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话说陶氏经过一番苦口婆心,总算说服了黎先生让其将小红纳作夫人,又经过一番开导小红对黎先生很是满意,于是就决定下月三月初三,一家人去逛庙会给小红置办婚礼,转眼三月初三观音庙会就到了,黎先生夫妇就和小红连同小春雷前去观音庙里进香,一路上雇了一辆马车往临川而去,陶氏把埋头在黎先生怀里昏昏欲睡。小红搂春雷靠在黎树生的一侧。
“先生这一路上闲闷无事,你给咱讲个故事呗!”小红说到。
“对,爹爹你说个故事。”小春雷也把小脑袋伸了过来。黎树生看了看夫人,陶氏点点头。
“行!我给你说个故事。”黎树生说到:“话说三百年前离咱黎家村西南二十里有三颗大槐树,树木葱郁年代久远,蕴藏着无尽神力。有一年有位上年纪的老人正树下打稻谷,时值正午口渴难奈便去树下乘凉,一时不知从何处来了三个道人,走到树下四处观望不知找什么一脸很失落的样子。其中一位道人走到这们老人面前说到:“老人家,敢问这天如何上得去?有路吗?”老人家很不耐烦说到:“那!瞧见没?那三颗大槐树就是,你们三人沿着那三颗树往上爬就能上去了,那就是上天的路,知道不?”陶氏在趟在夫君怀里咯咯笑了起来。
“我说你这个骗子,爬树能上天?你给我爬上去试试。”陶氏说到。
“是呀。”黎树生说到:“老人也不相信,心想:你问我上天的路,我哪里知道,我要是知道上天的路,我自已不会上去,哪里还在这人间遭罪?老人家也没搭理那道人只管在树下抽烟歇息,不一会那三个道人不见了,老人四处打亮也没找到那三个道人的人影,人哪里去了?老人心中问到。”黎树生停了一下来看着远方。
“说呀!人哪去了。”陶氏和小红还小春雷都歪着头问。“老人四处寻找,也寻不到那道人身影心中纳闷,人去了呢?”黎树生笑了一下说到。
“哎呀!你快说呀,你急死我了。”陶氏摇着夫君的胳膊说到。黎树生看着夫人又看了一下小红说到:“老人往树上抬头一看,只见那三位道人正厥着屁股一步一步往上爬呢,眼看越爬越高,越爬越高,不一会就爬进了云彩里。”
“哦!真的?”陶氏三人同声说到。
“老人心想:他娘的,真是上天的路?你们能上,我也去。于是这老人放下场里稻谷,也厥屁股沿槐树爬了上去,远远地跟着那三位道人,只见那树上藏着一把天梯直达天的尽头,天梯两边奇花异草鲜艳无比。老人还一边往上爬还一边不时往下看,只见下面的树叶远远地一会绿一会黄不停地变幻,不会儿便来一条大河边。那大河波涛汹涌巨浪滔天,河的对岸还开着朵朵莲花迎风摇曳,风里还卷着阵阵清香。只见那三个道人躬身缩腰凌空一跃,跨过那大河朝对岸走去,远远看着不一时便没了踪影。于是那老人也来到河边,伸了伸腿试了一下,觉得那大河实在太宽,又觉得那河水风大浪急不敢前跳。心里很是惆怅,此时对岸一朵浪花卷来啪一下打在老人的脸上,老人赶忙向后退了几步,浪花退去只见地面上趟着一朵莲花,闻着奇香无比。老人心想算了,我也不去拿这老命赌了,万一跳不过去,落到在大河里我岂不淹死,我还是回吧,我家里的稻谷还在树下晒着呢,万一天要是下了雨把我的稻谷冲了,秋后我岂不是要饿肚子?我得赶紧回去,这也不知道出来有多久了,于是就把这朵莲花往怀里一揣又原路返了回来。”陶氏三人听得津津有味,都看着黎树生。见黎树生不说了,齐声问到:“那后来呢,后来咋样?”
