怎么可能啊。
但……想想韩旭这段时间似乎都在忙这事,又总感觉韩旭不可能瞎忙,肯定是有意义的。
这个种植之术多半……多半是真的有效!
于是他们忍不住好奇了,
因为即便不是农户,心里也明白一年能多种两季的地意味着什么。
日夜、四季,需要漫长的时间守在田间劳作这固然辛苦。
但这个年代,能多打粮食就已经是莫大的幸运。
百姓怎会拒绝此事?
随后,韩旭便将推广时遇到的种种繁难之处,和三人细细说了一遍。
曹操不住点头,郭嘉荀彧更是相视苦笑。
这造福苍生果然不易啊。
明明是奇术,却难以施展出来。
偏偏这事上还没人做错什么,毕竟买麻布要花不少钱,在棚子里烧火炉也有焚毁麻布的风险,还真不能说农户太保守。
毕竟现在整个天下都是朝不保夕。
不过,他们虽然理解了韩旭办事不易,但还是没明白韩旭要表达什么。
曹操问的是之前为什么不跟着去,说种植之术……有点遥远啊。
毕竟奇术要见效,那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盼来的事情。
接着,韩旭神色一变,忽然冒出一句话。
“这战场之事也是一般。”
“丞相以铁索连舟,希望能弥平兵员水性差异问题,最终却被诸葛亮寻到破绽,以火攻击破,这我知道。”
“但丞相不妨想想,就算我跟着去了,士兵水性便能凭空变强不成?要想在大战中拿下长江,丞相依然只能这么做啊。”
这正是历史的无奈之处。
韩旭也是穿越之后才逐渐领悟了一些。
有时候看历史人物很蠢,总觉得他们要是怎么怎么操作,国家定能平安富足云云。
但真的亲自去了才会明白,很多历史人物看似愚蠢的决定,背后却往往有不得不为的原因。
就算自己警告曹操不要搞什么铁索连舟,他也同意了。
但这士兵不习水战的问题就又出来了,最后诸葛亮、周瑜八成又会想出别的招数来。
说到底,这个时间点并不适合出战。
韩旭的设计,是在曹魏真正有了工业基础之后,再南下谋求大一统。
如此,代表先进技术的一方获胜,得国才算‘正’,和平才会真正到来——而不是像晋朝那样前脚还在太康盛世,一回头分分钟五胡乱华。
同时,技术先进者得天下这个概念也会被史书传递下去。
以战证道了,天下才会真的明白科技的价值,真正的工业化才会开始。
这些道理韩旭没明说。
或许老曹他们明白,或许不明白,这都不要紧。
反正前面的部分他们明白就行。
只见老曹和郭嘉荀彧,三人对视一眼,随后再次苦笑起来。
韩旭说的还真是个道理。
其中郭嘉在路上也有些明白了,只是在脑海里盘旋,并不清晰。
现在韩旭这么一说,感觉这次失败似乎还真有些天命的意思。
长叹一声,输了只好认输。
不过随后,曹操又看向韩旭,突然问道。
“既如此……先生以为,究竟何时才是南下之机?”
“方今适逢乱世,总须混宇内而一统,方可得太平之日啊!”
他这话说完,郭嘉和荀彧也都看向了韩旭。
就见韩旭点了点头,表示理解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