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乌克兰 现实

象牙人生

第八章

象牙人生 言十九兰若 4513 2020-12-13 21:09:00

  言家四房,老大伯华成家时,二弟仲华还在南京的师范学校读书。兄弟里面仲华是最善于读书,新北小学毕业,当地没有中学。五老爷推荐他去了县城的中学,后来居然考上国立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到余舍小学校做训导主任.教学水平突出,青年才俊,教了几年书就被调到县教育局督学兼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一下子就成为县里最年轻的国民政府县团级干部。在余舍工作的时候,当地有个姓卢的大家族,名声显赫,家里出了很多人才,很多子弟都在教育界,政界工作。那时候女子读书晚,卢家有个二女儿十一岁才读书,直到高小毕业已经十七岁,加上个子高,穿着时髦的长裙,根本不像学生,正好言仲华师范毕业教六年级,讲课幽默风趣,知识面广,完全不似原来那种老古板先生,卢家二小姐就看上了他,在家什么都不做的她,却有事没事跑到学校老师宿舍跑,不是帮言仲华洗衣服就是叠被子,尽管做的根本不像样子,常常要言仲华重新洗过,却依旧乐此不疲,言仲华一开始也竭力拒绝,无奈自己性格温和,拗不过这位二小姐,况且二小姐经常把家里的好菜拿来给他吃,对于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的书生言仲华来说,美食是拒绝不了的诱惑,于是二小姐就像是去自己家进进出出言仲华宿舍,也不管人家的谈论。风言风语传到卢家大人耳朵里,要面子的陆老爷把女儿喊来询问,本意阻止女儿这样惹人闲话的行为。谁知道被牙尖嘴利的二女儿一顿抢白,什么一直教导尊师重教啦,言先生孤独可啦,清者自清啦,最后还用早就打听了言先生未娶也未定亲,自己也是一样,一个未娶一个未嫁,不犯法。把陆老爷说的气急败坏又无法可想。打听下来言仲华家里非同一般,配得上他卢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这个二小姐折腾,想马上就高小毕业,言先生也会调走,到时候就太平无事了。二小姐这下没人管了,更加跑的勤,有一次闹了个笑话,那天到言仲华那里看到盖的还是薄被,天已经凉了,寻思帮言仲华锭一床厚被子,说干就干。在箱子里拿出来言先生的厚被褥,被面,学着家里佣人用长针缝被子,多亏还问过人家怎么缝。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缝好了以后再三叮嘱言先生晚上一定要盖。第二天兴冲冲的到学校问言仲华被子暖不暖和,谁知道言仲华鼻涕眼泪齐下,话都说不出,只指着宿舍。二小姐赶紧跑进去一看,昨天叠一起没发现,铺着才发现被面倾斜着一尺多,一边被絮露在外面,一边被面多的皱在那里,那也不至于感冒啊?再拖动一看,被子打不开,原来是缝的时候一边到另一边连针了,两边绞在一起自然打不开,言仲华盖的了脚盖不了胸口,这才冻了一夜,感冒了。可怜二小姐昨天缝的满头大汗,今天红着脸抱着被子飞也似地跑回家让家里人重新缝,这事更成为远近闻名的笑谈,二小姐从此不再去言仲华那里了。言仲华清净了许多,但是又想吃卢家的菜。二小姐人虽然不去教工宿舍,却还是带菜去学校,都放在言仲华办公桌上,也不说话就走了。后来二小姐毕业了,不再上学,在家做女红学家务活。言仲华也调去宜兴县里,本来卢老爷认为此事到此为止,打算请媒人为二小姐说一个婆家,谁知隔天和家里人说了,第二天二小姐就不见了,去哪了?当然是去城里找言仲华了,卢小姐坐船到了宜兴,找到言仲华的住处,言仲华在上班。她跟管宿舍的人说她是言仲华的未婚妻。管事的虽然满腹狐疑,从没听说过言仲华有未婚妻。但看看这位的打扮,气势是正经人家小姐。还有也没人会去冒充人家未婚妻吧,就开门让她进去。