黎树生清了一下嗓子说到:“后来这老人一路沿着槐树又走了回来,只见自已的那三间土房还在,只是村里的人不认识了,村里的模样已经变了很多,几乎不认出来了。后来一问才知道时光已经过去近百年了,原来村里的人都已经更新了好几代。老人只好寻了一块闲地活了下来,每到病危时刻老人就把怀里的莲花,掰下一个花瓣熬汤喝,居说这老人活了好几百岁。”
“真的假的?”陶氏一听说能活到几百岁,立马来了精神说到:“夫君你也我弄一个,我想多陪陪你。”
“先生,我也想,我也想陪着先生。”小红也搂着黎先生脖子说到。
“爹!我也想多陪我爹!”小春雷抱着黎树生的腿说到。“你教我上哪去弄,我这是听古辈人流传的,具体真假我也不知,不过那三颗槐树倒是真的有。就在咱这村外二十里外槐树村,听说这三颗槐树很是神奇,关于这三颗槐树的传说倒是不少但无法考究。”黎树生说到。
说话间陶氏众人到了观音庙殿前,只见庙宇气势恢宏钟声悠扬,观音庙三个烫金大字匾额悬在庙门中间,一副金色对联嵌在庙门两旁,上写着:“观音殿佛音幽幽闻三界、莲花台细柳丝丝映月明。”一家人来到大殿给观音上前进香施礼,
“拜谢观音娘娘,日前娘娘赐我雷儿,今日小女特来给娘娘焚香还愿,愿娘娘保我陶氏家人一世平安,小女陶氏拜过娘娘。”陶氏上前叩拜口中念到。
“民女小红久慕我家先生,愿以身相许,请观音娘娘应许,日后赐得小女灵童玉女小女也给娘娘焚香还愿,小女在此谢过娘娘特此叩拜!”小红和黎树生也都上前焚香叫拜,小红说到。
“小民黎树生尊我家夫人之意,愿迎我家小红为妻与我家夫人结为姐妹。小民请娘娘应许,拜谢观音娘娘祝我家人丁兴旺。”黎树生上前说到。
“春雷!过来给娘娘叩个头!”小红回头弯腰跟小春雷说到。
“娘!我害怕!”小春雷躲在小红身后。
“别怕乖!我家春雷可乖了,观音娘娘也很喜欢我家春雷。瞧!我家春雷多乖,还知道给观音娘娘磕头呢!来!过来!”小红哄到。
“哦!”小春雷哆哆嗦嗦给观音娘娘磕了三个小头。
“瞧!观音娘娘显灵了,观音娘娘流泪了。”殿外有人惊呼。
“真神了!我活了这么大岁数今天头一次看过,呃弥陀佛!”一位老人双手放于胸前顶头膜拜。陶氏一行人又来一旁侧殿,里面供着月老和其他众神。陶氏拜过,小红和黎树生也上前拜谢。
“小民拜见月老,今小民承我家先生惠恩,幸得安身,小红愿以身㧌于我家先生,望月老成全,小民感激拜谢。”小红上前说到。
“小民黎树生拜见月老,小民不才愿与我家小红结为夫妻,与我家夫人同为姐妹,望月老促成良缘。小民拜谢月老。”黎树生上前拜到。此时只见月老一手拿着一个本子,另一只手拿一杆竹笔。黎先生一行人拜过有人发现月老一只手突然抖一下。
“快看!快看,月老显灵了,手动起了。快看呀!大家快看!”一时间人声鼎沸。站在一旁的陶氏清清楚楚地看到月老胸前一丝红线凌空中飞了过来,正好落在小红和黎先生的头上也惊讶不已,心想这庙里神仙今天怎么了这么神了。庙堂内外群情激昂议论纷纷说到:
“今天庙里神仙好灵哟,快!咱多给庙里神仙进点香,千万别错过了今天的好日子。”庙里一时间人山人海,挤成一片。从殿里出来陶氏等人见一道人在给解签,围了好多人。
“姐!咱也过去为咱家先生抽个签呗,给咱家先生讨个吉利好吗?”小红说到。
“行!给咱家先生讨个彩头。”陶氏一行人挤到那道人面前。
“老神仙,可以赐支签吗?”黎树生上前问到。
“可以,讨签奉银一两,解签奉银二两,喜签加倍,如何?”那道人说到,黎先生点点头只见。那那道人随手把竹筒把竹签凌空高举,噼里啪啦摇晃起来,嘴里咕咕噜噜咕咕噜噜说着常人不懂的一些东西。不一会一支签落地,拿起一看第四十五签,对着书本一翻上面批语写到:”观音庙里拜神仙,福祸呼来一瞬间万仗悬崖仙袂女,解劫尤去大河边。“黎树生看罢又皱了一眉头,一旁的小红问到:“姐姐那上面说的是啥,我啥看没明白呢,那云里雾里说的是什么呀!”
