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图纸上的星辰
初秋的风带着桂花的甜香,钻进建筑系教学楼的窗缝。苏念铺开爸爸留下的天文台设计图,指尖划过标注着“星轨长廊”的位置,铅笔在草稿纸上勾勒出弧度——她想在这里嵌入可变色玻璃,让阳光透过时在地面投下四季变换的星座光影。
“这里的承重柱角度需要再调整五度。”林漾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他把辅修课的结构力学笔记推过来,上面用红笔圈出关键数据,“否则冬季积雪可能会影响玻璃的稳定性,就像猎户座的腰带三星,看似排列随意,其实藏着精确的引力平衡。”
苏念看着他认真标注的公式,突然笑出声:“你总能把建筑和星星扯到一起。”
“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一回事啊。”林漾拿起她的铅笔,在图纸边缘画了颗小小的五角星,“建筑是凝固的星轨,星星是流动的建筑。你看这天文台的穹顶弧度,和北斗七星的勺柄弯曲角度几乎一致,叔叔早就把星空藏在设计里了。”
她凑近对比,果然发现惊人的吻合。爸爸的字迹在图纸角落写着“取法自然,归于星辰”,此刻突然有了具象的意义。
“对了,”林漾像是想起什么,从背包里拿出个牛皮纸信封,“上周去设计院拜访老师,他们给了这个。”里面是一叠泛黄的手稿,是苏念爸爸当年的设计草图,其中一张背面画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正踮脚够天文台模型上的星星,旁边写着“念念说,要让星星伸手就能摸到”。
苏念的指尖抚过那行字,眼眶微微发热。原来她童年随口说的一句话,爸爸竟记了这么久,还悄悄融进了毕生的心血里。
“周六有场建筑论坛,主讲人是参与过国家天文台建设的李教授。”林漾的手指轻轻敲了敲图纸,“我申请了志愿者名额,一起去?或许能请教星轨长廊的材料问题。”
“好啊。”苏念点头时,瞥见他笔记本扉页的日期——距离2025年8月15日,刚好过去了三个月。这三个月里,他们一起泡在图书馆查资料,去建材市场看玻璃样品,甚至在深夜的操场用手电筒模拟星轨投影,仿佛要把过去十年的空白,都用并肩作战的时光填满。
论坛当天,苏念特意穿了条浅蓝色的连衣裙,领口别着那枚蓝色蝴蝶结钥匙扣。林漾在门口等她,手里拿着两杯热可可,杯套上印着小熊举望远镜的图案。“夏栀说这个牌子的热可可,喝了会有‘被星星抱住’的感觉。”他把其中一杯递给她,指尖不经意擦过她的手背,像有微弱的电流窜过。
论坛厅里坐满了人,李教授的演讲正说到天文台的光学设计:“真正的星空建筑,不该只是外形像星星,更要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受到宇宙的呼吸。比如通过声学设计,让参观者能听到恒星风的电波转化声,就像在和宇宙对话。”
苏念猛地抬头看向林漾,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这和她昨晚在草稿上写的“星空听觉体验区”不谋而合。林漾显然也想到了一处,悄悄在她手心写下“共鸣”两个字,指尖的温度烫得她心跳漏了一拍。
提问环节,林漾举起手,声音清晰而坚定:“李教授,请问如何在建筑中平衡科学性与情感性?比如……让一座天文台既符合天体运行数据,又能承载某些人的回忆。”
李教授愣了一下,随即笑起来:“这是个好问题。我参与设计的天文台里,有个角落特意保留了块不规则的石头,那是当年施工时,一位老 astronomer(天文学家)坚持留下的——他说那是他和妻子第一次观测流星雨时坐过的石头。科学是骨架,情感是血肉,两者缺一不可。”
苏念想起爸爸藏在抽屉里的纸星星,想起林漾素描本里那些她的侧影,突然明白:他们要建造的不只是一座物理意义上的天文台,更是一个装满回忆的容器,让所有像他们一样被时光和星辰联结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
论坛结束后,李教授特意留下他们,看着两人手里的设计草图,眼里露出赞许:“星轨长廊用变色玻璃模拟岁差现象,听觉区转化脉冲星信号……这些想法很大胆,也很动人。你们知道吗?最初提出建造国家天文台时,反对声很大,有人说‘不如把钱用在更实际的地方’,但我们坚持下来了——因为仰望星空从来不是浪费,它是在提醒我们,再渺小的人,也能拥有浩瀚的梦想。”
他在图纸上签下名字,写下一行寄语:“愿你们的天文台,能让每个仰望者都相信,等待与热爱,终会落地成星。”
走出论坛厅时,夕阳正穿过云层,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林漾突然停下脚步,从背包里拿出个小小的木质模型——是他们设计的天文台雏形,穹顶可以旋转,星轨长廊的位置嵌着两颗粘在一起的星星积木。
“昨晚熬夜做的。”他耳尖微红,把模型塞进她手里,“算是……我们共同的第一颗‘实体星星’。”
苏念摩挲着模型上光滑的木棱,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翻出个东西——是颗用建筑系废料做的混凝土星星,里面嵌着一小截蓝色蝴蝶结的线头。“这个给你。”她把星星塞进他掌心,“混凝土很坚固,就像……我们的约定。”
林漾握紧那颗沉甸甸的星星,指腹蹭到里面的线头,像触到了十年前那个午后,她跑开时掉落的蝴蝶结。阳光穿过两人交握的手,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一地的星子。
回到学校时,夏栀和周延正举着“天文社招新”的海报站在路口,看见他们手里的模型,夏栀立刻尖叫起来:“天哪!这就是你们说的‘爱情结晶’?快让我摸摸!”
“是梦想结晶。”苏念笑着把模型递过去,余光瞥见林漾正低头看着掌心的混凝土星星,嘴角的笑意比阳光还亮。
周延突然神神秘秘地凑过来:“告诉你们个消息,学校要举办‘未来建筑设计大赛’,主题就是‘人与星空’,你们这天文台设计,简直是为大赛量身定做的!”
苏念和林漾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跃跃欲试的光。
“参赛吗?”林漾问她,声音里带着期待。
“当然。”苏念点头,指尖在模型的星轨长廊上轻轻一点,“我们要让更多人看到,这座藏着星星和约定的建筑。”
当晚风吹过宿舍楼下的香樟树,苏念铺开大赛报名表,在“作品名称”一栏写下:“星轨约定天文台”。林漾的钢笔放在旁边,笔身上的“漾”字和她颈间的星星吊坠相呼应,在台灯下闪着温柔的光。
她想起李教授说的话,突然在报名表的备注栏添了一行:“献给所有在时光里等待星光的人。”
窗外,仙女座星系依旧在宇宙中缓缓移动,朝着银河系的方向,坚定而执着。就像图纸上的线条正在慢慢变得清晰,就像两颗曾经失散的星星,终于在属于他们的轨道上,找到了并肩前行的节奏。
属于他们的比赛,才刚刚开始。而那些藏在图纸里的星辰,终将在某一天,真正升起在天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