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爷门生芮先生在法租界最繁忙的霞飞路上,名字叫美隆洋行工作,是法国人开办的专门向西点面包店销售面包粉,黄油,奶酪,果酱等西式糕点用料。申大房是从做苏式糕点开始,后来外国人越来越多,中国人喜欢西式餐饮的也越来越多,所以也增加了西点供应。美隆洋行就是供货商。这方面业务由芮先生负责,因此和申大房的老板很熟。言伯华吃过西餐按照地址边走边问,没多久就找到了美隆洋行。在门口跟伙计说明来意,很快芮先生就出来了,看到言叔华,忙叫他进去喝口水,跟他说说老大房的情况,他要做的事是什么。然后安排他住宿,准备明天早上送去。言叔华是:“不用了,芮先生,我现在就想去。”芮先生想了想:“也好,总归要去,我本来想请你吃个晚饭的。”“不用了,刚刚有人请我吃的西餐。”“有人请你吃西餐,谁?”“不认识”芮先生听了笑笑,以为言叔华吹牛。就和同事交代了一番,带着言叔华到门口叫了一辆黄包车去位于南京路福建路口的申大房。黄包车夫一路小跑很快就到了。言叔华下车打量着店门,四间新式门面一字排开,招牌上七个字“沪记申大房茶食”中间申大房三个大字特别显眼。老板打量一番言叔华,点点头,对着芮先生一拱手:“芮先生费心,有几个事情今天当着您的面说一下,您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你也知道我们申大房最讲究质量,诚信和服务态度,我们店里学徒不像上海那些作坊,要帮师父家做三年佣人,什么带孩子,洗衣服,做饭,甚至倒马桶,申大房从来不。来了就是正正经经学徒,中式糕点房,西式糕点房,南北货贸易行,你的亲戚任选其一,然后跟着里面的老师傅一点点学,我们这里不设置学徒期限,什么三年出师。哪一天老师傅说可以出师了,立马按照正式员工开薪水,在那之前是学徒工资,每个月两个大洋加吃住,有一些聪明的一年多就出师了,就能独当一面,我这里从来不养庸人懒人,只有聪明人,勤快人。而且根据业绩发奖金,但出现大的纰漏或者无故迟到早退三次,旷工一次,对不起,另择高枝。芮先生,小伙子,你们看怎么样?同意上面的条件就留下,不同意请回吧!”老板姓程,是创始人程若甫的弟弟,名叫程俊卿。程俊卿本来想独立开店,程若甫说他自己老了,还是合在一起,由弟弟经营。程俊卿就答应了,并且一改原来就是伙计伙计随便写写点名的做法,请当时的书法家汤驼题字“沪记申大房茶食”生意一下子更火。自从申大房糕饼店出名以后上海滩一下子兴起很多自称正宗申大房的店铺。程俊卿颇为头疼,一方面向政府商务局提出正宗申大房认证,一方面扩大经营规模,开了几处分店。可政府认证哪里那么容易,大家都说自己的最早的,变成旷日持久的一场官司,一时间看不到输赢结果。程俊卿觉得最重要的是苦练内功,增强自己店铺糕点南北货质量方面的实力,不惜重金聘请苏式糕点名师,西式糕点全部由法国糕点师制作,南北货也是有经验的师傅在操作,这才慢慢显示出和其他店铺不一样。因此需要招一些聪明伶俐能吃苦的伙计,在他们里面优中选优,将来做各处分店掌柜。当然政府商务局认证一直到十多年后的1937年才确定,从老城厢南市水电公司档案资料上查到,程氏申大房就是清光绪三年1853年创立的董家渡申大房的延续。因此在申大房前面加了个“正”字,还在正外面画个圈,以示区别。程老板带着言叔华参观一下店铺后堂,里面很大很开阔。和前面店铺隔着一个天井,左边屋子里面乒乒乓乓发出敲击声是苏式糕点糕饼模具在做鲜肉月饼。右边屋子里面奶油飘香的是西式糕点房。两个大鼻子外国人在往煤炉烘箱里放面包。中间不用说就是南北货的小仓库,用于货品零售和出样。大批量的发货有另外的码头仓库。整个店堂干净整洁,货架排列有序,井井有条,食品都是一做出来就有人买去,还有很多定货等待送达和自提,保证新鲜。转了一圈,详细看了这里的运转,十五岁的言叔华心里有数,还没等到程老板再次询问他意向时,他毛遂自荐:“程老板,芮先生,我想在南北货行学生意,请程老板准许。”芮先生没有说什么,只是看着程老板,只见程老板微微一笑:“我叫你小言,其实你不说我也知道你要选南北货行”看着芮先生和言叔华都带着疑惑看着他,继续说:“人对于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会不由自主的表现出喜爱之情,小言刚刚在参观苏式,西式糕点制作的时候,只是仔细看着,没有做出更多的动作,甚至没有表现出和他这个年龄相符的想吃的样子,当然这和他的家教,成熟有关,也知道食品要卫生,不可以随便碰”但是一到南北货行,他就像个得到心爱玩具的小孩子,不断的到处看看,摸摸,闻闻,仔细看听师傅介绍,还问了师傅很多问题,产地啊,差异啊,保存方法啊,所以做生意就要这样仔细观察,知道客户内心的想法,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好吧,从现在开始,你就跟着刚刚你问的刘师傅,他负责教你,不懂就问,手勤嘴勤,尊重老师傅们,和同事处好关系,等下后勤会给你工作衣裤,安排你住处,以后你就是申大房的一员了,大家都是同事了,不必拘束。”