“我也没看明白,这东西说得太玄,你要说一点不明白那也不是,就象一个人露个影,你要是走近一看那人影又没了,先生你说呢?”陶氏回头向问黎先生。
“我也参不透,跟你说的一样,你一走近那人影没了。”黎树生声说到。
“老神仙,给解一下这签呗!”陶氏从怀中掏出三两银子放在那道人的桌前。那道人看了一下批语又看了看黎树生,又看了看陶氏和小红,将银子拿去一两揣到怀里,把余下的二两又推了回来。
“从这签语上来看,先生是要喜事临门,但这签上说先生这是有喜有忧呀,这福祸变幻无穷无尽,天机实属难断。请问先生贵更?”那道人问到。
“在下属兔,四月十四卯时生人。”黎树生说到。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先生是癸卯年丁巳月庚戌日人,先生今年命中有劫呀。”老道说到。
“老神仙,可有解法?”陶氏挤到跟前慌忙说到。
“解法是有,只是天机······”那老道掐着手指说到。陶氏赶忙从怀中掏出十两银子塞到那道人手里。
”屈屈薄礼孝敬老神仙,请给我家先生指条生路。”陶氏说到:“
“对!老神仙,请给我家先生指条生路吧,小女也孝敬老神仙一点心意。”小红也掏出十两银子塞到那道人手里说到,那道人把银子揣到怀里嘴角微微一动。
“先生属兔伏于西南,祸起西北。劫至在午时,落难之时莫忘今日签语。老呐授予你三根佛香,劫难之时面向东北方向燃香叩拜,将今日签语连诵三遍,到时便有贵人登门相救切莫忘记。”那道人把长须一撸闭目不言,围观众人皆惊叹不已。陶氏和小红赶忙伏地叩拜感激万分,告别那道人陶氏一行人便来到临川城内。
临川城内人来人往一片繁华,客商小贩吆喝一片,有一小贩举着一串串糖葫芦,远远看见小春雷随陶氏驱车而来大声吆喝。
“糖葫芦酸,糖葫芦鲜。糖葫芦个个结成串,绿的吃了能管饱,红的吃了比蜜甜。”小贩唱到还朝着小春雷摇了摇。“娘,我要吃糖葫芦!”春雷朝陶氏喊到。
“乖!别闹!咱还急着给你姨娘买花衣裳呢,改明个你姨娘穿着花衣裳可漂亮了,春雷喜欢不喜欢看?”陶氏哄着小春雷说到。
“不!娘我就要吃!”小春雷厥着嘴说到。
“没事,我去买,你们等着。”小红翻身下了车卖了四串糖葫芦,一人一串吃了起来。
“娘!你真好。”小春雷一边吃着糖葫芦一边看着小红说到。
“乖!春雷,慢着吃,娘这还有一串,吃完娘这一串也给你。”小红说到。
“好嘴,就你这小麻鹊能把天上飞的老鹰都给哄下来。”陶氏手抚小春雷的脑袋笑着说到。陶氏一行人在临川买了女人用的穿的都是上好的衣物,一家人在城里吃了一顿大餐便匆从返回了书院。
小红和黎先生的喜事定在三月十三,这天黎先生一家热闹非凡,整个书院里里外外到处是人,前了院里的先生,读书的大班后生,年龄小的其父母领着也来了,家庄人家,来往的客商,还周边各官府里的好友,黎先生来者不拒凡是来贺喜的都是客,不管礼物多少一律热情招待。西院书房布成新房,房间里布置很是豪华,院内锣鼓喧天笙箫齐鸣。
“时辰到!”有人喊到。只见陶氏和小春雷牵着小红走来黎先生面前,小家伙高兴的一蹦一跳。
“一拜天地!”
