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乌克兰 历史

我为太子师

第79章 又见盗贼案

我为太子师 边走边问 2085 2022-11-17 15:01:29

  在众人的注视下,这一对盔甲整齐、训练有素的士兵走到了近前。

  崔公子兴奋起来,“我爹派的援兵来了,你们就等着被抓吧。”

  珠儿的亲戚们也屏息静气地在一边看着,希望看到杨安和赵七被带走的场面。

  可是下一刻,他们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

  只见为首士兵径直杨安面前,拱手行礼道:“下官拜见杨大人!”

  “什么?”崔公子呆住了,“这些士兵不是我爹派来的?”

  珠儿的姑妈、舅妈们也都目瞪口呆,她们没有看到想象中的场面。

  只有之前一直在紧张状态中的珠儿,此时终于放下心来:杨公子说得都是真的。

  这一刻,珠儿觉得,这么多年的等待,这么长时间以来受到的委屈,都值得了。

  下一刻,在众目睽睽之下,杨安下令,将崔公子抓了起来。

  至于那些衙役,杨安看在他们只是奉命行事的份上,暂时没有处罚他们。

  但是崔公子的父亲,崔县尉,杨安觉得需要得到应有的惩罚。

  御史大夫,有监察百官的职责。

  而这个崔县尉,却放任其子胡作非为,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应该比他儿子好不了多少。

  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已经摊上这件事了,作为御史大夫,他就有责任将这件事管到底。

  杨安当即决定,带着官印和令牌,在赵七和太子东宫士兵的前呼后拥下,直奔县衙。

  至于母亲和珠儿,他相信经历刚才的事情后,那些势利的亲戚断然不敢再为难她们。

  看着杨安在士兵的护送下,威风凛凛地走远,珠儿的亲戚们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她们现在有点后悔,之前从门缝里看人,把杨安给看扁了。

  现在就是借给她们一百个胆子,她们也不敢为难杨安的母亲和珠儿。

  不仅不敢威胁,连巴结都来不及,她们担心之前的冷嘲热讽要是被杨安追究起来,可没好果子吃。

  杨安前脚刚走,姑妈、舅妈们就将珠儿前呼后拥地送进了屋内,随后又请出杨安的母亲,七嘴八舌地争相讨好起来。

  这个羡慕珠儿有眼光,那个夸杨母身体健康。

  第三个赞珠儿是旺夫相,第四个祝杨母福寿绵长。

  最后杨母被夸得不耐烦,发了一通火,将他们一个个轰了出去。

  只剩下杨母和珠儿,落得个清净。

  珠儿只觉得苦尽甘来,杨公子终究没有负他,流下喜悦的泪水。

  杨母便拉着珠儿的手,两人慢慢谈心。

  杨母和珠儿在家中谈心的时候,杨安已经带着人到了县衙大门口。

  早有人入内报知,一人身穿青色官服迎了出来。

  在验过杨安的官印和令牌后,来人自我介绍说是本地的钱县令,随后将杨安请入院内,奉上茶水热情招待。

  杨安一问,崔县尉却不在县内,说是因为家中闹矛盾,回家处理家庭纠纷去了。

  仔细一问得知,原来是崔县尉娶了老婆之后,又娶了几房小妾,前面几房小妾好歹与正妻年龄相差不大,也无法争宠,还算尊重正妻。

  只是两年前,崔县尉又娶了一房小妾,仗着自己年轻貌美正得宠,不把崔县尉的正妻放在眼里。

  正妻自然对这新娶的小妾越看越不顺眼,两人经常为一点小事闹得鸡飞狗跳,让崔县尉成天焦头烂额。

  杨安听得好笑,崔家还真是父子多情,一脉相传。

  可跟着杨安就想到一个问题,这对父子,妻妾成群,他们养得起吗?

  要是养得起,他们又是哪里来的那么多的银子?

  想到这点,杨安不由得严肃起来。

  就在杨安怀疑崔县尉的银子来路不正的时候,县衙门口一阵击鼓声传来。

  “击鼓鸣冤?”杨安看向钱县令。

  “不过是一个疯婆子罢了,隔三差五地都要来闹一次。”

  钱县令不以为意地笑笑,跟着冲院内喊道,“常有德,还不赶紧把那疯婆子赶走!”

  常有德应了一声,便要去县衙门口,却被杨安喊住了。

  “慢!”杨安站了起来,“钱县令,既然有人喊冤,杨某理当去看一看。”

  钱县令脸上堆起笑容,“杨大人,一个疯婆子而已,一回儿她自己就走了。”

  “常有德,”钱县令有意无意中拦住杨安去路,一边连使眼色,“还不快去!”

  心知此事定有蹊跷,杨安一把将钱县令拨到一边,朝县衙门口走去。

  走到县衙门口,杨安便看见一位与母亲年纪一般的妇女,正双手抓紧鼓槌,用力地敲打在鼓面之上。

  而老人的身边,则站着一名二十出头的青年,正是赵七。

  赵七的对面,站着四五个衙役,看样子是要将妇女赶走,却被赵七拦在一丈范围之外。

  “老人家,您有什么冤屈?”杨安走到老人身前问道。

  老人听见问话,回头看到杨安,仔细打量一番后,扑通一声跪下:

  “我儿冤枉啊,请大人为小民作主!”

  杨安上前一步搀起老人,“老人家有什么冤屈,请起来慢慢说。”

  “杨大人,”还未等老人开口,钱县令已经追了上来,开口便道:“这就是个疯婆子。”

  “她的话都是胡编乱造,根本不可信。”

  杨安脸上露出不悦,“可信不可信,杨某自有决断。”

  “来人啦!”

  “升堂!”

  “杨某要亲自审理此案!”

  杨安搀着老人,就要往县衙里面走。

  “杨大人,使不得啊!”钱县令一看如此情形,顿时急眼了。

  “有何使不得?”杨安定住身形,回头瞪向钱县令,

  “杨大人,此案乃盗贼案,”钱县令毫不畏惧,“皇上有令,凡盗贼者没收家产,赏赐给举报之人,下官是按皇上旨意办事。”

  “喊冤的疯婆子,因其子定为盗贼,家产被没收,所以来此喊冤。”

  钱县令几句话便将事情说的明明白白。

  但用意也很明显,因犯盗窃罪被没收财产,那是皇上定下来的规矩,你还是不要管闲事了。

  “盗贼案?”杨安想起来几年前担任信州总管时,自己便处理过一件盗贼案。

  那件盗贼案经过他的审理后,认定举报人是诬告。为此他还上奏隋文帝,建议降低举报奖励,严厉打击诬告者。

  从现在的情形来看,他当初的建议并没有什么效果。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