言叔华没想到想象中紧张的和老板见面就那么轻松的过了,而且做了他喜欢的行当,记得小时候五老爷给他们兄弟十几个上课讲太史公的《史记》,就说史记里面不光写了王侯将相,英雄豪强,还写了经济商业《货殖列传》,言叔华对于这篇文章里面的范蠡特别敬佩,从政则帮助越国雪耻坐上春秋五霸的位置,从商则来到宜兴当时叫陶邑,改名朱公,治理产业,囤积居奇,随机应变,与时逐利,而不责求他人,善于经营致富,能择用贤人并把握时机。十九年期间,他三次赚得千金之财,两次分散给贫穷的朋友和远房同姓的兄弟。这就是君子富有便喜好去做仁德之事了。范蠡后来年老,子孙继承了他的事业并有所发展,终致有了巨万家财。所以,后世谈论富翁时,都称颂陶朱公。言叔华立志成为陶朱公那样的人。今天终于可以在申大房开始自己的第一步。欣喜之情自然不用说,但是他却有着一份沉静,在感谢陈老板,送走芮先生,和各位同事,师父师兄弟一一见面后,顾不得去住处,言叔华就到了货行里面打杂去了。
别看南北货行只是收货,出样,发货。貌似简单,其实不然,相比较苏式西式糕点只需要在店堂生产销售,要复杂繁琐的多。首先,你得了解全国甚至世界各地都有什么特产。然后,你要了解当地的老百姓,外地来采购的客商需要哪些特产。这中间各种商品的质量怎么去判断,价格有什么优势,每一年的年成对价格造成的影响,包括产地组织采购,货物如何运输,存放注意事项,销售发货顺序等等等等,还要小心运输或者发货时候的天气,以防被雨淋,甚至遇到歹人被劫货的危险。一单货物从采购运输到家然后发出去,做成生意,资金顺利回笼,那是真的不容易。言叔华从一样样物品的辩识,到性状,到质量要求,开始了最基础的学习。每天天不亮从住处起来,早早到了店里,帮早起的糕点师傅干活。然后去货行里面打扫,货架上的各种糖果,腌腊,火腿,核桃,…一一整理。观察老师傅们怎么样卖货,怎么样包装,这里的师傅都有自己的绝招,比如他的师父刘田生,特别精于称量。顾客要称一斤糖果,他抓一把就是一斤,称都不要称,有着刘一手的外号。另一位姓王的师父,包装是他的绝活,人们走亲访友来买些南货做礼品,他用纸壳做的包装既好看又实用,人们一看就知道是正宗老大房的礼品…言叔华一样样的看在眼里,白天虚心请教,早上没人的时候偷偷的练习,他的一天学习工作时间是普通徒工的三倍,加上脑子聪明。三个月时间就已经掌握了店堂里的工作要领,但他不表现出来,只有师父不在的时候,他才上手操作。这一切都被程俊卿看在眼里,他也不去点破,既不鼓励也不阻止。过了三个月,程俊卿就把言叔华调去仓库码头,言叔华整理衣物行礼,吃住都在仓库,认真的学习着仓储方法和船运操作。几个月过后,程俊卿由把他调回来专门城里送货。没多久就把整个上海滩走了个遍,还认识了很多客户,很多人对这个送货准时,安排合理,彬彬有礼,衣着整齐的小青年颇有好感。一晃一年过去,这一年里言叔华为了学本领过年都没有回家,留在店里做事,因为申大房这样的事关市民节日里走亲访友招待宾客的名优食品的店铺,过年是不可以停业休息的。言叔华平时经常写信回家,大哥,五老爷都回信,勉励他勤学苦练,多做事,不要想家,家里一切都好。到了第二年的十月份,也就是言叔华去上海学生意一年后,老板程俊卿当众宣布,言叔华出师了,不再是学徒。工资从下个月开始调整,而且不是在店堂里面上班,而是在后堂采购发货部工作。这里原来也只有三个人,分别管理大宗商品采供,都是老板的亲戚和资深员工,他这么一个十六岁的小年轻就能跻身这个岗位,实在让人想不到,不少人不解也不服气。程俊卿心里清楚,微笑着把言叔华叫过来:“你给他们露一手,抓糖,包装,切割火腿。”言叔华听老板这么说了,也不好推辞,就把衣服紧一紧,搬一罐趟到桌子边,抓一把放桌子上,再抓一把,就这样抓了八把,程老板点点头,言叔华立刻拿过纸壳叠起来,一会儿一个包装,速度飞快。随后又拿过一支火腿,旁若无人的切起来,切一片放在干净盘子里,然后一片片的很快切好,真的是薄如蝉翼,几乎透明。程俊卿叫那几个刚才脸上有些不屑的店员,去把八堆糖果一个个称量,结果都是一斤。这下子更加奇怪了,大家窃窃私语:“他什么时候学的?没见过啊?他怎么会?”程俊卿说了:“你们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学的,我知道,如果你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到店里就能看到言叔华在练习这些基本功,天天如此,这一年以来只有调去码头这三个月他才没练习。你们觉得他一年就出师是偶然吗?”底下再没一个人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