“二拜父母!”黎先生和小红便对着小红父亲躬身而拜。
“夫妻对拜。”
三拜以后,鞭炮齐鸣,笙鸣鼓奏。小红被众人涌入洞房,陶氏和黎先生开始招待客人入座上席,小红的父亲也忙里忙外的帮着黎先生招待书院的先生。黎树生上次在临川府结识了不少官府文人墨客。这次在屋里也摆了满满几桌,皆是贤达富官贵,临川知府,鄱阳知府,赣州知府,还有其他一些州县也来了不少,大家座在一起开怀畅饮。这次陶氏还是和黎树生坐在一起招待官贵贤达。小春雷因日久跟随小红这会也牵着小红的手在洞房里玩耍。席间黎树生跟众官场人士闲聊了,一会聊到官场上来,黎树生问到:“我听说现在皇上早已多年不理朝政,不见内臣可有此事?”
“可不是,现在朝堂之上党派林立,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官场上名目繁多。皇上曾多次在边塞用兵国库很是空虚,形势逼人强呀。”鄱阳知府唐大人说到。
“我听说明军在辽东之战大败,伤了不少元气。近日皇上龙体欠安,让人十分担忧。”临川之府梅大人说到。
“先生可知上次说的张内阁被抄家因何原由?”赣州知府王大人又把张居正被抄家的事说了出来,众人皆问是原因,
“皇上喜欢读书,一日突然想起先生的那篇《时政概要》想拿过来再看看,便着人去内务府调阅查看,你猜怎么了?”王大人说到。
“怎么了?”众人惊讶。
“没调着,原来是张内阁拿回去研究,忘了还了。皇上大怒,一到圣旨便把张内阁给抄家了。因为你的那篇文章和书法皇上很是喜爱,一日想拿过来研究,结果没调着,听说在查抄期间说是被人烧了,也有人说是被撕了流到民间去了。”王大人说到。
“我说皇上怎么对张太岳下那么大狠手,家产都给封了。皇上可是真恼了。”有人说到。
“哦!有这事?我黎树生岂不是连累了张先生。惭愧!惭愧!”黎树生很是内疚。
“大家对先生那篇文章都很感兴趣,先生可否复元?让我等也开开眼?”有人说到。
“时间久远,一时恐难灰复日后容我回忆。不一定能成众人莫抱太多希望。”黎树生说到:“来!来!来!喝酒,喝酒。”众人又开始把起酒来,一阵言欢过后有人出了一个骚主意:“在座众人每人吟诗一首,体裁不限应景作诗然后由黎先生书写,众人认领岂不快哉?”这真是脑洞大开出这骚主意!
“好!好!好!”众人拍手称赞。
“有请新娘出来助酒!”赣州王大人向内堂喊了一嗓子,一会小红出来,给众人一一把酒相敬,站着陶氏身边。
“我先来!”赣州王大人来了酒兴,王大人只要见到漂亮的姑娘他脑子转得飞快。
“几度梅开几度香,轻牵怡丽掩芬芳。
花前月下几时有,屋后窗前岁岁央。
旖旎娇姿飞彩凤,雕梁画柱舞情郞。
红绡云帐七分意,留取三分救稻秧。”王大人吟到。有人问这诗用啥韵,叫啥名?
