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英文小说:无名的裘德(套装共6册)

    Thomas Hardy

    英文图书已完结11.98万

    上海外菜乌克兰 Thomas Hardy's final novel "Jude the Obscure" began as a serial publication on December 1894 before being published in book form the following year. It is the story of its titular character Jude Fawley, a young lower-class man with dreams of being a scholar, and his relationships with his wife, Arabella, and his free-spirited cousin, Sue Bridehead. The novel follows the life of Jude from his youth living in a village in southern England where he works in a bakery and studies Classical Greek and Latin in his spare time with hopes of one day becoming a scholar at Christminster, a fictional city modeled after Oxford. His dreams are dashed however when he becomes ensnared by deceit into marriage with Arabella Donn, a coarse and superficial girl. What follows is a classic and tragic tale that plays upon many themes, principally of which is the idea that one's ruinous downfall is the product of having lived a sinful life. Having been harshly criticized in its day for its scandalous portrayals, "Jude the Obscure" has since been recognized as one of Hardy's finest and most intricate works.

  • 世界经典名著:绿山墙的安妮英文版(套装共4册)

    Lucy Maud Montgomery

    英文图书已完结10.71万

    Anne of Green Gables is a 1908 novel by Canadian author Lucy Maud Montgomery.Written for all ages, it has been considered a children’s novel since themid-twentieth century. It recounts the adventures of Anne Shirley, an11-yearold orphan girl who is mistakenly sent to Matthew and Marilla Cuthbert,a middleaged brother and sister who had intended to adopt a boy to help them ontheir farm in Prince Edward Island. The original book is taught to students around the world. It has beenadapted as film, made-for-television movies, and animated live-actiontelevision series. Plays and musicals have also been created, with productionsannually in Canada since 1964 of the first musical production, which has touredin Canada,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 and Japan.Since publication, Anne of Green Gables has sold more than 50 millioncopies and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20 languages.

  • 野性的呼唤 白狼(英文版)

    (美)杰克·伦敦

    英文图书已完结7.4万

    上海外菜乌克兰 《野性的呼唤》是由20世纪初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所著,并于1903年发表。全书以19世纪淘金热为大背景,当时,强壮的拉雪橇的狗成为抢手货。小说主人公是一条名叫巴克的狗,本来它是家养的,但被人偷走,变卖到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的阿拉斯加,去拉雪橇。巴克不得不强迫自己适应环境,与其他的狗打架争夺地位,最终生存下来,并成为动物群中的首领。该书出版后,即给杰克伦敦赢得巨大声誉。早在1908年,该书就被改编成电影,此后,又多次被拍摄成电影。小说《白狼》于1906年出版发行,大背景也是19世纪的淘金热潮,也是从狗的角度,来看待人类的小说,可以说是《野性的呼唤》的姊妹篇,小说在人性、道德与救赎方面都有很深刻的探索。该小说多次被排成电影,最后一次是1991年,被好莱坞排成电影,受到观众们的欢迎。本版本是美国人最认可的哥登堡权威本。

  • 雾都孤儿:Oliver twist(英文版)

    (英)查理斯·狄更斯

    英文图书已完结16.39万

    上海外菜乌克兰 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小说的主人公奥利弗·特威斯特,是一名生在济贫院的孤儿,忍饥挨饿,备受欺凌,由于不堪棺材店老板,教区执事邦布尔夫等人的虐待而独自逃往伦敦,可刚一到达就受骗误入贼窟。窃贼团伙的首领—费金费尽千方百计,企图把奥利弗训练为扒手以供他驱使。奥利弗跟随伙伴“机灵鬼”和贝茨上街时,被误认为他偷了一位叫布朗洛的绅士(恰巧是他父亲生前的好友)的手绢而被警察逮捕。后因书摊老板证明了他是无辜的,说明小偷另有其人,他才被释放。由于他当时病重昏迷,且容貌酷似友人生前留下的一副少妇画像,布朗洛收留他在家中治病,得到布朗洛及其女管家比德温太太的关怀,第一次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 瓦尔登湖:Walden(英文版)

