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乌克兰 现实

象牙人生

第二十五章

象牙人生 言十九兰若 7331 2020-12-30 21:38:12

  青果巷的石板路上从清晨到日落,永远是忙忙碌碌,来来往往的客商,市民络绎不绝。桥边上的三间门面年后开始装修,热闹了一阵,然后挂上一块蒙着红布的匾额后就再也没了动静。人们越来越好奇,议论越来越多。什么人花了大价钱租了店面装修好了不开张。有人传言是租店面的人没钱了,那经不起推敲,可以转租啊!后来越传越离谱,说是清宫的王爷流落江南,准备开字画古董店,又怕被小偷强盗日本人惦记,迟迟不敢开张…反正说什么的都有。夏天的一个早晨,那店铺们忽然开了。有几个年轻后生,把一个个棉布袋用红绳子扎着摆在门口,布袋上面印着裕丰泰三个字。有人问伙计:“这是干什么。”伙计说“这个是我们老板送给大家的珍珠米,每包两斤,免费的。但是现在不能发,得等到辰时六刻,我们老板来了发放,要领的可以排队。”“什么米啊,还要等一个时辰,这么热的天,走了。”来的人问问都走了,到了辰时六刻,言叔华站在门口,开始发布袋。稀稀拉拉只有几个人,领到了就走了,一会儿来几个,这样一天下来领走一百多布袋,有人还不要。第二天稍微多了一些。仍旧不温不火。第三天不一样了,早上就有人来排队了,很多人问:“为什么大清早的来排队?”“这家米好吃,我们昨天拿回去的煮饭,又糯又香又白。”于是排队的越来越多。那一天发了五百袋。第四天第五天翻倍,到第六天已经是门口满是人了。门口贴出告示,免费发放今天下午结束,下星期开始,半价销售,买一斤送一斤。

  这些日子,白天言叔华这店堂里看顾客对于这些珍珠米的反应。去市场看行情。晚上在楼上的房间,在台灯下算账,思考货行该怎么经营。传统的米行就是把米放在店堂里面,或零售或批发,这种模式属于等客上门,被动销售模式。言叔华觉得应该有创新这样才能超过别家,要不然客户凭什么买你的?质量,品牌,服务,在前面开路。价格要好好考虑,非但不能低,而要高一些,和其他同类产品区别开。在上海申大房货行这两年他发现只要货的质量好,价格高一点人们是不在意,甚至有很多人把价格高一点作为高级货的标志。用进口米机,把优质稻米做成与众不同的珍珠米的工艺,这是他一直追求的核心技术,在这个基础上更加精益求精,追求口感。做好服务,把客户登记了,分成大客户,重要客户,普通客户,分别给予不一样的价格和服务,比如大客户和重要客户上门送货,月结货款。一些老弱病残不方便的客户也送货上门。用这种新型的售货方式,来区别和其他米行。另外米行里也售卖其他货物,比如哈士蟆,这个只要和小马说好,润丰源可以提供。其他好的商品就要去申大房货行了,那只要和王掌柜谈,自己也是熟门熟路。但是这些天应该把开业大吉的请柬写好,日子还没定,但是可以写好。一旦定下来把日子填好就行了。对了,应该抽个时间登门拜访一下张道台,他们肯定牵挂张博文,尽管上次出事他回来过但是没进家门,只见了管家。早日开张也可以让他们团聚。

  第二个星期一早上,门口就有很多人在等着。伙计有些奇怪,“今天没有免费送米了,这么多人在这里干什么?”“这个大米好吃,这星期是买一斤送一斤,还是很便宜,所以我们来买。”排队的人说。第二个星期的买一送一也很成功。接连半个月的促销活动,已经把家里库存的一半稻米用完,还有一半就要正常价格销售。言叔华计算过,剩下的大米销售完,利润就能把促销活动亏的钱抵掉。言叔华已经通知新北和米厂都恢复收购,流动资金经过前面那几次折腾,已经很紧张。柴油机的钱,还是小马垫付的,等有了钱再给他。第三个星期正常销售开始,门口一下子少很多人。毕竟这个米价格比别家贵五分。张博文和纪先生都不明白为什么要贵。毕竟出米率高,加工速度快,成本更低。言叔华说以后就知道了,现在解释不了。这天下午,伙计在门口昏昏欲睡,生意一般,天气又热,不由自主的打起瞌睡。有个人拍拍他的肩膀,他一激灵揉眼看看,是一位中年男子,他到店里转了一圈,看了看米,点点头:“你们帮我送五百斤米到我家里,钱是现在付还是送到了付?”伙计一听五百斤,立刻有了精神,“我们送货上门,老板交代了,超过一百斤都要送上门,年纪大的人五十斤也要送货。等送到了您再付钱”那好,就送这个地址,中年人拿起账台上的毛笔在一张纸上写了一个地址,然后走出店门。伙计根据地址,把米搬上马拉大车,送到地方,收了钱回来了。言叔华是去别的地方看市场去了,一到店里,伙计们都争先恐后的来报告,有一家买了五百斤米,一分钱不还价。而且一个月要送两次。言叔华把地址拿过来一看,笑了。那就是张府,来人肯定是管家张二。他也没说破,让伙计们高兴高兴也是需要的,再说这米从大街上送过去,很多人都看见,等于广告。

