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乌克兰 历史

我在春秋当国君

第十五章:战局

我在春秋当国君 窗外的k94 2114 2022-07-11 20:52:34

  初战获胜,姬息姑心中畅快至极。但公羊兄弟带来的消息,又给他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夜深了,大帐里只有姬息姑一个人了,他打开舆图,要找出费伯在郎地营建城邑的原因。

  到底是为什么呢?面对着舆图,他的眉头紧锁。

  相对于后世的地图,姬息姑所拿到的舆图就简陋得多了,但在当时,仍然是国之重器,平时由太史掌管,秘不示人。

  难道是……姬息姑的目光落在了极国上。费伯的封邑就在极国的西南方,而郎地在极国的东方,并且有洙水和泗水环绕,位置极其险要。

  而极国,却是由戎族所建,近些年来,才逐渐归附鲁国,成为附庸。即便如此,鲁国上下都不欢迎极国,只是因为他们是戎族。

  鲁国的贵族极其看重血脉传承,在鲁国贵族看来,戎族怎么能与华夏衣冠相比呢?

  姬息姑向来不喜这种强调,在他看来,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为何要在血脉上分出高低贵贱呢?但这并不能阻挡拥有实力的卿族要灭极国。

  一旦营建好郎邑,费伯便可以东西夹击极国。但如此一来,鲁国的西南边境便向宋国打开了门户。

  为了顺利灭掉极国,难道费伯已暗地里与宋国联手了?如此一来,便对极国形成三面包围的形势。

  当这种想法涌上心头的那一刹那,姬息姑觉得浑身的血液都要凝固了。如果这些都是真的,那么鲁国西南一带的领地就岌岌可危了,要么成为费伯的私属土地,要么被宋国占领。

  “这一定不是真的。”姬息姑喃喃地说。

  “主公,司勋求见。”守在帐篷之外的亲卫禀告道。

  姬息姑心中猛地一惊,还没有从恍惚中缓过神来,公孙众仲已经进来了,“主公当真是焚膏继晷,难怪会在战场上运筹帷幄。”

  姬息姑的心仍旧“突突突”地跳着,他极力让自己看起来正常,“功绩都是士卒们一刀一枪拼来的,司勋可不要把功劳记在我头上。”

  “这一仗打完,可把我忙坏了。竟有这么多士卒立功,等凯旋之后,一定要多多赏赐。”公孙众仲兴奋地说,丝毫没有注意到姬息姑的异常。

  “在返回曲阜之前,你还会更忙。”姬息姑认真地说,他推测,如果费伯和宋国联手,形势一定会非常棘手,而自己手中这么点兵力,有点不够用。但在公孙众仲面前,他仍不愿意透露他的担心。

  “在记功时,也有不少贵族军官说你打仗不讲礼法,胜之不武。但下层士卒都很高兴,他们说从来没有打过这么畅快的仗。”公孙众仲低声说道,“不管怎样,我会一直站在你这一边。”

  在出征之前,姬息姑就已调阅了文献,鲁国的军官主要来自姬姓贵族,而普通士卒主要来源于殷商后裔。

  当年,鲁国始祖周公受封时,分得殷商旧贵族武庚禄父的部众多达三十个部落,为了方便管理,当时把这些殷商旧贵族安排在了曲阜周边,后来,他们成为鲁国士卒的主要来源。

  按照公孙众仲的说法,姬息姑得到了殷商贵族后裔的支持,却受到了姬姓贵族的反对。这让姬息姑稍稍心安,因为,普通士卒毕竟是大多数。

  “司勋大人,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赏赐有功的士卒,才能使他们死心塌地呢?”姬息姑悠悠地问。

  “无非就是赏赐一些吃穿用的东西。”公孙众仲有些漫不经心。

  “你就没有想过,构建一种制度,以军功大小来对应不同的地位,只要在战场上立功,就能获得地位上的提升,并得到一定的权力。你以为如何呢?”其实,姬息姑是想在军中推行军功爵制度,却又担心没有大臣的支持,执行不下去。

  “公子,妙啊!我也曾提起过,但却受到了父亲的训斥。”出乎姬息姑的意外,公孙众仲不仅听懂了,并且还曾思考过。

  “哦?叔父为何训斥?”

  “我父亲说,一旦这样做,那些世卿世禄的卿大夫的地位就会受到影响。一旦这些世代为官的家族联合起来反对,鲁国将陷入混乱之中。”

  公孙众仲的回答是他始料未及的,是的,一旦涉及到世家大族的利益,事情就很难办。一旦办不好,或许还会搭上性命。

  见姬息姑陷入沉默,公孙众仲附在姬息姑的耳边,“主公,此事不宜声张,也不能太急,咱们只能缓缓图之。眼下最要紧的,是对付宋国,防范费伯。”

  “你也注意到费伯了动向了?”

  “在我看来,费伯筑郎邑,是为了攻取极国。一旦实现这个目标,鲁国的西南就不再属于鲁国了。”

  姬息姑深以为然,“以你看,应如何应对?”

  “既然此处只有你我二人,那我就不再隐瞒,陈述一下我心中所想。”

  “请公孙教诲。”姬息姑一揖到地。

  “眼下最要紧的是打败宋国,趁机与宋国结盟。到时候,把会盟的地点安排在费邑,以观费伯的动向。”

  “这么做,我们岂不是以身犯险了?”

  “主公不必担心,我们是战胜方,如何会盟,由我们说了算。”

  “但前提是打败宋国,如果费伯与宋国勾结呢?”姬息姑还是忍不住,把心中最大的担心说了出来。

  “自作孽,不可活。如果费伯真的与宋国勾结,就……”公孙众仲说着,比划了一个杀头的动作。

  “不知道公子翚和公子豫他们怎么样了?如果他们也能取得胜利,局势就会明朗很多。”姬息姑盯着舆图,忧虑地说。

  “公子不必忧虑,他们曾多次率军出征。”公孙众仲说。

  “我想,从明日起,我们应撤出河谷,屯兵邿邑。”姬息姑说着,在舆图上指点起来,“你看,邿邑紧邻洙水,引洙水为护城河,城壕宽,并且有高峻的夯筑城墙,易守难攻。我们可以在此处多多屯粮,以备不测。”

  “主公的意思是……”公孙众仲迟疑着。

  “我们要做最坏的打算。”

  “可是,我们率领的都是私兵,他们未必会听从命令。”

  “那就以你的部下压阵,谁敢骚动,就杀无赦。”姬息姑冷冷地说。

  说话间,远远地竟传来了人喊马嘶的声音。

  一时间,姬息姑和公孙众仲面面相觑……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