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乌克兰 现实

象牙人生

第十章

象牙人生 言十九兰若 9630 2020-12-15 14:24:21

    克平三岁,母亲华贞夫人第二胎很顺利的生了一位千金。儿女双全,言叔华当然更高兴,起名言玉萍,兄妹相差二岁,后面三奶奶每隔两年生一个孩子,一共生了五个,很有规律的一男一女然后再一男一女…,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本来,言叔华准备带着妻小去常州生活,常州青果巷的店铺裕丰泰米行尽管有掌柜的,但是很多事情必须要言叔华亲自去安排才行。上上下下每一次去常州骑马要一天,坐船要两天,很不方便。但是父母在不远游,虽然家里有老大老二在,总归要经常去看看父母,言庆斋年纪一大,耳朵更不好了,毛氏夫人身体也不是很好,言叔华放心不下。要带他们去常州,这二位老人怎么都不愿意,故土难离,只能等等再说了。1942年的冬天,全面抗战已经到了第五个年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还没有露出败相,中国战场则处于胶着,不能进,也退不了。江南的农村,在一场大雪下显得无尽的萧肃。不长的新北街上,家家户户准备着各式年货,自从日本人来了以后,这一年不如一年。尽管如此,年还得过啊!

  在街的西面有一户人家,院墙高筑,黑漆大门。这就是新北另一个大户人家,主人名字叫同甲,这个人来头不小,他父亲是个地主,家有几百亩田产,但是接二连三生了六个女儿,一直到六十岁,花甲之年总算和小妾生了这个传宗接代的儿子,起名同甲,一甲子才同来这个种。娇宠那是必然的,老爷子没多久就死了,家产传给唯一的儿子也正常,但是这个同甲骄横跋扈的不像话,想打谁就打谁,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这里面另有缘由,他的大姐,比他大了三十多岁,年轻时候非常漂亮,被新北另一个能和五老爷平起平坐的大先生竹余兰看上,做了二房。竹余兰祖上官宦出身,父亲在广东做过一任知县,带着儿子家人上任,这是个开明人士,那时候正当洋务运动兴起,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炙手可热。竹余兰父亲也把他送到广州同文馆上学,原意是想儿子能学习洋务运动,能为大清改革创新,为自己谋一个大好前程。去了以后很快就结识了一些有着先进思想的年轻人,逐渐被吸引,后来就加入了同盟会,竹余兰父亲发现了一些苗头,加上广东是当时革命暴动最多的地方,很快决定辞官带着家小会到新北。凭着家中田地和多年积蓄,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竹余兰虽然没有参加起义战争,但是辛亥革命成功,国民政府成立,定都南京后,因为其早期同盟会的身份,做了一任国民政府参议员。这下子更加不得了,竹家大有压倒言家的势头,但是因为人丁不如言家兴旺,所以属于势均力敌,谁也不会主动对抗,只是暗中使劲。竹余兰的正室夫人不久就去世了,同甲的大姐转为正室。竹余兰的大儿子竹达是前夫人所生,比同甲的姐姐小不了几岁,当然比同甲大的多。但是从辈分上是,同甲却是他的舅舅,竹达很早就外出上学,后来因为军中有关系,就加入国军做到上尉参谋。南京沦陷,他不是一线战斗人员,没有冲锋在前,日军打进南京城以后疯狂屠杀的情景把他吓坏了。他化妆成老百姓跟着人群逃出南京。