  几天后的上午,言叔华看看销售正常,不温不火。他买了一些礼品,叫伙计送到张府门口,门房一看是他来了,赶紧进去通报,管家出来迎接,把他带的礼品也拿进去。张道台和夫人听说言叔华来了,早就在门廊那边等着了。带着言叔华到侧面小花园,三个人在凉亭坐下。凉亭边上就是假山鱼池,流水潺潺,一阵风吹过,十分凉爽。张道台说:“叔华啊,都是自家人,大热的天,你忙你的,跑这里来看我们还带了礼品,见外啊!我就不叫你去屋里坐了,这里凉爽,我们说说话,我也很久没看到你了。”夫人跟着说:“叔华,博文怎么样啊?没再给你惹事吧,上次那件事难为你了。”言叔华站起来,“老爷,夫人,你们这样说,叔华受宠若惊。”张道台让他坐下来说。佣人端上三杯凉茶,夫人示意言叔华喝一口。“博文在米厂很好,你们很久没见他了,和过去简直变了个人,他会干很多活,和工人抢着干,老爷夫人看到了会心痛。”张道台哈哈一笑:“好啊,我不会心痛,男儿就要多锻炼方才成器,我很欣慰。对了你把这段时间的事情简单说给我们两个足不出户的老人家听听。也让我们知道知道你们的如何创业。”言叔华就简略把这大半年来的经过说了一遍,还没说完张夫人已经眼圈红了。张道台也是时而表情轻松时而眉头紧锁时而轻轻叹息。言叔华说完好一会儿,三个人都沉默不语。“啪”张道台一掌拍在石桌子上,把二人吓了一跳,“好啊,自古英雄出少年,言经理好样的,老二好样的,不亏是我儿子。创业本来就是艰难,非如此,无价值”张夫人一边落泪一边说,“你们受苦了。应该到让博文回来的时候了。”言叔华说:“前些时间我也问过博文,并且想这次带他回来,他说等我们店铺正式开张,裕丰泰开始正常。他才回家。”“那你们准备什么时候正式开张?”“我想在下一周开张,到时候博文就能回家了。”说着,言叔华从口袋里拿出一张请柬,恭恭敬敬呈给张道台。张道台接过请柬打开一看,非常高兴,“好啊,八月初八裕丰泰开业,好日子,好兆头,我一定去祝贺。”张道台很兴奋。“你们的米做饭真好吃,又香又糯。我这不干活的老头子都吃一大碗,相信过不了多久,你们的米会占领行市,行销江南。”言叔华没有在张府吃饭,他要赶回米厂,回到店铺马马虎虎吃一口,言叔华把这些天早已写好的请柬叫伙计一份份送出去,上海史先生,王掌柜,小马,郭老大都直接拍电报邀请。