    (美)H.D.梭罗

    英文图书已完结11.83万

    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这部著作区别于先前文学作品的第一个特征,是其对自然巨细靡遗的描摹和引申。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变化,小到两只蚂蚁的争斗,无不栩栩如生地再现于梭罗的生花妙笔之下,并且描写也不流于表浅,而是有着博物学家的精确。作者无微不至地描述两年多的湖畔独居生活,目的在于通过这次亲力亲为的实验向读者证明:其实不需要很多钱,也能够好好地活着,而且能够快快乐乐地活着。

  • 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英文版)

    (英)查理斯·狄更斯

    英文图书已完结18.61万

    是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后期作品,也是他思想上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与他所写的其他涉及孤儿题材的小说一样,书中以充满同情和细致入微的笔触塑造了乔、匹普和毕蒂等朴实善良的小人物,但不同的是,作家那时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以往贯穿于作品中的幽默讥讽风格逐渐淡化,在这部小说里呈现出狄更斯更趋成熟的人生观。

  • 罗密欧与朱丽叶(英文版)

    (英)W.莎士比亚

    英文图书已完结5.18万

    莎士比亚一生的创作可分为四个时期。从26岁至30岁这一时期是其创作的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写作以模仿古罗马喜剧和悲剧为主,是习作时期。当时的英国流行塞内加悲剧,即“血的悲剧”,莎士比亚写过这种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翁第二个创作时期的精品,表明他已掌握了创作艺术,文笔流畅,臻于成熟。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欢乐向上,富有诗意。1601年,莎士比亚创作了《哈姆雷特》(本辑已收录),开始了他创作的第三个时期。在整整八年时间里,莎翁洞悉了世间所有邪恶,以至他近乎悲观到绝望的程度,因此,这一时期创作的喜剧也是悲苦的。最后一个时期莎翁采用了新的创作形式——悲喜剧或传奇剧。他的悲喜剧宁静、庄重、趣味幽雅,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暴风雨》。《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是悲剧,但其结局却完全符合莎翁时期的喜剧标准。罗密欧和朱丽叶一见倾心,但却因封建世仇,恋爱受到阻挠,导致二人早逝。最终,双方家长鉴于世仇铸成的悲剧而言归于好。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者的爱情理想与封建恶习、封建压迫之间的冲突。在创作手法上,莎翁以抒情的笔调,用日光、月光、星光等象征光明的意象,来形容青春和爱情的美好,谱写了一首赞美青春和爱情的颂歌。作品中,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月夜阳台上对话的场景,已成为经典。一对相爱的青年虽然死了,但美好的事物和真正的爱情是不朽的,在付出代价之后,封建偏见是可以被克服的。

  • 演说的艺术(英文版)

    (美)戴尔·卡内基 J.伯格·埃森文

    英文图书已完结10.32万

    上海外菜乌克兰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意识到自己因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和不足导致无法成功,比如有人承认自己智商不高,有人认为自己情商不够,有人确定自己能力不行,还有人觉得自己运气不佳……但是却很少有人承认自己不会说话,更难以相信自己不成功或实现不了梦想的原因之一就是——“不会在公众面前说话”……有美国著名评论家在描述《演说的艺术》一书作者时,这样描述过一番令人震撼的场景:虽然美国大城市有四成多人处于失业状态,需要靠救济生活,可当晚仍有两千多人被一份广告所吸引,涌向宾夕法尼亚饭店。原来,他们是来听一场戴尔·卡耐基作家所做的最现代、最实用的“为人处世技巧”的讲座。这一讲座每个季度都在纽约举办,而且是场场爆满,人数多得数不过来,其中很多人都是商界和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原因在哪里呢?读读这本读起来一点都不难的书吧。答案就在眼前。

  •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英文版)

    (法)莫泊桑

    英文图书已完结11.08万

    居伊·德·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杰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六部长篇小说、一部诗集、三部游记和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是位不折不扣的高产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与契诃夫和欧·亨利齐名,被公认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影响深远。其导师,《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曾这样指导莫泊桑进行“速写”训练:“当你走过一个坐在自家店门前的杂货商,走过一个吸烟斗的守门人跟前,你给我描绘一下这两个人的神情姿态,身体的外貌特征。不但要用画家的白描手法,还要描述他他们全部的精神本性,这样,就使人不至于把他们和别的杂货商和守门人混同起来。”莫泊桑掌握了这一要领。而这就是他的作品成功原因所在。