言仲华晚上一回到住处发现二小姐睡在他床上,有没地方好安排,也感激她一片痴情,私定终身。卢家正当在满世界找人之际,言仲华托的下聘托媒之人来到卢家,正是五老爷亲自去说媒。这样的情况,再加上言家家世,五老爷的威望,言仲华的才情,卢老爷不满意也不行,爽快的同意了。没多久就在新北热热闹闹办了婚事,卢家陪了很多嫁妆。言仲华比卢二小姐大九岁,因此特别宠她。家里都是二小姐说了算,也常常被人说惧内。言仲华虽说是县团级干部,但是督学和三民主义青年团都是清水衙门,加上家教严格,五老爷经常敲打他们,不允许做伤天害理,贪污受贿之事,要不然死后不得入祖茔,就凭工资,言仲华过的有些清苦。前前后后言叔华也捎带着帮他买一些田地,慢慢也有了几十亩,租给人家耕种一些,长期在言家干活的像外号小骆驼等逃荒而来的外地人种了一些,二爷家生活慢慢也好起来了,但卢二小姐变成二奶奶,依旧风风火火,还增添了精明强干,太会算账,待人有些刻薄,底下人颇有微词。有一年,到了耕种季节。因为耕牛不够,二奶奶和言仲华商量怎么办,租牛要出租金,用完了还回去依旧不是自己家的牛。再买一头牛可以不出租金,明年还能耕种,思来想去还是买牛合算。就向住在街道东南面,独家独户的谯家买牛。谯家祖上是从苏北搬过来,第一代到三十里外厚山脚下落户,地少人多,没办法养活那么多人。第二代的几个儿子就纷纷向周边迁移,到新北来并且扎下根的就是谯家老大谯永根,都叫他谯根子,长的五大三粗身高体壮,祖上就是养牛贩牛的,到他这里更有经验,有一手看牛养牛贩牛的好本领。根子一家来的时候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夫妻俩五口人,只有几根毛竹。在荒地里搭个窝棚,先帮人家耕地,再慢慢做起牛生意,虽说没读过书不识字,又是初来乍到的外来户,根子却善于和人和人合作,气量大,慢慢结交了一些乡绅,大先生。他常跟儿子们说的话就是不识字不会饿死,不识人就会没路,道理朴实自然。勤恳加上脑子活,没几年窝棚变瓦房,水车犁铧,种田家什,样样齐全。还置了几亩地,俨然成了小康之家。他最佩服的人就是言叔华言三爷,常常听人家说言三爷做生意出道的故事事听的津津有味,但因为言三爷经常不在家,家里的地也是由行里张掌柜负责,所以没什么交往,人是认识的,遇到拱手行礼称呼一声。那一天,二奶奶派小骆驼来找谯根子要买耕牛,有生意找上门当然是好事。又是言家二爷的事情,赶紧挑了两头牛,牵到言家村上。二奶奶出来看了,听谯根子说了这两头牛干活很好,正当适龄,很满意。二奶奶问了租牛是什么价格,买是怎么个买法,问的很详尽。甚至问到如果买来后有病或者干活并不好怎么办?谯根子耐心的解释,还套上犁铧亲自示范,的确干活很好。二奶奶又说是不是这牛只听谯根子的话其他人是不是就不行。又让伙计试了试,也不错。最后谯根子提出来,先不要付牛钱,等这季耕作过了,再来收钱,如果二奶奶觉得牛不行就退给他,总可以了吧!二奶奶这才松口,把牛牵到牛棚里面。夏季耕作很快过去,转眼到了约好收牛钱的时间。谯根子正好要去AH买牛,没在家,临走前吩咐二儿子小呆到那天一定要去言二爷家收钱,多少数字都说好了。小呆十五六岁,个子很大,但还是稚嫩。按照父亲吩咐就去了言家找二奶奶收账。二奶奶一看来个小孩,就不高兴了,敷衍一下,然后就叫他回去跟他父亲讲,这个牛耕地不怎么样,要退回给谯根子,小呆还是孩子,哪见过这种场面,又没要到钱,哭哭啼啼回去了.回到家他娘一问,自然又是一顿骂,然后骂言仲华,二奶奶。几天后,谯根子回来了,听了这事也是感到棘手,但终究要解决,大不了把牛牵回来,能要一点租金最好,要不到就自认倒霉。一边想着这事一边向言家村走去,从新北街上出来到言家村要经过一里多的一段路,本来是一条田埂,两面都是言叔华的地,种的水稻。原来的田埂很窄不说一到下雨泥泞难走,言叔华买了这片田以后,就叫人把田埂扩大填高夯实,铺上石子,石条,变的非常好走。他还想以后更进一步,把新北街延伸出来顺着河道往北一直到言家桥。让老百姓在街边造门面,河道两边扎河浜造亭子,下雨都可以上街。就能变成和周庄甪直一样的水乡。