  下午回到了米厂,看看后面收购的稻谷也有一些了,可以开机加工。言叔华和张博文商议八月初八开张,那是下星期的星期三,距离现在还有六天,今天要开始加工珍珠米。就像原来一样驾轻就熟,工人们开始开动米机加工新收来的稻谷。言叔华和张博文在出米的地方等着大米出来。一会儿一阵沙沙声,大米从出料口进了工人勾住四角的棉袋。言叔华习惯性的抓起一把米,他愣住了,这米?怎么会和原来的不一样,虽然米芽嘴完整,但是整个米色黄黄的,就像抽多了烟的人的牙齿,不美观。他赶紧跑到前面去看,这稻谷没什么差别啊。手木砻打开看,米质也不错。难道机器不对?他调整一下米机的出白,加了一个砝码,发现出来的米稍微好一点,但依旧不能和原来的比。而出白砝码已经加到最大了,事实上米粒表面已经被剥去很多,出米率已经降低了好几个点,依旧不白净。这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先停机吧,再找原因,这米做成这样肯定有原因。他找来张博文,罗老爷子,大家都看来看去想不出原因。这种米加工了出去卖就和市场上的没什么区别,根本没办法以珍珠米的名义去销售,何况价格还要高。他有点急,这可不是前几次的事情,只是用钱或者有关系就能通融解决。一直以来他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那就是技术。所以他才会去请老虾米,可惜那是个心术不正的人。并且他也没真正的技术。

  可自己到底该怎么办?时间只有四天不到。既然已经做出过珍珠米,那肯定有办法。只是自己不知道到底是哪个环节。张博文走过来问言叔华:“三哥,现在那个珍珠米做不出来,是不是推迟开业?”“不,既然已经发出去就不能改,无论如何都要开业”

  又是一夜睡得不安稳,虽然言叔华和别人说话依旧神情自若,然而嘴上的泡却是他真实的内心的映照。收购还在继续,虽然不是太多。罗老爷子回去休息几天,今天这一大早就来了。言叔华有点奇怪:“老爷子你不是说还要休息的吗?天这么热你还来厂里?”“小言啊,我今天来是请你和博文,纪先生几个人去家里吃饭的,我呢除了干活还有一个爱好,我会捉黄鳝,田鸡,还有甲鱼。小时候捉了这些去集市卖,都能给我父母补贴家用。后来一直在外面干活也就没机会弄。这两天没事,我在家重操旧业,捉到一些,我听你说自己最爱吃黄鳝,今天叫我女儿回来帮我做菜,就都是那些地里面的乡土菜,来吧,和博文,纪先生一起去。你不会不给我这个老头子面子的吧!”言叔华很感动,自己都不记得什么时候说过爱吃黄鳝,罗老爷子却放在心上,那么大年纪还亲自去田地里捉来。自己怎可以不领这份情?言叔华笑着说:“老爷子,我这就跟你去,博文他们呢?”“他们早就在门口等你了。”“这个张博文,有的吃起劲的”言叔华一面说一面和罗老爷子来到门口。几个人边说边走,到了罗家村。老爷子家这是言叔华第二次来,菜还在做,大家在院子里的大树下坐着。天气有点闷热,但是这密密匝匝的树叶遮住了阳光,一阵阵的风吹得树叶沙沙响,也带来了一阵阵的凉爽,不由得让人想起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话。罗老爷子给大家倒了茶:“各位,我这里可没有什么好茶叶,庄户人家,只有这个来招待贵客,不知道你们是否喝的习惯。”言叔华端过碗来,闻了一下,微微一笑,本来早上到现在没喝水,一口气喝光,罗老爷子赶紧再倒上,“小言你喜欢喝这个?”“是啊,家里一到夏天我母亲也煮这个。解渴生津。”老爷子点点头。张博文一听赶紧端起喝了一口,“呸,怎么一股难闻的焦味,三哥,这个一点都不好喝。”“你没喝过当然不习惯,但这个大麦茶就是炒制以后泡茶,有一点焦味,苦味,喝下去等一下就会有回甘,真的很不错。”张博文试着再喝一口,这次没吐掉,再喝就有点适应了。罗老爷子的女儿说菜已经做好了,在哪吃?大家一致觉得就在大树底下吃最好。一道道带着乡土气息的菜一盆盆端上来。放在树底下的磨盘上,第一大碗就是茄子红烧黄鳝,第二碗爆炒雪菜田鸡,第三碗炒螺蛳,第四碗油炸小杂鱼,第五碗白汤鲫鱼。后面就是几个炒蔬菜,这个院子里的菜地上就有空心菜,南瓜藤,红薯梗,最后还上了一盆铁锅烤红薯。罗老爷子给张博文和纪先生倒上酒,自己端起杯子说:“我这菜可不是大饭店里的高级菜,这都是我自己田间地头抓来的,就两个字,新鲜。各位尝尝农家菜。”说着喝了一口,大家都跟着喝一口,张博文早就被馋的不行了,赶紧夹了一段黄鳝放嘴里,鲜香肥美,连连点头,“好吃好吃,三哥,难怪你说爱吃这个黄鳝。”“不光是味道好,我们家乡有句老话,小暑里的黄鳝赛人参。可见营养价值之高,现在黄鳝是最肥美的时候,但是都是昼伏夜出,老爷子捉这么多黄鳝,真的辛苦了。我以茶代酒,感谢老爷子。”老爷子忙端起喝了一口酒:“三位就不要客气了,我是习惯了去抓这些上天给我们乡人的美味,晚上点个火把,拿把鱼叉,背着竹篓,一路找过去,看到什么抓什么,一大圈就能抓到好多好吃的,不费钱的。”“爹,别光顾着说话,客人们都不吃菜”老爷子的女儿在屋里说话。“对对,闺女说的对,大家快吃。”言叔华吃了几段黄鳝,两只田鸡,这些菜都是他最爱吃的,也都是熟悉的母亲的味道。不由得让他的思绪回到了十三四岁夏天的地头。他和大哥拿着火把鱼叉照黄鳝,捉鱼,捉田鸡,还有随处可见的小螃蟹。第二天早上,母亲收拾好这些做成菜,都喜欢吃,真如罗老爷子所说是大自然的馈赠。“三哥,你在想什么呢?再不吃我可要吃光了啊!”张博文看言叔华出神,喊他。“哦,博文,我在想以前在老家晚上出去捉黄鳝田鸡的事情。”“那你说给我们听听吗,我没做过这个,你说说呢。”“那好,你看我的左手。”言叔华伸出左手,中指无名指小指上有五个白色的疤痕。“你看,那时候十二岁,和几个伙伴晚上出去抓黄鳝,我拎着竹篓,其他两个一个拿火把,一个拿鱼叉。我把鱼叉上的黄鳝撸下来的时候掉地上了,拿火把的又去前面了,拿鱼叉的那位一听说黄鳝跑了,就是一鱼叉,扎我手上了,五个洞。”张博文伸伸舌头,“吃个黄鳝这么吓人。”罗老爷子看着他们吃的开心,心里很安慰。这几天看着言叔华为了做不出珍珠米心里烦恼,他也很揪心。人活到年纪大,就一个好处,能看出别人看不出来的隐藏的东西,所以说人老成精。言叔华表面没什么,依旧轻松的样子,可是说话总走神,嘴边起泡,这就是他心里已经极度紧张的表现,换作谁能不急?小言这点年纪这样的稳重已经超出他的同龄人的心智和定力。他帮不了忙,但是他知道遇事越急越没办法解决,往往松弛下来,换个思路倒是会灵光乍现,突然就找到了方法。所以他特意做了这桌菜,让这几个人轻松一下。现在看着言叔华吃的那么香,他的目的达到了。