好不容易逃到家乡,日军占领宜兴后要找一些有一定名望当过国民党军官的人带领汪伪军打击国军残部和新四军游击队。竹达的国民党军官身份被人揭发后,关在监狱里,威逼利诱下很快就屈服了。日本人对于忠义救国军的团长臧村储老四敷衍了事很不满意,干脆就撤了,团长给竹达做了。这也算升官了,竹达一开始内心里也觉得做汉奸可耻,怕人背地里戳脊梁,时间一长也就那么回事,但他始终害怕有人会害他。为了掩饰不安,平日里在新北街上进出都是高头大马,趾高气昂。路上的人不给他行礼就要被马鞭子抽。唯独到了同甲跟前,他要向人显示自己尊崇伦理,下马向这个小舅舅行礼。这样一来同甲更加目中无人,动不动就对人说:“小心叫我外甥来把你抓进去给日本人做苦力”人家惹不起躲得起,走到他门前都绕道。同甲年纪不大,却已娶了一妻一妾,妻子是他老子早年定的亲,人长的一般,那个妾却是从窑子里买来的,妖艳异常,同甲十分喜欢,平时都不让出门,怕被其他男人看到,被拐跑。就是这样他还经常去县城寻花问柳。正在大家年货准备的差不多的情况下,新北的街尾平日里给人躲雨歇脚的茅舍里来了几个人,身上衣衫褴褛,手里拿着棍,碗,说着听不懂的方言。乞丐上街讨钱,这本是寻常事。但他们不似平常乞丐一样不给钱就去下一家,而是几个人围着人家一定要到钱,少给还不行,十分难缠,主家真不给他们还会露出凶相。就这样一家家的要过去,直到同甲家。敲了门,正好那个小妾在院子里玩耍,就把门开了,那几个乞丐立刻围着她,问她要钱,她在家又不出去,哪来的钱啊?乞丐就一直围着,其中有个小乞丐觉得这个女的漂亮,伸出脏手摸了一下脸蛋。这个女的吓得嚎啕大哭,夫人从屋里面赶快走出来,大声呵斥,给了几块钱,乞丐们灰溜溜的走了。不一会儿,昨天去城里妓院一夜风流的同甲回到家,看到心爱的小妾在哭,就问怎么回事?小妾哭哭啼啼这么一说,同甲立刻气炸了,抄起棍子带着几个长工就追出去了。那几个乞丐要了一条街,满载而归,已经回到街东面的凉亭,正在那里一边数钱一边满意的笑着:“这下子可以向老大交差了,还能分到一些钱,明天我就不出来了,我要喝个醉,饱睡两天。”一边说一边抓着破棉袄领子里被虱子咬出来的鼓包。边上几个乞丐跟着附和。正想走,外面几个人追进来了,手里拿着锄头,耙子,为首的拿着一根顶门栓,凶神恶煞,一面乱舞棍子一面嘴里骂骂咧咧:“这帮贼胚,死叫花子,欺负到老子头上,叫你们手贱嘴贱,打死你们。”几个乞丐一看来势汹汹,不吃眼前亏,就从破窗户上跳出去飞也似地逃命。同甲他们又追出来在后面撵,才下过雪没多久,还没融完,泥地上很滑,几个小乞丐灵活跑得快,为首那个年纪有点大,平时酒喝的多,身体不行,落在后面,偏偏鞋子又是破的脚趾头都露出来了,越急越跑不快,正好一脚踏在一条被雪盖住的沟,一下子摔了出去,身上的钱袋子也飞出去了,后面同甲看见乞丐摔地上,手里的门栓顺势就飞了出去,咚的一声闷响,正打在那乞丐的后脑勺上,乞丐一声没吭,四肢趴在雪地里蹬了几下,就一动不动了。几个人赶上来围着,气喘吁吁。同甲还踢了乞丐一脚,:“装死啊,跟老子玩装死,踢死你。”边上一个年长的长工见势不对,拉了一下同甲:“东家,不对啊,你看这个人怎么浑身软软的像一摊泥啊,裤子都湿了,脸闷在雪地里也不能叹气啊,别不是…”同甲正想骂长工胡说八道,再一看是不对,后脑勺凹进去一块,没见血,但是听人说不见血的伤比见血的厉害,是内出血。有点慌,叫人把乞丐翻过来一看,乞丐的脸已经变成青色,一点点发白,手放在鼻子下面一探,同甲吓得一哆嗦,真的没气了,怎么办?打死了啊!!!别看他平时耀武扬威,嘴里天天喊着打死谁谁,但那是咋乎。现在真出了人命,他就怂了。