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乌克兰 现实

象牙人生

第二十六章

象牙人生 言十九兰若 4026 2020-12-30 21:38:54

  正式开张的日子终于到来,这一天一大早,青果巷裕丰泰商行门口不断有人送来开业花篮。八点钟不到,门口已经摆满了,有几对特大的花篮是张府,润丰源,申大房常州店送来的。言叔华说提前一天上来做准备,叫张博文一起来,怎么说他都不肯,说他会今天来。昨天新北裕丰泰商行的张掌柜已经来了,他既是参加开业也是顺便回家。新北已经有一船队的稻谷可以运输,言叔华叫了郭老大来参加开业庆典,然后集结船队去拉稻谷。可是郭老大怎么还没来?正在思量门口的河里驶来一只铁船拉着汽笛,正是郭老大。船头还站着张博文,罗老爷子,纪先生。原来郭老大昨天就到了米厂,他去把人接来。

  看到罗老爷子来,言叔华挺高兴,之前叫了几次,老爷子都是以年纪大不习惯马车等理由拒绝,还是张博文有办法,早早联系了郭老大,坐船不颠簸,罗老爷子没法推脱了。大部分客人已经到场,言叔华忙着招呼着。时间到了八点半,张道台的轿子到了,走出来向大家抱拳致意。看看张博文,张博文低下头,喊了一声,“父亲。”张道台拍拍他的肩,没说什么,但是看着变黑变壮的小六子,眼里满是赞许,张博文跟着父亲身后向父亲介绍今天的来宾。言叔华心里想,史先生即使不来,小马也应该来了,王掌柜也说来的,怎么这三位重要嘉宾还没到?正在这时,小马出现在门口,后面跟着王掌柜,史先生。言叔华赶紧跑过去,和他们打招呼。原来他们昨天就坐火车到了常州,住在客栈,知道言叔华忙,特意没有打扰他。人差不多到齐了,吉时也快到了,准备开张。言叔华正想说请张道台和史先生揭牌,运河里面响起汽笛声。大家一看,是一艘稽查船。只见稽查船迅速靠上码头,下来一群人往言叔华这边走来,为首的正是水上侦缉队的朱老大。带着他的一群徒子徒孙,也就是各处水上侦缉队的管事来给言叔华恭贺。这些来参加开业典礼的人很奇怪,朱老大可是很少出来,平时想见他都难,怎么会给言叔华恭贺?言叔华是发了请柬给朱老大,但并没有收到回信他一定会来,更不知道他会带那么多人来。朱老大拉着言叔华的手哈哈一笑,“小言,今天我老朱来给你开张贺喜,够给你面子了吧,你们开始吧!不要管我们,你们按你们的来。”言叔华点点头,先请史先生和张道台一起揭牌,他们二人好久不见,正在说的起劲。张道台还责怪史先生为什么昨天来了不住张府。听言叔华叫他们,就上前去,两人拉住蒙在匾额上红绸布的两边的红绳子。张博文指挥伙计们放鞭炮,在一片热闹的鞭炮中。史先生向张道台做了个请的手势,两个人同时拉下绳子,红绸布缓缓落下,露出三个遒劲的烫金大字,裕丰泰,落款正是张道台。大家纷纷鼓掌祝贺。接下来请张道台说几句,张道台胸有成竹,把几个年轻人创业的经过简单说了一遍,鼓励他们做的更好。史先生说张道台说的话就是代表他,自己就不说什么了。言叔华就自己说了一段简单的感言,感谢各位帮助。自己会更加努力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伴一起,把裕丰泰做好。接下来请大家到已经订好吃饭的老字号德泰恒菜馆去吃饭。