  言叔华吃饱了,这一顿饭可是好几天没有吃的这么香,以至于他都觉得吃撑了。张博文和纪先生都在敬老爷子的酒。言叔华不喝酒,他站起来到院子四周转转。门口有个池塘,大概五亩地大小,绿树掩映,里面鹅鸭成群,不时还有小鱼钻出水面,咕咚一声,吐口水,扭头就走,只留下一圈一圈不断扩大的涟漪。罗老爷子家是独门独院,很幽静,和最近的邻居隔开门口这个池塘。言叔华围着这池塘一直转过去,到了另一家屋子场地前面的路上,正想回头,看到这家场地上晒得稻谷在在中午的大太阳下金光灿灿,让人晃眼。出来一个小孩十岁多的样子,穿着蓝布短裤,蓝布短掛。赤着脚在滚烫的场地上龇牙咧嘴的小碎步跑,他这是被烫又被稻子硌的。只见他跑到场子角落,掀开井台上的木板,拉起一根绳子。三下两下拉到井口,原来是一只木水桶里面放了一只西瓜。这样的冷却土方法在农村倒是常用,可以在大热天吃到冰凉的西瓜。屋子里有个老人的声音,“小宝,你连那个水桶一起拎进来,吃了西瓜可以洗手洗脸”“好的,奶奶。”那个叫小宝的男孩右手拎着水桶,左手拿着绳子,往家里走。水桶加上西瓜有点重。男孩的肩膀往□□斜,整个人像狗尾巴草一样歪着往前走。他看看走场地边缘路多一点,走中间直线路少,就拎着水桶往中间走,走到稻子最厚最多的地方,脚心被稻子硌的实在受不了了,就想跑,一跑脚下一滑“哎呀”一声摔在地上,水桶还抓在手里,水却翻光了,西瓜滚到场边上。屋里的奶奶到门口一看,气不打一处来,拎着扫帚就要打男孩。言叔华赶紧过来把孩子搀扶起来,把他身上的稻谷拍去,男孩悻悻的拎着水桶去井边。老太太看着稻子都被水浸湿了,急得跺脚:“你这孩子,本来今天下午你爹干活回来就能把这场稻子收了卖给米厂了,现在怎么办?全湿了,等下你爹回来看他不揍你,整天做这种坏事。”言叔华问:“奶奶,这稻子是去卖给裕丰泰米厂的吗?”“是的,你是这里的人吗?我怎么不认识。”“哦,我不是,我是来罗老爷子家吃饭的。”“老罗就在米厂,你也是米厂的人吧。“”是的,奶奶,这稻子晒晒就好了,不要打小宝,他都已经擦破皮了。”“晒晒是不要紧,但是这里湿的晒干了,那边的又晒得太干。米厂说晒得太干又不好,碎米多。”“喔,是这样,我来看看,这边浸湿的稻谷如果没什么大事,就一起早点收了去卖了,就是我讲的,我姓言。”言叔华低头看看,石头场地有点高低不平,但是石头把倒上去的水立刻吸干了。言叔华用鞋底搓了几下刚刚打湿的稻谷,“咦,这个米怎么会这么白?”他自言自语,又搓了几下,也是又白又胖的大米,就像他的珍珠米。“难道这个品种就是珍珠米?”言叔华到边上没有浸湿的地方搓了几下,“不对,这里的米色就难看了,就像他们后来加工的一样。”这应该就是稻谷浸湿了的原因,对了,上次的珍珠米不就是在无锡被朱老大拦下来关在锚地下雨打湿了的吗,后来晾晒了一下也是不充分,罗老爷子说这样不至于坏了就可以了,因为梅雨要来,时间来不及。合适的水分就是做出珍珠米的原因。言叔华赶紧把底下打湿又有点干了的稻谷抓几把,放口袋里,对着老奶奶说:“你赶紧叫你儿子回来,场地上的稻子不要晒了,立刻收了送到米厂去,我给他加两个大洋,这个给你,谢谢你,小朋友。”他拿出一块银元给了小孩,转身就走。这一老一少愣在那里,小孩的奶奶反应过来,“快去叫你爹回来,多两个大洋呢,他得做几天活。你手里的大洋给我”。小孩攥着银元,没理他奶奶,一溜烟跑去找他爹了这边言叔华走到罗家,也不进去,喊了一声厂里有事他先走了。他们还在喝酒,罗老爷子说了声,“这个小言,风风火火的。”