  • 蒙田随笔全集:上卷(英文版)

    (法)蒙田

    英文图书已完结27.02万

    上海外菜乌克兰 《蒙田随笔全集》共107章,100余万字,于1580—1588年分三卷先后在法国出版。此后,该书再没有绝版过。《蒙田随笔全集》卷帙浩繁,旁征博引,文采斐然,娓娓动人,与培根的《人生论》和帕斯卡尔的《思想录》(已经收录于“最经典英语文库”),并称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之作。从此,随笔(essay)作为一种文体确立下来。《蒙田随笔全集》创作的背景正是法国内战期间,宗教战争的残酷深深刺痛蒙田的心,家国离乱的悲哀与痛楚,贯穿随笔创作的过程中。然而,思想者的身份使他在创作中尽量保持一种理性和深沉,他将愤懑之情化作清新激扬的文字,通过谈自己而谈人类、谈世界,侃侃而谈中,引导人们去体会文字间蕴含的人生真谛。

  • 哈姆雷特(英文版)

    (英)W.莎士比亚

    英文图书已完结4.81万

    上海外菜乌克兰 莎士比亚最有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创作于1601年,时值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进入晚期和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去世(1603年)前两年,因而,《哈姆雷特》不仅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思想意识,而且反映了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种种矛盾冲突。《哈姆雷特》的悲剧性包含了四个主要层次:第一个层次涉及谋杀君王,篡夺王位,进而谋害王子的政治悲剧成分。第二层次涉及代表着文明进步的正面人物同丑恶与罪恶展开斗争的社会悲剧成分。第三层次涉及因盲目而卷入政治冲突而导致毁灭的家庭悲剧成分。第四层次涉及爱情被摧残、被利用的爱情悲剧成分。

  • 萧伯纳最佳戏剧(英文版)

    (爱尔兰)萧伯纳

    英文图书已完结18.54万

    在萧伯纳一生的创作中,他始终秉持这样的信念,即戏剧要承载重要的社会使命。他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认为一切伟大的艺术都是“载道”的,戏剧是教育与宣传的工具,其目的不是供人娱乐,而是鞭挞社会,因此,戏剧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作家在处理题材时,须阐明其社会意义。为了表现思想冲突,萧伯纳采用了争辩式对白,这样,在演出过程中就要求观众积极参与到剧中来。萧伯纳出生于一个清贫却要维持“上等人”门面的家庭。父亲酗酒。母亲有一副美好的歌喉,因与丈夫不和,最终到伦敦以教唱歌为生。不快乐的童年,使萧伯纳自幼就体会到“贫穷就是罪恶”。这一理念,成了他最初几个剧本的主题。萧伯纳离开爱尔兰来到伦敦后,目睹了维多利亚时期繁荣的消失。一次比一次规模更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知识分子受到强烈震撼。伦敦出现了各种标榜社会主义的小团体。他们举办的演讲和辩论,吸引了萧伯纳。他坚信,资本主义社会必须改革。后来,他开始到大英博物馆阅览室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给他的戏剧创作带来巨大影响。其作品曾被好莱坞拍过电影,叫《窈窕淑女》。在中国上映时,曾引发极大轰动。

  • 一千零一夜(英文版)

    佚名

    英文图书已完结24.68万

    《一千零一夜》收录的故事来源于古代中、近东各国及阿拉伯地区民间说唱艺人口头相传的民间故事,内容涉及印度、波斯、伊拉克及埃及为代表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及古波斯文明。这部民间故事集包含近300个故事,比较著名的故事有《驼背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灯》、《渔翁和魔鬼的故事》、《辛巴达的故事》和《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等故事。全书故事发生的时间自远古直至成书,无论在空间,还是时间上,都表征着多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体现了承前启后,贯通东西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特征。故事里的人物既有神仙精灵、王公贵族、英雄美女,也有僧侣、工匠、渔夫、农民;贯穿于全书的主题,则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很多故事既描写了百姓的苦难,讴歌了穷苦大众的勤劳勇敢、智慧善良、不畏强暴、追求幸福、崇尚正义的美德,又揭露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穷奢极欲。

  • 神曲:炼狱篇(英文版)