正在大家不知所措时候,有个长工悄悄说:“东家,事已至此,不要声张,悄悄的找个地方把死人埋了,乞丐又没户籍,都是各地方的凑一起的,也不会有人找。”同甲一听立刻醒过来,“对对对,赶紧的,把他拖到那边乱坟岗埋了,不要让人知道,趁现在雪地里没人”一边捡起地下的钱袋,打开看看,跟长工们说:“你们帮爷做事,不会亏待你们,这么多钱就赏你们了,自己分吧,我先回去了,你们把事情办好啊,听到没有。”几个长工答应了一声,心想,抠门,把死人的钱赏给我们,自己一分钱不出,也是该死的人。想归想,有钱分还是好事,于是就把乞丐抬起来丢到乱坟岗埋了。同甲慌慌张张回到家,把门关的死死的,一个人都不理跑进里屋躺床上,大夫人进屋看看被他赶出来了,小妾又进去,却被他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骂她手贱去开门,骂她招蜂引蝶,骂她是扫把星。把个平时受宠的忘记自己姓什么的小妾骂的梨花带雨哭哭啼啼走了,她心想今天没看黄历,第二次哭了。同甲翻来覆去半天不得劲,忽然想到去找大外甥竹达竹团长啊,平时都把这个外甥抬在前面,今天怎么一点想不起来,这脑子。一骨碌爬起来,就往外面冲,跑出大门没有说一句话。家里人没头没脑看着他,心想着了魔了。同甲一口气跑到六里地外的庄村,和平军驻地就在这里,这里是控制宜兴溧阳金坛常州四地,往溧阳金坛山里新四军主力部队去的交通要道,包括水路陆路都在这里汇总,说咽喉也不为过。所以原来的和平军团长储老四老家在这里,怕人家报复他的家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日本人的命令也是阳奉阴违,现在竹达代替了他,比原来积极的多,残忍的多,得到了日本人的赏识。竹达正在团部和几个营长商量下一步该怎么配合日本人封锁新四军,士兵报告他舅舅来了。竹达暂停会议来到隔壁会客厅,一开门,还没等他向这个小舅舅问好,同甲蹦过来拉住他就大呼小叫,“好外甥,竹团长,快救救你舅舅,我吓死了。”竹达让他别慌,坐下喝口水慢慢说。同甲就把今天发生的事一五一十跟竹达讲了。竹达听了没多少表情,安慰了一下同甲,然后问问后事,听说没什么人看到,嘱咐他叫几个长工不要说出去,不就是一个小乞丐吗,没什么大不了。同甲听了,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又一想还不行,和根竹达说他还有点怕,能不能派两个兵保护。竹达想了想,答应了。派了两个大头兵背着□□跟他回去了,这下子同甲又恢复到原来趾高气扬的样子。

  接连三天平安无事,正当同甲觉得这事都要过去了时候,镇外出现了大量的乞丐,这些乞丐一群群来到街上,他们这次不要饭不要钱,就看街上的人脸,一个个看过来,看到下午,有个当地人走在大街上忽然被几个乞丐从背后按到在地嘴里塞麻布,抬到镇外亭子里。往地下一扔,就开始揍。这一顿胖揍,都是用的细竹子劈开蘸水打在人身上皮开肉绽。隔着棉袄也没用。几下子那个人就痛的眼泪下来了,嘴被塞住喊不出,只能发出”乌鲁乌鲁”的声音。看似一个头头的做个手势,边上有个人上去把麻布拿掉,被绑来的人哆嗦着说:“好汉饶命,我和各位素不相识,更是无冤无仇,为什么要绑我打我。”一边说一边龇牙咧嘴。“素不相识?无冤无仇?”有个人站出来说:“你仔细看看,认不认得我”帮来的人看了看摇摇头,那个乞丐说,“”三天前你们四个人和你们东家追着我们打,你忘记了我,我可没忘记你,你的眼睛边上有个瘤。”原来这是同甲家的长工,那天就在打人的五个人里面。长工一听,吓得不敢说话,也不敢看这几个人。