  按照以前在无锡米厂师傅教的方法,言叔华拿着这几把稻谷通过称量,粉碎,然后到烘干机上烘干,连做了三个样,水分都是在百分之16左右,这比长期保管多了1.5。也就是说库里收来的稻子都是太干燥,米身发生收缩,米糠粘在上面,导致加出来的米色发黄。那么只要测定水分,合理加水,就可以做出珍珠米来。

  张博文他们回到米厂,只看见前几天静静思考的言叔华一反常态,指挥着工人们在安装水泵,用喷淋的方法在加工米之前增加稻谷湿度,这样可以均匀快速。喷了一会儿,言叔华测了一下,差不多16点水分。开机加工,大家都在出米处焦急的等着,其实只有半分钟时间,人们却仿佛等了很多年,张博文紧张的手扶着米机上的把手不断的抖,也不知道是米机抖他还是他抖米机。沙啦啦啦一阵如细雨落在窗户上的声音,一群大米翻滚着跳跃着奔向出米口,远远就看见是一群白胖子,几个人同时把手伸向出米口,抓到米粒紧紧攥着生怕逃脱,再松开手像开奖似的,果然珍珠米又回来了。就是这一点技术上的难题,几乎让裕丰泰无法开张。接下来这几天,言叔华继续不断调整,改进,每一天进去加工的稻谷都事先测定水分,然后按照水分的高低调整水雾的大小,喷淋的时间,这样就能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