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乌克兰 历史

历史读书笔记:从春秋战国开始

第十二章 隐公七年,鲁国伐邾!

  隐公七年,发生了这么几件事:

  一:春季三月,鲁惠公的女儿嫁到了纪国;

  二:滕侯卒;(滕侯是滕国的主人,滕国和鲁国没有联盟)

  三:夏季,鲁国在中丘筑城,但这次的筑城妨碍了农业劳作;

  四:齐僖公派弟弟来访问鲁国,以稳固之间在艾地达成的友好同盟关系;

  五:秋季:宋国和郑国讲和,并且在七月两国在宿地会盟,达成友好关系;

  六:鲁国攻打邾国;

  七:戎人在凡伯回洛邑的路上,攻打凡伯,并俘虏带走;(凡伯是周王室的臣子,受命来访问鲁国)

  八:十二月,陈国和郑国讲和,但结盟并不是很顺利;

  九:陈国和郑国联姻(陈国国王的女儿嫁给了郑国的公子忽,公子忽现在还在周朝做人质)。

  去年五月,齐国和鲁国初次联盟,为了进一步的巩固两国的关系,齐僖公派自己的亲弟弟来鲁国访问,以表达自己对鲁国的重视。

  现在可以看出来,当时鲁国的地位可以说在各大诸侯国中不可小觑,不然就是鲁国主动派人去齐国,而不是齐国派人来鲁国。

  确实,在鲁隐公刚上位的时候,鲁国国家政权不稳,连邾国这种小国在没有隐公的同意下,也会跟鲁国的公子翼联合单独行动,很明显就是对隐公的信服还不是很深。

  但随着隐公在位的时间越来越长,国家政权慢慢的稳固之后,鲁国就有了嚣张的资本,隐公也可以在其他国家还在打仗的时候,任性的去相隔甚远的棠地看鱼,并安然无恙的回到了鲁国。

  我一直秉承一个态度,就是在春秋这个时代,私人恩怨不算什么,使国家强大才是重中之重。

  而想让自己的国家壮大,就要有足够的眼界、才能和心胸,哪个国家能给自己的国家带来利益,哪个国家就有交好的必要。

  在接下来的两件事中,这点体现的尤其明显。

  郑国和宋国来来回回打了那么多次,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讲和。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不管两国之间有多大的恩怨,但你来我往之下,损害的是自己国家的利益,打仗的时候,物资消耗巨大,如果能打下来,那就是值得的,但打不下来,那最后就是为他人做嫁衣。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没有谁会不懂,国家的尊严不可丢,双方也都给了对方颜色,那么这仗自然也就没必要打下去了,不然便宜的只会是别人。

  于是,两国在宿地会盟,达成友好关系。

  之后,鲁国派兵攻打邾国,说是替宋国讨伐邾国。

  这就很有意思了,按理来说,邾国和鲁国也是联盟的关系,这鲁国说打就打。

  说到底,还是邾国弱势,宋国强势。

  邾国说是和鲁国结盟,实则就是鲁国的附属国,而宋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在郑国这等实力的情况下,宋国能立于不败之地,就已经说明了宋国的强大,这是其一。

  其二,邾国屡次在没有隐公的同意下,擅自行动,对隐公来说,这个国家对他不忠。

  还有一点,在宋国上次请求鲁国支援的时候,鲁国没有去。虽说当时是使臣说谎了,但也有一点明哲保身的态度,郑国打你宋国,虽说我们有盟约,还是姻亲,但你们的恩怨,跟我鲁国有什么关系,郑国又不是一个弱国。

  如果这一战中,郑国赢了,那我鲁国和郑国米有恩怨,他不会打我;如果宋国赢了,那我也有理由,不会影响我们的联盟。

  这时候眼看宋国和郑国和解了,鲁国也不能什么事情都不做啊,这邾国就是一个很好的借口。

  鲁国打了邾国,一方面在告诉宋国,我们还是盟友,我对你这个好兄弟一直记在心上,这邾国敢联合其他国家打你,我这个好兄弟看不过去了,我帮你打他,缓和了跟宋国的关系;这另一方面,邾国既然不老实,不听指挥,那鲁国正好给其他的附属国立威。

  还有一点就是:和宋国打郑国,路途遥远,物资耗费巨大,还不一定能赢;但打邾国,离得近,物资耗费少,还能打过。

  怎么算,这笔买卖都划算。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