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乌克兰 历史

我为太子师

第108章 杨素很郁闷

我为太子师 边走边问 2023 2022-12-16 00:11:30

  开皇十四年那月中旬末,关中终于迎来了久旱之后的第一场雨。

  虽然这场雨不大,持续时间也不长,但还是让关中的灾民们看到了希望。

  太子东宫,内殿,有两人正站在门口。

  看着零零碎碎的小雨,敲打着久旱的大地,杨安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对身边的太子道:

  “恭喜太子殿下,贺喜太子殿下,老天开眼了!”

  “少师如此激动,”太子脸上也露出喜色,“实在难得。”

  如太子所言,杨安确实很少如今天这般激动过。因为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关中大旱,隋文帝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并没有开仓放粮。

  而现在的开仓放粮,恰恰是太子在隋文帝面前力谏的结果,而为此出谋划策的正是杨安。

  可以说,杨安凭一己之力,改变了隋文帝的决策,这才有了此后的开仓放粮。

  而改变的后果是什么,杨安无法预料。

  开仓放粮几个月之后,以杨素为主的大臣,便向隋文帝进谗言,指责太子开仓放粮是大错特错。

  因为旱情仍在继续,隋文帝甚至也开始动摇起来,有降罪太子之心。

  此时的太子,随时有可能失宠。

  尽管之后,靠着太子妃的努力,赢来独孤皇后的支持,才又争取到了隋文帝的信任。

  可是隋文帝的信任毕竟有限。

  一旦半年之后,官仓的粮食全部消耗殆尽,而灾情仍然不能缓,

  那时的太子,便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终究逃不过失宠,甚至是被废的命运。

  而眼下的这场及时雨,预示着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之后的第二天、第三天,仿佛进入了阴雨季节,连续几天都是阴雨天气。

  之后的第五天,老天更是降下了一场大雨,足足下了七八个时辰。

  这几场雨一下,让关中大旱受灾之地,终于再度活了过来。

  同时也说明了一点:开仓放粮,是个英明的、正确的决策。

  因为采取了正确的决策,得到了老天的谅解,黎民百姓从而得救。

  隋文帝也因此更加受到百姓们的爱戴和拥护。

  虽然开仓放粮,最大的功臣是杨安,具体执行的是太子和宰相高颖,

  但是这笔功劳,百姓们可都记在隋文帝头上。

  不仅仅是老百姓们,朝中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们,也纷纷结合隋文帝开仓放粮的丰功伟业,歌功颂德,极尽拍马之事。

  于是封禅之事,被再次提了出来。

  封禅,是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

  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

  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

  封禅的目的,是在泰山顶上筑圆坛以报天之功,在泰山脚下的小丘之上筑方坛以报地之功。

  早在战国时代,齐鲁有些儒士认为五岳中泰山为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此后的秦始皇、汉武帝等都在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

  早在开皇九年,平陈战争取得胜利,南北统一之时,朝中大臣便纷纷敦请文帝登封泰山,以告成功,隋文帝下诏谦称“薄德”而不许。

  而此次开仓放粮,隋文帝再一次受到老百姓的爱戴,群臣趁机再次上表,请隋文帝封禅。

  杨安和太子也呈上奏章,请隋文帝封禅。

  隋文帝却推辞道:“此事体大,朕何德以堪之?”随后将群臣的奏章驳回。

  杨安早料到隋文帝会有此举,早有安排。

  于是,在太子的带领下,群臣再次请封。

  “太子帅百官抗表,固请封禅。”

  在太子和百官的坚持下,最终隋文帝下诏,于明年东巡泰山。

  几日之后,隋文帝再次下诏,定于明年正月中旬东巡泰山,令负责礼仪的官员草拟仪式,并让太子负责前期准备工作。

  虽然礼仪有专人负责,但是封禅的其它准备工作,可一点都不简单。

  能让太子负责这项工作,充分说明了隋文帝对太子的信任。

  泰山封禅过后,又过了几个月的功夫,隋文帝再次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在开皇十三年二月便开始兴建的仁寿宫,终于在开皇十五年五月建成。

  如果不是杨安和太子发现杨素暴虐民夫,仁寿宫应该至少可以早半年建成。

  仁寿宫建成之后,隋文帝先派首席宰相高颖去验收。

  高颖和隋文帝是一起开创节俭型政府的人物,跟杨素享受奢侈的价值观大不相同。

  看到仁寿宫极尽豪华之事,高颖马上心疼国库,心疼起百姓来。

  随后,高颖向隋文帝如实禀报:“极尽豪华奢侈。”

  隋文帝一向节俭,最容不得奢侈,一听高颖如此汇报,登时有了先入为主的坏印象。

  过了几个月之后,隋文帝终于找了一个时间,亲自去视察仁寿宫。

  等亲自看到仁寿宫的豪华奢侈之后,隋文帝怒不可遏地说了一句:“杨素竭百姓之力,雕饰离宫,为吾结怨天下。”

  杨素用尽百姓的财力来修建仁寿宫,这是在给我招来百姓的怨恨啊。

  听到隋文帝对仁寿宫的评价之后,杨素很是担惊受怕了一阵子,深怕隋文帝会因此降罪于他。

  很快,杨素便想到了一个主意,要通过独孤皇后来为自己说情,好让隋文帝改变对自己的看法。

  可是对此事深有了解的杨安,早已提前做出对策,建议太子,让太子妃探望皇后之事,无意之中说出太子和杨素之间的矛盾,以及杨素在修建仁寿宫时的恶行。

  因为杨安提前做好了对策,等杨素再次找到独孤皇后,想让其替自己说情之时,却碰了一个钉子。

  因为没有独孤皇后说情,杨素因为修建仁寿宫极尽奢侈,而惹得隋文帝十分不快。

  也因此,隋文帝逐渐疏远了杨素。

  杨素没有想到,他修建仁寿宫,劳心劳力,竭尽全力想讨好隋文帝,不想拍马屁却拍到了马腿上。

  仅仅过了两个月之后,杨素的宰相之职,再次换成了御史大夫。

  这还是隋文帝看在他是开国功臣的份上。

  否则,隋文帝可能随便找个理由,就把他给再次免官。

  这让杨素很郁闷。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