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乌克兰 历史

三国:开局荒岛捡了个曹操

第四百四十四章 必然

三国:开局荒岛捡了个曹操 风起三国 2033 2021-01-27 12:00:00

    韩旭明明记得很清楚,是叫郭嘉有了样品之后送几本到府上。

  没想到……他估计,大概就是表述不清,想想这种比较重要的事情,以后还是需要尽量书面传达。

  当然,中途一直没有送来样本,这韩旭也不是没有感到过奇怪,毕竟设计出印刷生产线,最终也没用那么多时间,总共是有二十天出头的时间的。

  但因为书籍不是那么紧急的物资,他也就没催这事。

  于是就出现了工业区的办事人来到侯府,问了一下西莉娅:侯爵订的东西做好了,现在可否运到府上?西莉娅自然是同意。

  然后接着就堆满了整整一客厅。

  这件事也让韩旭产生了一个念头。

  这要是有网络,可能自己中途就能跟郭嘉微信询问,然后直接视频检查样本都行。

  但问题就在于,现在是东汉年间。

  别说是网络了,连电话也没有。

  而……

  因为前些时日发电设备的成功,也很自然的让此刻的韩旭想到了……

  是否可以选择发明电话了?……

  这东西,原理上其实并不复杂。不过里面要用到电池,电池里面则需要用到一些化工产品,如一些稀有金属的盐化合物。

  电池的本质是金属离子,但不是什么金属离子都好用。

  锂离子电池很牛逼,但现在韩旭搞这个基本属于想屁吃。至于说曾经一度同样流行,甚至在锂离子时代已然很火的铅离子电池,也是一个选项,而且看上去比锂离子容易搞的多,

  但还是那句话,简单很容易,便利也很容易,但简单便利就很难。

  很多看上去简单便利的东西,往往是背后无数心血积累,帮你省去了麻烦的部分。

  所以韩旭也只好延后这个想法。

  至于下一步做点什么,送走印刷机设计案之后的二十来天里,他也没想好。

  不过倒是有些要紧之事,自己必须关心一下了。

  从送陈笑离开,到引周瑜前往澳洲,册封澳洲都护府,回归,再到因为书籍引发的小争吵,再到印刷机零件离开加工厂,在印刷厂里变成新的机器,生产出大量书籍之后……

  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

  这眼看着都要入秋了。

  但是,韩旭依旧没有收到来自陈笑方面的回信。

  当然,陈笑手里也没有无线电——话又说回来,即便有无线电,覆盖范围也没那么大,但是连个回国报信的船只都没有,这就有点泪目了。

  韩旭只能开始考虑陈笑翻车的情况。

  正所谓城墙的外面有海,海的外面有海难。

  毕竟是万里海疆之外,自己跟荀彧这批老干部,还有周瑜那边的联合船队下个南洋去趟澳洲,途中还在东南亚停靠补给过,最后依然遭逢大难。

  更别说陈笑去的更远,船还没这么多了。

  不过现在这情况,韩旭也不可能搞几发洲际火箭远程给陈笑送信慰问,他也就只好想想别的事情了,比如……再搞一批船队出海!

  这个局面,韩旭还是有心理准备的。

  因为印刷厂的建立,广泛出版杂志报刊,进一步开启民智,并改变舆论范式的时候到了。

  他打算开办期刊,征召更多的航海家!

  当年欧洲大航海时代能开疆辟土,靠的可不是后来的工业革命,当时还根本没有工业革命;同样也不仅仅是靠几个天文学家想出了测定经纬度的科学方法,这是很重要的一环。

  更重要的是,从约翰洛克以后诞生出来的欧洲新教徒,是真的敢为了暴富出去玩命的。

  当年在欧洲,水手的名声就如同后来的民工+社会人混合体,只有混的最惨的人下人才会去当水手。

  而开船出海的船主,大抵都是东拼西凑四处借钱买船出海做生意的。这种人的风评可想而知,全是属于‘总想一夜暴富的中二病’。

  但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这些人成为了欧美世界永远的图腾,甚至可以说精神支柱。在欧洲,连玩个moba游戏,欧洲选手也是人均会一手出神入化的派克,原因也就是这么回事。

  而神州人向来被黑没有进取心,人均老实人云云……

  对此韩旭无话可说,毕竟陆权国乡土情结的确很重。

  但他也知道,神州也不缺霍去病、班超这种顶级狠人。

  当然,其实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

  现在韩旭已经穿越了有几个年头了,各种农业技术叠加,粮食产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但如今,作为一个真正的执政者而非键盘政治家的韩旭,自然明白这可不全是好事。

  百姓告别饥荒固然可喜,但腾出来的大量闲置人口也得有去处。

  当年满朝文武都质疑韩旭,究竟是否有必要建造大型工业区,甚至简介成为了司马家政变的原因之一。

  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这群大臣根本不信韩旭能找到足够的人手支持生产。

  但现在,情况却是刚好相反。

  工业区即便像海绵沉入海底一样疯狂吸纳人口,提供就业和收入。

  但同时,腾出来的闲置人口,却反而越来越多!

  此时的许昌,数所学府之中,一届学子的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数万。

  这数万名学子,想想也知道工业区是不可能全部吸收的。

  而除了这个时代高收入的工业区,还有一个对他们来说比较理想的去处,自然就是科举为官。

  但是,官吏的岗位数量同样极为有限。

  于是大量的学子,卒业后的去向就成为了问题。

  当然,这些学府建立至今时间还不算太长,没有出现卒业读书人大量失业的情况。

  但是,时间一长,那几乎是必然发生的。

  目前朝堂之中,已经开始零星的出现了关于这些人卒业去向的问题。

  尽管不算大的声音,但韩旭十分清楚事情的严重性。

  成千上万怀才不遇的年轻读书人,加上茫茫多‘因为粮食自由而闲的无聊’的农户们,这两个群体聚到一处……

  嗯,这大汉的朝廷就可以早点关门了。

  因此韩旭必须考虑解决方案了,毕竟首批大学学子……

  在这一年,已经卒业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