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争先恐后
不知不觉就到了晚饭时间,祝铮让王师傅去附近的粤菜馆订了菜,拿回楼里吃。
吃饭的时候,大家还在讨论地暖的事。
“我家那口子肯定喜欢这地暖。”张太太说,“他冬天总说脚冷,有这热地板,估计能在地上打滚。”
大家都笑了起来。
林秀琴说:“我看啊,过不了多久,沪城就得兴起装地暖的风,到时候小铮你可就是带头人了。”
祝铮笑着说:“我就是图个舒服,大家觉得好就行。”
晚饭过后,几位太太准备回去了。
穿上外套的时候,张太太感慨道:“这一出门又得冻得哆嗦,真不想走了。”
“要不你在这儿住一晚?”林秀琴开玩笑说,“体验体验地暖房的夜生活。”
大家又止不住地笑起来。
祝铮把大家送到门口,林秀琴临走时说:“小铮,你这暖房宴办得不错,回头我让我家那口子也来看看,让他也开开眼界。”
送走各位太太,祝铮回到屋里,看着狼藉的餐桌,心里却暖暖的。
今天大家聊得很开心,也认可了她的地暖,这比什么都重要。
王师傅收拾的时候,忍不住说:“祝小姐,您这地暖是真不错,刚才那位张太太说想给父母家也装一个,看来您这装修队的生意要来了。”
祝铮笑着说:“只要大家觉得好就行。”
正说着,院墙外又传来李老太太的声音。
“宝柱,你听见没?刚才那些太太都说要装地暖呢,我就说这玩意儿是烧钱的,她们还真信!”
宝柱的声音传来:“妈,人家有钱愿意装,跟咱们没关系,您别总瞎操心。”
“我这不是操心,我是觉得不值。”李老太太说,“有那钱还不如存起来,将来给孙子娶媳妇呢。”
祝铮听着,没说话。
她知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李老太太一辈子省惯了,理解不了这种享受也正常。
第二天一早,祝铮刚到美容院,就看见张太太的司机在门口等着。
司机说张太太想让装修队的人去家里看看,能不能装地暖。
祝铮赶紧给装修队的队长打了电话,让他过去看看。
没过多久,队长就打来电话,说张太太家也想装地暖,还说周太太也让他过去看看。
祝铮笑着说:“行,你可是我介绍的,好好干,别给我丢人。”
挂了电话,陈砚生走过来说:“看来你这地暖要火了。”
“可不是嘛。”祝铮说,“没想到大家这么喜欢,早知道我就跟装修队要点介绍费了。”
陈砚生笑了笑:“你还缺这点钱?”
祝铮也笑了:“不缺,但能赚为什么不赚?回头我跟队长说说,让他给我点提成。”
正说着,美容院的电话响了,是林秀琴打来的。
“小铮,我家那口子也想装地暖,你让装修队的人也来看看呗?”
“行,没问题。”祝铮说,“我这就让队长过去。”
挂了电话,祝铮看着陈砚生,笑着说:“你看,生意上门了吧?这地暖还真成了香饽饽。”
陈砚生点点头:“主要是你这地暖确实好,又暖和又干净,谁不喜欢?”
祝铮心里美滋滋的。
她当初装地暖只是为了自己舒服,没想到还能帮到这么多人,看来这钱花得值。
中午吃饭的时候,祝铮让王师傅去买了些肉和菜,打算晚上做顿好的,庆祝一下。
傍晚,祝铮回到洋楼,刚进门就看见队长在客厅等着。
“祝小姐,我刚从林太太家回来,她家也想装地暖,还有张太太和周太太家,都定了下来,这可都是托您的福啊。”
“应该的。”祝铮说,“你们活儿干得好,人家才愿意装。对了,我跟你说的提成……”
队长笑着说:“放心吧祝小姐,每家装完给您抽百分之十的提成,保证不少。”
“可以。”祝铮说,“那你们好好干,别偷工减料哦。”
“您放心,绝对没问题!”队长拍着胸脯保证,“马上要过年了,咱们装修队肯定认真干。”
送走队长,祝铮给自己倒了杯红酒,靠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的夜景,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从清溪镇那个冰冷的小屋里,到现在沪城这温暖舒适的洋楼,她走过了一段不容易的路,但一切都值得。
此时大哥大突然响了,按到接听键,一股标准的英文流出来。
“祝,我明天就能到沪城了,到时候我们好好聊聊生意!”
祝铮这才想起安德森马上要到了。
她懊恼地锤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这段时间忙忘头了,竟把这么重要的事给撇了。
“您放心,到时候我会提前为您接机!”
“有祝的话,我就放心了!”
......
深冬的沪城机场,北风卷着雪沫子打在人脸上。
祝铮裹紧了驼色大衣,站在出口处来回踱着脚,呵出的白气瞬间消散在冷空气中。
王师傅把车停在不远处,陈砚生陪在旁边,手里拎着个保温桶。
“祝铮,要不先回车里等?这儿风太大。”陈砚生皱着眉,看着祝铮鼻尖冻得发红。
“没事。”祝铮搓了搓手,“安德森第一次来沪城,咱得显得有诚意。再说,他坐了十几个小时飞机,出来第一眼能看见人,也舒坦点。”
正说着,出口处传来一阵骚动,穿着深色西装的安德森拖着行李箱走了出来,金发在惨白的天光下格外显眼。
他一眼就看到了祝铮,笑着挥了挥手。
“祝!”
安德森大步走过来,张开双臂想拥抱,又想起东方人的习惯,改成了握手。
“安德森先生,一路辛苦了。”祝铮笑着回握,他手心的温度透过手套传过来,“外面冷,先上车。”
王师傅赶紧打开车门,暖气扑面而来。
安德森坐进后座,舒服地叹了口气:“沪城比纽约的冷多了,不过——”
他看向祝铮,“你跟我想象中的很不一样。”
祝铮现在一身剪裁合体的大衣,脖子上围着羊绒围巾,眉眼间的从容自信,完全不像个刚起步的创业者。
祝铮笑了笑:“就当您是在夸我了。先去酒店放行李?还是直接去洋楼坐坐?”
“去洋楼!”安德森眼睛一亮,“我早就想看看你说的温暖小窝了,听说你装了那个……地什么来着?”
“地暖。”
陈砚生在一旁提醒,他期间查过安德森的资料,知道这位美国商人对新鲜事物格外好奇。
车刚拐进霞飞路,安德森就扒着窗户往外看。
积雪覆盖的红砖墙,尖顶的洋房,路边堆着雪人,偶尔有自行车铃叮铃铃响过,他看得眼睛发亮。
“这里和纽约完全不一样,像电影里的场景。”
“等开春了更漂亮,法国梧桐能遮天蔽日。”祝铮指了指路边的树,“到了洋楼你再看,保证比电影里舒服。”
刚进院门,安德森刚踩在地上就“呀”了一声。
祝铮低头一瞧,乐了。
地暖的热气居然透过水泥地渗到了院子里,脚边的雪都化了一小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