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薇圣人传奇
天下一支歌
二次元连载中75.79万
上海外菜乌克兰 公元2999年12月,东方古国向外太空发射了一颗探测宇宙时空的飞行器“苍穹10号”。飞行器掠过冥王星时,出现了故障,在人类可观测的三维空间突然消失,演变成一颗超级黑洞。在黑洞强大的吸力下,蓝色星球乃至整个太阳系都偏离了原来的轨道,飞向毁灭的坟墓,这也使得居住在星球上的所有生物面临末世危机。人类在全球性自然灾害面前,束手无策,极度恐慌。甚至有科学家预言:即使动用星球所有的能源,也只能延续星球所有生物10天的生命。星球所有人在绝望时都在期盼:扭转宇宙秩序,阻止星球漂移,拯救人类的大英雄早点出现。这时,一个沉寂千年,符合预言的紫色神话在东方古国应运而生,试看东方古国顶级物理学家欧阳苏如何穿越时空?如何打败魔怪?如何重订三界秩序?如何重获爱情?如何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圣人? “千年一圣人,书成紫薇动”,作者写这部小说是为了向古圣人致敬!向奋斗的青春致敬!向奋斗的人生致敬!
-
邻家精灵少女不可能是邪神
取之不禁
二次元连载中94.53万
上海外菜乌克兰 “欢迎来到有名的异端猎人,叛教的圣徒,阿勒特学院名誉教授——肯恩·瑟维斯的故居,在参观前,我先介绍一下他的邻居。” “在东边海岸上的高大建筑是诺克斯巨人的灯塔,据传地母神坐落在那里。” “屋后藤蔓缠绕的丛林不是普通的绿植,不要走入其中,那里是进入诱骗之神的后花园。” “屋子侧面那片墓园深处的木屋是死神的居所。” “至于天上那个,别看,你不会喜欢那东西的……” 讲解的银发精灵停下脚步,她注意到你的目光,疑惑转过头。 粉色的眼眸注视着你。 “这么看我干什么,我怎么可能也是神。” …… 总之这是一个魅力拉满的术士,渡过漫长旅程,与诸多神明邂逅的故事。
-
你跟我讲这是超展开?!
烬火黄昏
二次元连载中84.13万
【类无限流】【无cp】【原创副本】【欢乐脑洞向】【为爱发电全文免费】 在十七岁的这年,叶央突然意识到自己所生活的现实似乎不存在了。 医院是假的,医生是假的,吃药治疗是假的,就连那一大长串看着就发晕的病历似乎都是假的…… 但是似乎也没什么大问题,她这么安慰着自己,有些惆怅地看向自己脚下逐渐蔓延的空洞,叹了口气—— 毕竟世界作妖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骗骗大伙又怎么了? “你先等等!” “世界意志骗大伙是一回事……” 听到她感慨的众人齐齐翻了个白眼:“你一边为所欲为胡作非为死不悔改坚执不从一意孤行,一边嘴里跑火车说瞎话说得头头是道还有理了?!” 她心虚地移开了眼神。 在本书你可以看到: 《欢乐向》展开,男子魔法少女,哲学猜想,中二病,跑团,烂片导演,胡编乱造,谜语人,难以理解的科技树,手扶式柴油割草机,被迫二五仔,乐子人团建,无厘头,电波系展开…… 嗯,还有最老套的拯救世界。 书友群群号是:921752185,答案在作品相关里。
-
星晨之曦:重生试剂
陨落星空·幻想
二次元连载中54.89万
本文是我自创的小说,采用自制的“四相杂交”,分别是童言硬核幻象(自己起的名字)、硬科幻(部分设定会采用此文笔书写)、软科幻(用于描写这本小说世界方方面面)、浪漫主义以及神话架构。 本书重点写第四卷,直接坦白吧,四卷前都是流水账,不能这么说,只能说大部分都是吧。 为什么重点第四卷?因为在压设定,大部分重要的设定包括世界观、架空社会的书写、核心设定都会在第四卷里产出。 解释一下什么叫做童言硬核幻象? 这是我自创的一个东西(算是吧,因为不知道有没有其他的人写(2020年左右想到的)),以童话角度为叙述结构,比如角色都是小兔子、小熊、小猫、小狗、小羊……这些,然后描述手法又比较硬核,比如谈这个世界的经济运作方式、这个世界的历史等诸多当面。 简单来说,这是以小孩子的角度把东西讲给成年人的,所以本书有一些地方不适合儿童观看! 另外,这个角度可以写一些喜剧之类的,也就可以让一些解释不清楚的东西更加合理一些,因为是喜剧,再加上是以小孩子的角度来写的,所以很多东西都可以这一点来解释。当然我也会尽量的去完善每一个设定的逻辑关系。 总之,欢迎观看,本书将成为本人第一个超乎百万字的作品,尽情期待。
-
一生走到老
邢成义
二次元连载中81.9万
上海外菜乌克兰 这本书像一坛封存在时光里的酒,瓶身蒙着岁月的尘,标签写满晦涩的符号。它不是供人翻阅的指南,而是一段被折叠的生命,将故事与经历熬煮成墨,字里行间藏着欲说还休的密码。 当指尖划过书页,你触摸到的不是直白的文字,而是作者用心跳刻下的纹路。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没有非黑即白的注解,每个段落都是一扇虚掩的门,推开后是独属于你的迷宫。有人看到故事的表象,有人触摸到经历的轮廓,却无人能真正抵达情感的核心——因为那是作者灵魂深处的私语,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震颤。 这不是一本用来“读懂”的书,而是一面镜子,你凝视它时,看到的终将是自己的倒影。字句间流淌的,是作者交付的赤诚,也是留给读者的谜题,答案永远在解读与误读的缝隙里,在懂与不懂的边界处,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