但这样大工程凭他一己之力不可能做好,要所有的百姓和官府努力才行,他一面想着一面从街上往家走。这一天正好在家,喝完茶准备回去吃饭。看到一个人走在前面,身材魁梧,有点眼熟。前面的人听到后面脚步声就回头看看,是言三爷,谯根子赶忙过来问好。言叔华一拱手:“谯兄,好久不见,最近可好,你这是去我们村?”谯根子欲言又止但又不能不说:“是的,三爷,我正是要去你们村上,找…”看着他为难的样子,言叔华一笑:“谯兄不必为难,有什么事尽管跟我说,能帮到你的一定解决,我看你平时走路虎虎生风,今天慢吞吞怕把蚂蚁踩死一样,所以猜你有事。”他这么一说,谯根子也就不再隐瞒,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说了。言叔华听完,稍微思忖一下,然后和蔼的跟谯根子说:“这事如果真如谯兄讲的,是我二哥二嫂的错,我代他们向你道歉,请你原谅。这样吧,我回去了解一下,确实的话这事我给你解决,你先回家,下午我会叫张掌柜去你家告诉你解决结果。”说着鞠了一躬。谯根子赶忙弯下腰也鞠躬,“言三爷这样折煞根子了,就这样已经很不好意思了,多谢三爷帮我,我这就回去,租金我也不要了,牛还回来就可以了。”言叔华没说什么,做个请回的手势就回村了。到家把二哥叫来一问,再去牛圈一看,了解了。对着言仲华说:“二哥,这事我基本知道了,恕我直言,你们做的不地道,出尔反尔,这样的事情传出去,我们家的名声扫地,大哥怎么样再服众?你怎么心安理得的做教育局督学怎么去教书育人?这哪是这点牛钱的问题。”言仲华本来也不赞成二奶奶这样做,三弟这么一说更觉有愧,马上回去跟二奶奶说一遍,二奶奶听说三爷插手这事,也不再说什么了。言仲华把钱给了言叔华。吃过饭,言叔华叫张掌柜拿着钱送去谯根子家,把一大家子高兴的。谯根子更是心里感谢言叔华。下午就去街上买了一点点心送到言叔华的米行,正好言叔华在店里,两个人说了一些各自生意上的趣事,倒是很投缘,说着说着,谯根子就说了想做一件事。在新北的北面有个珍里村,一直是大规模养蚕的地方,村上有个十三间屋子连着的茧行,以前是收蚕茧,初步处理蚕茧的地方。这些年蚕茧都是客商收去,在外面的丝厂加工,不再需要这个茧行。这样茧行就破败了,谯根子养牛放牛的时候进去避过雨。发现虽然破败却是有很多好木料,砖瓦也都完整,可以用来造新房子。就想吃下来拆掉卖材料,但是他本钱不足,而且无权无势,人家不会把房子卖给他,一直没办法。今天这么一说,言叔华很认真的说:“谯兄,这样子好不好,我们俩合作做这个生意,钱不够我给你,有人出来阻拦我来解决,具体你找人去拆,赚到钱你七我三,怎么样?”谯根子大喜过望,赶紧说:“那怎么行,不是言三爷出面,我做不到这个生意,你七我三。”“不行,你那么多孩子要养,我还是单身,你多分一点”,争到最后,还是五五分成,这才结束。没多久,言三爷打了招呼,再说那是他外婆家村子,村上表兄弟,舅舅很多,一听说是言三爷的事,都帮着去做,很快就拆好了。谯根子眼光不错,木头,瓦片,青砖卖了很多钱,去掉本钱最少赚了二百个大洋。一人一半还有一百个,那在当时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谯根子又造了几间屋,风风光光的为大儿子结婚娶妻,接着又生了一男一女,男孩名字还是请言叔华起的,因为那是老幺,谯家当宝,起名叫得宝,意思得了个宝。从此,谯家就和言家特别是言叔华关系走的很近。经常在家里讲述言叔华言三爷如何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如何做生意精明却不占人便宜,到这个孩子懂事后,这些话就深深的映在他的脑海里,谁知道这一点无心之举,会在七十年后起了作用。因的种子种下,可能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不发芽,但终究会在未来的某一合适的时刻,合适的人身上迸发。这是另一场风云际会,此处不表述。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