  带头的恶狠狠的说:“你也看到了,赖不掉了,痛快点说,我们那个兄弟在哪里?你们东家是谁?如果不说,”他拔出一把刀子,“弄死你还不算完,找你的老婆女儿,兄弟们可都是光棍。”长工吓得面如土色,一个劲的磕头求饶:“都是同甲老爷干的,不关我们事,求求你们饶了我。”一五一十通通说了个透。这下子就像扔个炸弹,这些乞丐全都愣住了,好一会儿反应过来,那个逃走的乞丐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跑上来就踢打长工,几个人上来要掐死他。带头的低声喝止,上去几个人把他们拖开,问长工:“人埋在哪里?带我们找到,如果你说的都是实话,我们不杀你,如果不配合,立刻弄死你,而且是活活把你咬死,你都看到了。”长工哪敢违抗,带着这些人到了乱葬岗,指着还是新鲜的土,就在底下。几个乞丐上来用手把土翻开,人埋的不深,本来就是敷衍了事。又是大冬天,一点没坏。带头的把死人身上头上的土拂掉,翻过来看后脑勺,果然是一个深深陷下去方形的坑,一起跑的那个乞丐说:“对,就是这个方形的门栓,他家东家拿在手里追我们的,这个人没说谎。”带头的阴沉沉的看着长工,走过来一把把耳朵揪住,手起刀落。还没反应过来,耳朵已经离开了脑袋,脸上马上血流如注,长工痛的鬼哭狼嚎。带头的说:“你说了实话,我不杀你,但是没说不给你留记号,回去带信给你东家和全街的人,等着吧。”一场大风波笼罩新北这个小地方,即将掀起狂风巨浪。

  就在长工捂着脑袋血流如注的逃回到街上报信时,几百个乞丐已经在新北街上每家每户门口蹲着了,七八个乞丐把几天前死的那个抬到街西面同甲家里去,其他乞丐各自进了街上人家家里,大摇大摆坐着自己盛锅里的饭吃,倒酒喝,摔碗砸锅,有的甚至浑身泥水睡在床上,各种折腾。同甲家大门禁闭,被乞丐们砸开,带来的两个兵一看几百个人的,不敢开枪,只能看着他们把死人抬进院子,把同甲抓出来,一顿狠揍跪在死者边上。这一下子新北街上炸锅了,老百姓有的反抗被打了,有的逃走想想家里还有那么多东西,又跑回来。乱成一锅粥。言伯华得到消息,赶到乡公所。叫上几个乡丁上街维持秩序,怎么个维持?几百号人乌泱乌泱,又不能开枪,这样事态更加激化,会导致更大的伤亡。何况每家都有老弱妇孺,根本没办法反抗,怎么办?思量先到同甲家里看看到底是为什么?言伯华一进门就看到同甲跪在那里,几个乞丐坐在地上吃着酒菜,旁若无人。同甲一看到言伯华来了,就像看到救命稻草,虽说平时没少和言家作对,这时候也顾不得了。哭哭啼啼对着言伯华诉说,要他帮忙解决,言伯华来的路上多多少少听到了一些事情缘由。但只是只言片语,不是很清楚。现在来到当事人这里,可以详细询问询问,就问:“你们谁是领头的,说说怎么回事?”走过来一个五大三粗,凶巴巴的中年乞丐:“你谁啊?为什么要跟你说?”“鄙人姓言,是新北乡自治联合会会长,你有什么事什么要求跟我说,不要侵扰百姓。”言伯华不卑不亢,眼神注视着这个人。中年乞丐有点心虚,不敢对视。但依旧口气骄横:“这事你管不了,县太爷也管不了。”“管不管得了也不是凭你说说的,有事说事,再无理取闹,骚扰百姓,我就要叫和平军来解决。”那个人一听说和平军,立刻变了一付嬉皮笑脸:“和平军啊,你叫他们来啊,就那些个抽大烟赌博嫖女人的货,还能把我们怎样?这个人把我们兄弟打死了私自埋了,钱也抢走分了,自古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我们不该来招人命?不该要这个人陪葬?”言伯华听了眉头紧锁,问同甲是不是这么回事,同甲支支吾吾,只说是失手,又说是乞丐自己跌死的。