    (意)但丁

    英文图书已完结4.02万

    《神曲》是但丁1307年至1321在放逐期间写的一部长诗。全诗分为三部《地狱篇》(已经收录并出版在“最经典英语文库”第一辑里)、《炼狱篇》(本辑已收录)和《天堂篇》。每部33首,最前面增加一首序诗,共100首,描绘了诗人但丁在维吉尔和贝阿特丽采的指引下,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写出《神曲·地狱篇》的但丁是个战士。说但丁是“战士”,是由于他早年积极参加反封建贵族的政治斗争,并为此被判处终身流放,拒绝屈服,直至客死他乡。说《神曲》是“梦幻现实巨著”,是因为它不仅借助了梦幻中神游三界的文学形式,而且极其广泛地包含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情况,描写了诗人幻游中遇到的上百个各种类型的人物,对政治党争、教会罪恶、哲学、神学、科学、艺术等诸多方面都做了艺术性的阐述和总结,堪称欧洲中世纪的百科全书。此次,“最经典英语文库”出版的是第二部分《炼狱篇》,也是《地狱篇》改恶从善历程的继续。美国19世纪著名诗人朗费罗,通过精确的理解,将《神曲》翻译成英语,现在这个英译本已成为英语世界里的精品。法国19世纪著名版画家、雕刻家和插图作家古斯塔夫·多雷,通过精确的理解,为其作了充实饱满、质感强烈、精美异常的插图。通过阅读这部《神曲》,我们可以了解但丁,了解“地狱”,了解“炼狱”,也可以了解“天堂”(将出版)。

  • 安徒生童话精选(英文版)

    (丹麦)H.C.安徒生

    英文图书已完结29.89万

    上海外菜乌克兰 如果我们从世界范围来点数被最多世人所熟知和喜爱的文学大师,安徒生肯定会首当其冲,因为自其童话问世以来,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层次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幼,只要有过童年、只要童年时代受过些许教育,那么他们几乎都会知道“安徒生童话”。《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那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童话故事,陪伴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长,我们甚至可以说,安徒生的出现是个奇迹,安徒生本人就是一个不老的童话。“最经典英语文库”在第三辑里,将安徒生最精彩童话,包括上述精彩童话,统统收集成册出版。页面达900来页。价钱也最便宜。用纸也很讲究,是国际上最流行的轻型纸。开本属于国际流行开本。最重要的一点是,所收集的英译本,是在西方英语世界里最受欢迎,可读性最高的版本。

  • 乌托邦(英文版)

    (英)托马斯·摩尔

    英文图书已完结13.75万

    托马斯·莫尔的代表作《乌托邦》作于1516年,用拉丁文写成,1551年被译成英文。“乌托邦”即“乌有之乡”之意,是一个假想的岛屿。这个“乌托邦岛”长500英里,宽200英里,呈月牙状。岛上居民的文化与教养远远高出其他所有地区的人。人们无忧无虑,人人平等,信仰自由,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每个人只需完成同等的劳动,财产共享。“乌托邦”实现民主的最高形式是全岛大会和议事会。“乌托邦”几乎没有法律,也不存在律师,由人们自理诉讼,法官做恰当的判决。托马斯·莫尔在批判社会黑暗与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完整的“乌托邦”社会蓝图,对“公有”的前提与内涵,做出合理而系统的阐释,突破了封建君主政治模式与基督教“王权神授”政治理想的禁锢,蕴含了近代自由、民主、平等的政治意识,对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 月亮与六便士:The Moon and Sixpence(英文版)

