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功劳大
同样的还有小丘陵顶部的薄薄积雪。
若是平时,这点积雪在铅云遍布的天候下,还有似雾如云的飘雪掩盖,隔着老远你也根本无法分辨,北方的天候就是这样。
但凭借着望远镜,
别说是雪层,就连小丘山坡上的树木,乃至地上的杂草,一片片叶子上,因为季节而从青翠转向枯黄的颜色,
张辽都可以看的清清楚楚!
许久之后,他放下了望远镜,神色有些怅然若失。
“果真是神物……若是天下武人皆有此物傍身,何惧诸葛亮变诈计谋?”
蜀汉与曹魏有势不两立之势,但因为流民甚多,曹魏安插眼线倒也没那么困难。诸葛亮这一年里南征蛮夷部落,建功无数,他还是知道的。
此人智术超卓,这方面便是韩旭也有所不足。
但现在有了望远镜……以后的战场上,恐怕即便是诸葛亮,也难以玩出什么花样了。别的不说,你连伏兵都藏不住,计谋再多又有何用?
他算是明白曹操为何给韩旭那么多荣宠了。
这小子简直就是个怪物啊。
他身后两名亲兵也都不是寻常人,其中一个就名叫邓艾,也是韩旭记忆中曹魏后期的大将,南面抗蜀战吴,功勋极多。
不过是此刻为表谦卑,才身着寻常兵卒的冬衣随侍张辽左右。
见张辽感叹,邓艾也深有同感。
蒸汽列车给他的感觉是很震撼,但还不到让他和寻常百姓一样被吓破胆,当街对之顶礼膜拜祷告许愿的地步。而且在蒸汽车出来之后,他几乎也是整个曹魏精英里,第一个意识到铁路线脆弱性的将领。
将这点疑问上报之后,他甚至还得到了来自韩旭本人的嘉奖和赏赐,并鼓励他多思多学,早日成材。
但这望远镜就不一样了。
这东西使用起来,根本没有任何风险,制造成本还极低,耗费钱财极少。
而耗费钱财极少的同时,偏偏制作门槛还很高!
他后来也托人打听过,在韩旭赢取公主、大臣杨彪之女后,许昌城几乎大半的匠人都尝试了亲手制作望远镜。
然而在镜片这一关上,韩旭毫无疑问使用了人所不知的秘法,寻常工匠根本模仿不来。
也就是说,这东西极便宜极好用,而别人还偷不到师,学不走手艺。
这个战场上的强大臂助,只有曹军可以使用!
各方各面综合起来考量,才能明白这东西有多厉害。
因此张辽一感叹,邓艾脑海里顿时就浮现出了一箩筐的共同语言。
不过正要跟张辽聊天,
忽然间,就见张辽面色凝重,再次举起望远镜,看向了远处的原野丘陵。
北方纬度较高,地势以大平原为主。
望远镜具有巨大军事价值,但主要价值在于侦查与发现威胁。一旦确认了,其实也没什么可看的。
张辽的表情于是吓了邓艾一跳,立刻跟着张辽看向了远方。
只是那个方向,雪下的越来越大,一切都是雾蒙蒙的,肉眼完全看不清。
邓艾只好举起了自己的望远镜,仔细观察。
然而……
啥也没看见,他猛地想起,自己因为级别不够,所以望远镜只是四倍的,长度也只有一尺多。
而张辽这样的高级统帅就不同,那二尺长的黄铜长筒是八倍的。
实际上张辽还有一根十六倍的,不过那东西张辽一直跟兵符放在一起保管,等闲根本就不拿出来,作为属官副将也就畅想一下而已。
不过感叹归感叹,他还是十分好奇张辽发现了什么。
因为工业区的厢军训练事宜,已经另有他人接手,因而这次张辽是亲自带兵过来巡防的。并且由于工业区的逐步膨胀,规模越来越大,对各种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几乎是所有的军队,一年到头巡防训练的同时,身上都带着勘探资源的任务。赏赐之重,完全不亚于顶尖的工匠和几大学院里的高等奖学金。
邓艾并未想当然的以为张辽发现了敌军,脑子里各种猜测盘旋不定。
不过很快,张辽就放下了望远镜,皱眉拍了拍自己。
“传令,加派双倍哨探出去,全部换上鲜卑人服饰!要猎穿的那种!”
邓艾大惊,“怎么了,将军,这……发生什么了?”
“雪地之中有人以白布裹身窥伺。呵呵,要不是有这望远镜,今日还真就看岔了,哼……”
说着将八倍望远镜交给了邓艾。
邓艾惊疑中接过张辽递来的黄铜长筒,也向远处一看。
仔细观察了半天,才发现小丘陵顶部的树丛中,有一道奇怪的金属光泽。
再仔细一看,才猛地认出,金铁之色的其他部分,似乎是皮革之类。
虽说北方百姓牧猎为生,皮具使用较多也不奇怪。
但和南方一样,北方其实也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种现象,大部分百姓其实穿不起那种东西,至少穿不起寻常人以为的那种精工细作的皮具,多数时候看上去和破布没什么两样。
因此发现正经皮具之后,再结合这人鬼鬼祟祟的行踪,
邓艾也很快确定,此人定是探子!
只是……此刻鲜卑已灭,这地方又是安北都护府偏西的地方。
乌桓早已称臣,还有谁这么不开眼,敢在大汉禁军头上动土?
不由得疑惑看向张辽。
张辽淡然一笑,仿佛看穿邓艾想法一般,道,“管他是哪来的。既然敢窥伺汉人禁军,说不得便要叫他吃不了兜着走。传令去!”
邓艾和一旁的小卒同时称喏领命而去。
此后数日……
随着张辽派出去佯装牧民、猎户的探子越来越多。
很快他收到了回报,附近真有一路来历不明的人马,不知是马匪还是骑兵,正在附近的荒林中扎营!
而就在这数日之后,更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快马传书风尘仆仆而来,连张辽都忍不住动容。
大军压境,西凉已破!
而与此同时,许昌城中,则依然在争论另一件事。
因为韩旭尚公主为妾,虽然众朝臣都知道韩旭功劳大。但公主为妾这种事,哪怕这是没名气的公主,在礼制上说起来,依旧极为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