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臣提议,建立私库
钱谦益并未注意众人的脸色变化,继续侃侃而谈。
“臣当时灵光一现想到此妙策后,立刻付诸实施。”
“联络江南富商,将有意捐官之人一一登记在册。”
“此册正在臣手中,请陛下过目。”
说着,他双手高举,捧起册子。
“受之,此法不妥。”身侧的东林领袖左光斗轻声提醒道。
受之是钱谦益的字。
对于这位东林门下的后起之秀,左光斗向来是极为看重的。
在与杨涟、周嘉谟等人的集会中,他曾夸赞钱谦益,称“此子有首辅之姿”。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钱谦益居然会在大朝会中提出此等谬论。
左光斗只当是钱谦益初入仕途,经验不足,因此出声提醒。
希望他及时醒悟,免得在陛下和群臣面前留下无知的印象。
哪知钱谦益并不领情,继续朗声解释道。
“臣知道,陛下和各位大人都对这捐官之事颇有成见。”
“但是,臣想说的是,臣此次提出的捐纳之策其实与各位心中所想并不一样。”
“臣提议,朝廷只授予这些捐官者虚衔空爵,并不委派实职,如此一来,便可消弭贪腐之患。”
“望陛下采纳。”
他捧起册子上前几步。
随侍在天启身侧的小太监偷瞧天子脸色,等他示下。
天启冷哼一声,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怒意。
钱谦益所谓的不同,只不过是自作聪明。
一旦开启了卖官鬻爵的先河,后果将会一发不可收拾。
朝廷今年没钱可以只卖虚衔,明年呢,后年呢,十年之后呢?
长此以往,大明官场必定贪腐横行、乌烟瘴气,最终导致国将不国。
天启正要出声呵斥,却见魏忠贤朝他使眼色。
两人多年的默契,天启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大伴的用意。
他手指轻轻一抬,小太监立刻会意,将钱谦益手中的册子取来,恭敬地递给天启。
少年天子翻开册子,略微扫了一眼。
只见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条目。
有意捐官之人的姓名,籍贯,从事行业,想要捐纳的官位等信息一一记录在册。
合上册子,天启不置可否。
到目前为止,“众正盈朝”的东林党提出了两个策略。
一个是东林魁首左光斗提出的加征辽饷之策,毒酒一杯。
另一个是东林后起之秀钱谦益提出的卖官鬻爵之策,另一杯毒酒。
金銮殿上群臣都在等待。
等待天启皇帝从两杯毒酒中选一杯。
少年天子面色冷峻,嘴角勾起一抹不屑之色。
今日算是见识到东林腐儒的足智多谋了。
若真由这些人胡来,大明王朝岂不是岌岌可危。
幸好朕身边还有大伴....天启想着,朝魏忠贤颔首示意。
魏忠贤轻咳一声。
顿时,金銮殿上所有人目光都朝这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九千岁大人望来。
也不见魏忠贤有何动作,群臣只觉得整个大殿中的颓丧之气被一股强横的气势一扫而空。
这就是九千岁大人的威压。
在场所有人,即便是死对头东林党人也在这刹那长吁一口气。
即便他们嘴上不愿承认,心里也清楚,如果在这种时候还有人能有办法的话。
此人非魏公公莫属。
在众人注视下,魏忠贤出列,朗声道。
“启禀陛下,臣有一策可解辽饷困局。”
“好,很好。”
天启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少年天子心中清楚,魏忠贤站出来就是要提出昨日曾与他提及的妙策。
虽然这个策略他已经听魏忠贤说起过,而且昨夜在卧榻之上也曾反复推敲。
但如今魏忠贤要在群臣面前正式提出来,他心中还是忍不住的期待。
“大伴,请说。”
天启话音落下,魏忠贤昂首道。
“臣提议,以朝廷名义建立私库,发行“辽饷券”,号召朝臣以及富商大贾购买此券。”
“以此筹集辽饷所需钱粮。”
哗!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群臣交头接耳。
他们脑中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魏公公想凭借几张白纸来骗大家捐钱。
此事,本朝早有先例。
之前,朝廷印发银票,本意是为了方便携带流通。
结果,银票超发。
如今十两银票才能换一两银子,贬值严重。
由此可见,魏忠贤提出的“辽饷券”,也不过是空头支票罢了。
其目的就是要骗大家捐钱。
一时间,群臣愤慨。
岂有此理,国家有难,与匹夫何干!
朝廷缺钱凭什么让我们捐!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东林众臣虽未明言,但眸中的神色已经说明了一切。
无视众人凌厉的目光,魏忠贤抬高声音继续说道。
“这‘辽饷券’却也不是空头支票,但凡购买此券者,可在到期后获得规定的利息奖励。”
“目前臣初步设定了三个等级。”
“一年期辽饷券,到期可享五分息;二年期辽饷券,到期可享七分利息;三年期辽饷券,到期可享九分息。”
说着,魏忠贤从袖中取出一叠印制精美的纸张。
将其中几张呈给天启皇帝,剩下的让小太监一一分发给众臣。
群臣拿起一看,不由惊诧。
只见辽饷券上印制着栩栩如生的龙凤图案,制作精美。
其上写着购买此券的注意事项以及兑付细则。
甚至还特别注明了制作辽饷券所用的各种防伪措施,方便鉴别。
只差盖章了。
百官倒吸一口凉气,这才明白过来。
很明显,魏忠贤是早有准备。
崔呈秀提出辽饷短缺问题,肯定是他事先安排,其目的就是引出这私库之策。
大臣们拿着印制精美的“辽饷券”,略略一看,一个个惊的瞪圆了双眼。
天才!
天才般的设计!
这“辽饷券”设计之精妙,细则之清晰,远超他们预期。
左光斗拿着“辽饷券”,细细研读。
一遍又一遍,生怕看漏了一个字。
“奇策,奇策,真乃旷古未有之奇策!”
他忍不住轻声惊叹,捧着纸张的双手不禁微微颤抖。
与此同时,心中油然而生一股羞愧之情。
这“发行辽饷券,建立私库”之策,比之他提出了加征辽饷之法不知高明了多少倍。
他的方法,也是他苦思多日,且与东林同僚多次商讨的结果。
那是他们在目前情况向所能想到的最好策略。
本以为,自己的方法是唯一可行之法。
但他万万没想到,魏忠贤居然提出了如此奇思妙想之策。
相比之下。
他提出的加征之策,只能解决一时危机,甚至还可能让各地陷入民乱之中,可谓狗屁不通。
而魏忠贤的私库之策,出人意料的将募资目标转向了高官富贾。
不仅于民无争,而且还别出心裁的设计出了到期还本付息的方法。
如此一来,给购买者许以巨大的利诱。
可谓是将恩威并施之法运用到了极致。
如果此法得以实施,不仅能解决朝堂目前面临的辽饷危机,还能为大明充盈国库,堪称长治久安之计。
可以想见,私库之策的施行,必然大幅增加魏忠贤的个人威信,会吸引更多的士子投靠他。
届时,魏忠贤一党会变得更加强大。
不行,一定要想办法阻止次策的实施。
不能让这阉人得志!
左光斗想着,看向魏忠贤的眼神中充满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