那个带头的,跑到大门边把门栓拿来,把死人侧过来,门栓往死者后脑勺一放,正好。言叔华看到这里,不再多说什么:“事情我知道了,人死不能复生,你们可以招人命但不能动私刑,更不能叫那么多人骚扰百姓,现在我回去和大家商量怎么办?”说着转身走了,同甲急得大喊救命,却被揍了几个嘴巴,哼哼唧唧不敢再出声。言伯华赶忙回到转盘楼,言叔华言仲华都在,大门口几个店里的伙计拎着棍子雄赳赳的矗立在那,一些个乞丐走到这里想进去,被房子的气势和守门人的威严吓住,只能远远的看着。这时三奶奶华贞正好回娘家住双满月,还没回来,家里只剩言叔华,其他女眷如大奶奶蒋氏,二奶奶陆氏都立刻被人保护送到言家村老宅去了,言家村门口那座石桥有几个年轻后生守住,一个乞丐不放进去,倒也没有后顾之忧。言伯华把事情担来龙去脉说了一遍,言仲华说赶快报官解决,可远水救不了近火,派个人去走一天,然后也要经过批准最少一天,再开拔走到这里近四天了,再说这事不简单,叫军队来,万一擦枪走火,再有死伤,事情越闹越大,不可收拾。言叔华问:“对方有要求?”“暂时没说,我觉得不那么简单,那么多人,行动迅速一致,肯定有人在幕后指挥。”言伯华抽一口烟:“没什么要求是最难办的,对方在暗中抬高价码,那个同甲啊,真是祸害,胆大妄为。”言伯华想了想:“我来派人混进他们里面,摸清底细,然后想办法,这期间千万不要轻举妄动,只要他们不杀人放火,不□□掳掠,就让他们吃点喝点,让他们觉得没有防范。”言伯华点点头,叫乡丁们上街转转,监视这些人,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起冲突。说来奇怪,这些平日里无法无天的乞丐,虽然在每家旁若无人的吃吃喝喝,但不打人也不耍流氓,好像有人下命令似的。这边言伯华叫了几个伙计,找其中一个酒量最大的,问他家里有没有叫花子在,他说有,但是看他家兄弟四五个,个个大块头没敢进门,在门外要吃的,不停的要,烦死了。言伯华叫他如此这般交代了一番,给他几个大洋让他回家了。伙计路上去了几个店按照言伯华交代,买了几瓶酒,烧鸡,猪头肉,还有各种小吃,拿回家。那乞丐还在门口坐着,一看到伙计手里拎的吃的,眼睛都直了。伙计也不理他,打开了门,坐在堂前把酒菜都打开,叫几个兄弟过来,嘱咐了一番,然后开始喝酒吃菜。门口的乞丐闻到酒香菜香,馋的不行了,想进来又不敢。在外面无计可施,想叫人来,又想起头头有交代,一人看一家,不能跑。伙计吃了一会儿,看看时候到了,就出去招呼那个乞丐,“你,饿不饿?”乞丐摸着肚子咽着唾沫,:“饿,饿的要死了”“想不想吃?”“怎么不想?想吃。”“那进来吃,不过有个条件,吃了不许跟别人说。”“当然当然,说了人家也会要来的。”一边说一边往里面钻,到了桌边都来不及洗手,酒喝上,菜嚼上,一付狼狈相。几个人陪着他喝酒吃菜,轮流敬酒,一开始还有些防备,酒一多什么都不顾了。很快喝到眼睛都红了,伙计就开始了,问他家在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怎么会来这里的。别看他酒多有点糊涂一说到这个就王顾左右而言他。伙计没办法,继续喝,眼睛都喝直了,看着一个头两个大。伙计就改了方式:“兄弟”这时候称兄道弟了,“我看到你一表人才,是条好汉,今天和你交朋友,开心,”“开心,开心”咕咚一大口酒灌下去。“不过我看,那个带人抬着死人去同甲家招人命的更是个英雄”伙计翘起大拇指,“此人有魄力,众人都服他,像戏台上的大将军一样”把看戏都搬出来了。乞丐一听,额头上青筋爆出来了:“放屁,狗屁大将军,狗屁魄力。”