    (英)W.毛姆

    英文图书已完结7.8万

    1919年,毛姆45岁时,发表了这部《月亮与六便士》。小说故事情节相对比较简单:某进入中年的英国券商,忽然决定抛妻弃子,跟随内心长久以来积压着的念头,立志要成为一个艺术家。这个故事的源头来自画家高更的生平故事。这种行为并不为世俗社会所认可。本来作为一个券商,手里有大把大把的钞票可以挥霍过活,为什么非要当什么艺术家?为什么最后连生存都变成一个问题?结果,这位想成为艺术家的券商后来连个住处都找不到,身体也患上了疾病,混到了没有钱买食物果腹,整天挨饿的境地。也许,艺术家的世界,凡夫俗子们永远不会懂。这位艺术家不仅没有被这种境地吓倒,反而愈加坚强地活了下去。而且,不顾身体上的疾病带来的不适,也无视周遭环境的恶劣程度,一心扑在绘画的创作之中。在太平洋的一个叫作塔西提的小岛上,他创作出了让人看一眼就会产生荡气回肠感觉的“杰作”。但此时,他已经溘然长逝。那么,为什么叫“月亮与六便士”?其实,用毛姆自己的话说,这个书名的意义并没有在书里得到应有的展示,而是出自某评论家在评论上述《人性的枷锁》时所写的某句话。原话如下:《人性的枷锁》里的主人公菲利普·凯利(PhilipCarey)被形容为一个太过执着找寻月亮的家伙,以至于他从来没发现过脚底下就有一块六便士。毛姆后来这样解释道:“假如你低头在地上不住地要找寻一块六便士硬币,头也不抬起来一下,那么,你就会丢掉月亮。”

  • 包法利夫人(英文版)

    (法)古·福楼拜

    英文图书已完结12.07万

    上海外菜乌克兰 《包法利夫人》这个故事题材并非福楼拜凭空编造。整个故事情节都取自于现实生活。夏尔·包法利是根据福楼拜父亲医院的实习医生欧解·德拉玛原型塑造出来的怀揣浪漫主义梦想的农村美少女艾玛,一面吟诵着那些关于大海、森林、星星等描述自然的诗篇文字,一面走向远离自然、充满物质与欲望的都市。艾玛嫁给夏尔初期,心中充满着对美好婚姻生活的期盼,她使尽浑身解数,拿出了她所了解的所有浪漫手段:吟诗作画、弹琴唱歌。怎奈既无骑士样貌又怯懦平庸、木讷迟钝、举止粗俗、不解风情的丈夫毫无情趣,在性关系上也不能满足她的需求,她很快丧失了对丈夫的耐心,她的婚姻变成一潭死水。于是,她决定冲出“牢笼”、寻找心目中浪漫的“爱情”。自从踏上追爱的路,艾玛的悲剧命运便已注定。艾玛一生经历了蜕变、堕落和毁灭三个阶段。福楼拜的笔就像一把手术刀,把艾玛人性中的全部弱点解剖得体无完肤……最重要的一点是,此次所出版的英译本,是最权威版本,同时也是无删节版的英译本。

  • 你往何处去(英文版)

    (波兰)亨利克·显克威支

    英文图书已完结20.87万

    上海外菜乌克兰 长篇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是波兰作家显克威支的代表作,出版发行于1896年,写的是公元一世纪中叶古罗马在尼禄皇帝的统治之下走向衰落和早期基督教徒罹难的故事。作者因这部作品获得1905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名字来源于1893年显克微支第二次重游罗马时,看到古卡丕城门附近一座小教堂门楣上用拉丁文写的“你往何处去”的题词。这句题词是早期基督教徒遭受迫害的史迹。传说被追捕的基督使徒彼得匆匆逃离罗马城,在路上问耶稣:“主啊,你往何处去?”耶稣回答说:“你既然遗弃了我的人民,我便要回罗马去,让他们再次把我钉在十字架上。”彼得于是返回罗马城,不久便真的被钉上了十字架。早期基督教徒为信仰献身的精神,深深触动了作者的灵感,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他决定用这句题词作为书名,再现尼禄统治下那个充满血和泪的时代。作品被两次改编成电影。1951年上映的《暴君屠城录》,在1952年第24届奥斯卡颁奖会中,获得包括最佳电影等7项提名,值得一看。2001年《你往何处去》再次登上银幕。

  • 约翰·克里斯朵夫:第二卷(英文版)

    (法)罗曼·罗兰

    英文图书已完结17.45万

    我们已经在“最经典英语文库”的上一辑(第四辑)里,出版了《约翰克里斯朵夫》第一卷。现在,在第五辑里,出版罗曼罗兰(1866-1944)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第二卷,并将在下一辑里(“最经典英语文库”的第六辑)出版《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最后一卷,第三卷。按傅雷先生的分卷形式,我们将《约翰克里斯朵夫》分成了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