“用水平韵,诗名就叫吟梅吧。”王大人开口说到,众人听罢,交口称绝。
“王大人不愧是皇上金榜御批的厉害厉害,小红给王大人上酒。”陶氏笑着说到,王大人心里美滋滋的。鄱阳知府也不甘落后,绕着小红看一了圈,看看黎树生,又看看陶氏。
“久传姹紫染胭红,旖旎瑶台出画屏。
天外飘来谁嫁女?窗前舞进鹊追蜒。
清风明月何相伴?轻露沉霜一样浓。
雾里看花花妩媚,水中望月月含情。“鄱阳知府开口说到。
“大人这是用的何韵,叫何名?”有人问到。
“这诗就起名《瑶台女》,我今天高兴开了一个先河,用一下新韵,我觉得古韵存在着一些弊端,新韵接近口语更方便后生赏读。可行?”鄱阳唐大人说到。众人皆觉得有理,又细细品味了一翻觉得不错,跟赣州王大人的《吟梅》不相上下,有过之而无不及敏敏称赞。黎树生端起酒杯说到:“唐兄高才,胸藏词章气自华,来兄弟满一个今天不醉不休!”
“唐大人不愧为当朝俊贤,诗藏妙韵能我为家先生称赞,了得,了得。来!我也跟我家先生一起敬一个。”陶氏笑着说到。唐大人哈哈大笑,说到:“过奖!过奖!现拙了,现拙了。”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这一下临川知府梅大人坐不住了,端起酒杯在鼻子上闻了闻说到:“我先诵一词再吟一诗如何?”众人皆点头应许,只见梅大人端起酒杯一边㨪着一边诵到:
”青波起,余香飘荡添新喜。
添新喜,霓虹帐里,颔首轻闭。
眷心难忘旧时侣,斜阳映照娇娇娣。
娇娇娣,落红盈袖,增香添续。我也学唐大人用新韵,取名《忆秦娥娇娇娣》”。梅大又来到黎树生面前,一手揽着黎先生一手揽着陶氏吟到:
“兄弟当年情义长,客房解佩助寒堂。
蒙恩滴水涌泉报,呈谢圜壶义海量。
把酒迎香含旧泪,举眉庆喜贺新郞。
贤才尤有良妻伴,佳丽殷勤庭外忙。“
”哎!兄弟怎么老把这事常挂在心上,陈年老帐还念它干嘛?来来!来!干了!干了!”黎先生笑到。
“过来!小红,咱们大家一起干。”陶氏说到。
“梅大人?这诗叫啥名?用啥韵?”有人问到。
“管他什么韵,都可,诗名就叫《赞新郎》吧!”梅大人眼里含着泪水说到。于是众人争先恐后好诗不绝,众人一边饮酒一边作诗进入了佳境。酒宴以罢众人一边品着果茶一边等着黎先生书写的诗作。小红和陶氏过去给黎先生帮忙。
“兄弟你今天赚大了,没想到你弄了两首,你知道你能赚多少钱?”赣州的王大人回头向梅大人说到。
“老弟此话怎讲?”众人不解问到。
“你傻呀!黎先生的书法上次在临川一千两都买不到?我好不容易才把黎先生笔墨才骗到手,你一口气弄俩,我眼红死了。”王大人小声说到,众人皆晃然大悟好些人后悔不已。
“老弟!说你小子是个机灵鬼一点都不冤,我说你今天怎么这么积极,原来你这老家伙是在这等着的呀!”鄱阳唐大人说到,众人皆哈哈大笑。
“可不是,我好不容易布了一个局,却让梅老弟检了大便宜。梅老弟,你那首词送我吧,我出一千两如何?”王大人跟临川知府梅大人梅建晟商量了起来。
“王兄!都说你是机灵鬼,你这主意怎么又打到我身上了,不卖,不卖,这么好的机会你还上哪得去。你以为我就缺你那一千两银子?去!去!一边去一边去!我当初可没想到你这一层。”梅大人心里乐开了花,众人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宴会好不容易结束了,客人们一一散去,陶氏拉着春雷对黎先生说到:“先生,今天是小红的花烛之夜,你去西院吧我带小春雷。不然这小家伙马上就不认我了,你可要尽心尽责哟!”然后又趴在黎树生的耳边小声说到:“你可要尽力,那可是一片沃土!”欲知后事,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