“唉唉唉,兄弟小点声,不要让大将军听到了,人家可是带头大哥。”这下乞丐彻底火了:“刘大疤喇就是一条狗,我呸,就他还带头大哥的,大哥在戴南山里。他刘大疤喇就是靠他妹妹的裤带松了,大哥才让他做个头目。整天耀武扬威,打这个揍那个,昨天我只不过去地里追了一只鸡,晚一点进街,被他看到好几个毛栗子,打的我头上现在都是肿得,不要落在老子手里,老子弄死他。”正说着,忽然住嘴,一个字也不说,他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一个劲的喝酒吃菜,没一会儿就瘫在椅子上。伙计吩咐把他抬到柴火上,不要冻死,叫几个兄弟轮流看着,不让他外出,自己立刻跑去见言三爷。言叔华一听立刻思考,戴南可是三省交界之地,往西南是重重山区,往东北是平原富庶的江南,属于三不管。聚集着大量逃入山中的亡命之徒,形成土匪暴徒,经常出来打家劫舍,抢劫客商。莫非这些人是土匪装的叫花子?想想真的有可能,对的上号,叫花子不会那么多那么整齐聚集,也不会那样强要强抢。见了官军都不怕,而且手段毒辣,割掉同甲家长工耳朵就是最好的例证,现在更不能轻举妄动了,万一那些人还有接应的人,而且带着武器,那就麻烦大了。现在重要的是怎么解决问题?想了又想,言三爷跟大哥这样这样商量。然后在夜幕掩护下,言叔华最得力的徒弟,张根,带着另一个伙计,背着两个布包也不走大路,摸黑顺着河岸走出了新北,一路向西南去溧阳,天亮时候到的溧阳东门,守城的伪军不让进,说要六点半天大亮才可以进城。张根塞了一个大洋给当兵的,然后说:“兄弟,我是去史候府找史秉政史大爷的,我们老爷和他是最好的朋友,有要紧事,关系到史候府的安危,请你通融。”当兵的一听,:“你不早说去史候府,在这磨磨唧唧的,史大爷前几天才从上海滩回来,我亲眼看见的。”还在说,张根和伙计已经进了城,熟门熟路敲了史候府的大门。门房不大情愿的开门一看:“张根兄弟,你怎么一大早就来了,言爷有急事找我家老爷?”张根赶紧进门拖着他就往里走,门房一边走一边说:“你慢点好不好,我的鞋掉了,”一看一只鞋掉在台阶上,被张根拽的在地上拖着走。张根抱歉的笑笑,把鞋子捡回来,三个人去了后院。后院很大,绵延数里,长廊曲折,亭台楼阁,房舍错落有致,掩映在树丛中,虽然是大冬天,依旧茂密繁盛。书房在院子的最里面,这里清净优雅,大门前廊柱上两行字分别是:南宫六一先生座;北面三千弟子行。这是一付对子。书房门口两侧也有两行字:三朝元老裴中令;百岁诗篇卫武公。说起史候府,说起史秉政,说起这两副对子可是大有来头。溧阳史家是天下史氏的共祖,相传史氏第一代封侯就是东汉的史崇。封为溧阳候。一直以来史氏家族人才辈出,人丁兴旺,到了清代更是出了一位历经三世的政坛不倒翁,史贻直。此人康熙三十九年高中进士,随后历经康雍乾三世,历任吏部、工部、户部侍郎,署理福建、两江、湖广、直隶等总督,乾隆年间又官至尚书、协办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少有的政坛不倒翁,这两副对子分别是大清朝著名文人才子袁枚,许佩璜在史贻直七十大寿所写,这二位都是史贻直的学生。关于史贻直的传说很多,在溧阳这里流传最多最广的是史贻直做了大官以后,家乡有个对他有恩的穷亲戚去找他,希望能弄个一官半职,至少得些好处捞些银钱。不曾想见到史贻直一点面子不给,非但官职没有,银钱不见,还捞了一付铁镣铐拷住两手,一顿乱棍打出,这个本家穷亲戚吓坏了,一口气跑出去几十里,但是手上戴着镣铐总归生活不方便还难看,就在路边找个铁匠铺砸开。铁匠用凿子凿开却发现那不是铁,乌黑油亮非常重,也不知道什么东西。穷亲戚拿着这个去找人看,最后当铺有个懂的人告诉他,这是乌金,不比黄金便宜,穷亲戚高兴死了,一下子发了大财。这就是典型的农村人自娱自乐的穷人逆袭,幻想一步登天的精神麻醉,夹杂着当大官者的狡猾还有朝堂的险恶,姑且不谈。但史家在溧阳属于第一名门望族是不容置疑的,而且自从史贻直以后,溧阳史家再度崛起,恢复史候府,史家大祠堂。史贻直派遣一个儿子从京城回来住进史候府,不准做官,至今已经第七代,溧阳史家从此一直做生意传家,这也是史贻直力保一支血脉留存,不至于在京城宦海中全军覆没的高明之处。历经二百年,史家在溧阳有当铺,米行,药铺,田地更是无数。现在的当家人史秉政更是把洋行开到上海,做蚕茧丝绸以及稻米生意。虽然上过新学,接触了新思想,依旧是遵循祖训,不做官,然而史家名声在外,当地甚至省里各级官员都尊重史家,史秉政为人任侠仗义,古道热肠。只是看上去有点刻板,有点严肃,不太容易接近的样子。因为生意大,家世显赫周边不少有头面的人物都投帖拜师,影响力很大,是溧阳城以及周边一言九鼎的人物。此刻,史秉政正在书房里早读,他虽不为官,但是保持天天看书观察时政,白天忙,没时间读书,只得每天天不亮起床,先看一会书,到天大亮在院子里打一套太极拳,然后吃早饭,再处理事务。一般没人在这个时间打扰他,几个人走到门口的脚步声,传到他耳朵里,史秉政没等门房敲门,在里面问了一声:“有事吗?几个人到这里来?”门房赶忙站住,习惯性的一弯腰:“老爷,宜兴新北言三爷派张根连夜赶来,有急事求见老爷。”“哦?言叔华,连夜赶来,你叫他进来,你们都侯着。”门房应了一声,叫张根进去,然后带上门,和另一个伙计站在门外两侧。张根进了书房,站着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诉史秉政,然后解下褡裢,里面有五百大洋和书信,史秉政看过书信,想了想。然后对着张根说:“走了一夜你们也累了,先去吃早饭,我来安排一下这事情。”史秉政表面不动声色,但是心里深感棘手,他一看言叔华的书信就大致猜到是谁在导演这场几百乞丐扰乱新北的大戏。而且如果他出面处理这件事情会违背自己的原则,这是他最不情愿的。但是和言叔华的交情匪浅,非但如此,还有一场涉及到人命的人情债要还。于情于理,他都不能选择隔岸观火。他吩咐一声:“门房,去备五匹马,叫郭教头带上徒弟们在马厩等我。”不一会儿张根吃完早饭回到书房,听史老爷吩咐,史秉政简洁明了的说了几句话:“张根你现在就回去告诉叔华,第一,这个事情我知道了,亲自去办,立刻就出发。第二,这个钱带回去,不是说我这边办事不要钱,也不是嫌少,而是你们那边要做好两手准备,做好最坏打算,要请至少两个营的兵在最不想看到的情况下武力解决,请兵包括善后都要用钱。第三,告诉言叔华,一定务必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千万不要逞英雄。书信我就不写了,以免落入贼人手里,他们好做应付,你把这三点口述给言叔华,尽管累,但也必须马上折回,不得耽误。”张根听完大声答应一声,拿起钱袋转身和伙计离开史候府,回了新北覆命。这边史秉政交代好事务叫儿子处理,自己带着家里看家护院的四个壮汉,一行人骑着马,飞奔戴南山里而去。

  史秉政今年已经年近五十,谢叔华二十八,二人相差近一半,怎么会是深交?而且在过去的年代,五十岁的人已经很老了,即使养尊处优也不会有太多改观。肯定有不为外人知的原因。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