  这一切做好了,正待来招呼朱老大一群人。他自己上来大拇指一竖,“小言,好样的,我这次来其实是带了他们这些兔崽子去省里开会。你的请柬收到了,我算算正好途径你这里,就带他们来帮你助助威。我别的不为,就为交你这个有胆有识,心胸开阔的小友。我们立刻要出发,还要赶去镇江。你们吃好,申明一下,我可没给你带贺礼,但是我也不白来,你看,以后你言叔华的船队在本省范围不管开到哪里都畅通无阻。”言叔华赶紧感谢,并且和那些管事一个个握手致谢。张博文见状,早就在准备好了的开张礼品里面再各放三十个大洋。礼品本来是一人一个袋子,里面有常州特产,一把黄杨木梳子,上面刻着裕丰泰。还有几样精致糕点,是用裕丰泰的珍珠米做的,发给朱老大带来的人。朱老大带着他的手下告辞而去。从此裕丰泰的船队在江河中运输遇到拦截,只要报言叔华的名字,就会立刻放行,畅通无阻。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商家需要的是影响力知名度,尽管言叔华不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但是这开业大吉仍然要搞得隆重喜庆,除了亲朋好友来了,包括大哥言伯华,二哥言仲华。五老爷年纪大了,不高兴舟车劳顿没有来。其他新北裕丰泰的伙计都来了。另外常州的那些头面人物包括府衙的商会的和张府关系好的也都到德泰恒参加宴会。言叔华依旧没有喝酒,忙着招呼各方宾朋。那一天常州城里传来了,青果巷的裕丰泰商行来头不小,大名鼎鼎的朱老大都带着徒子徒孙来恭贺,饭也没轮到吃就走了。德泰恒中午十几桌都是头面人物…

  商行生意火爆,除了珍珠米,同时上架的哈士蟆因为夏天的缘故,也销售旺盛,还有南北货。张博文在裕丰泰开张那天,晚上回了家。张夫人看到自己的二儿子黑了,瘦了,但是壮实,是个男子汉。又是高兴又是心痛,拉着他问个不停。晚上府里一片喜气洋洋,张夫人本来邀请言叔华来赴宴,他推说店里新开张,晚上需要加班整理,及时补货做账。其实他是不想打扰张家的幸福团聚时刻。张博文在回家后的第二天就去了米厂,他已经习惯在这里,听着机器的轰鸣,看着工人的忙碌,他觉得那是最真实的事情。张博文现在对机械很感兴趣,那个戴维李在这里的时候他就缠着戴维李讲一些机械技术问题,戴维李走后,他一直保持联系,经常去信问如何进一步改造。戴维李也不厌其烦给他回信。结果假以时日,张博文真的改进了米机。他让进料更加顺畅,副产品的收集包装更加快捷。同时改进了前道喷湿的工艺,这一切让他更像一个实业家,实干者。

  米行虽然在青果巷顺利开业,然而一开始的生意兴隆更多的是新鲜感。过了这段时间,普通老百姓和大批量购进用于经营的饭馆,纱厂,纺织厂,还是要价格便宜,好不好吃另说。米属于大宗商品,很多人不是太在意米质,能吃饱就行。裕丰泰商行里面米的销售不是太多。不过言叔华不打算降低品质压低价格。他还是一心想做出自己的品牌和名气。貌似简单的大米,其实学问太大了。早稻,中稻,晚稻,籼米,粳米,糯米,黑米,血糯,做饭的,做粥的,做米粉…各种各样,批发的米市品种齐全。裕丰泰也一样品种齐全。但除了珍珠米其他都是批发来的,没有什么价格优势,纯粹是丰富品种。而珍珠米因为加工时水分稍高一点,也不宜长期大批量贮存。特别是天热的时候,容易出虫。因此米厂小批量生产珍珠米,基本上看米行订单。开店容易守店难,言叔华深知这个道理。珍珠米是店里的一个招牌,必须坚持,其他的大批量的普通米当然会生产,但是要从人家手里抢单子,谈何容易。这需要时间和机会。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去抢,既败坏名声,也会因为恶性竞争没什么利润,得不偿失。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是做人行商大忌。自己店里的生意那要靠时间,信誉,实惠,才能做大,目前的盈利维持店堂开支,米厂有一部分利润已经不错了。言叔华还是继续用船队往无锡米厂送稻谷。这个利润还是不错,可以维持米厂生存,略微盈余。而这些盈余都被言叔华用在结交朋友,打点人情,结交了不少各方面的人。另外就是不断完善店堂的米厂的设施。这第一年到年底,三方股东坐一起算账没有盈余和红利。这也是意料之中,史秉正根本不想股份红利,张道台看到儿子走上正道高兴都来不及,何况张博文工资也不低。

  张道台把言叔华介绍加入了常州商会。那可不是一般商人可以进入,必须要有头有脸的官员士绅联名推荐,商会会长召开理事会同意。商会每个月都有活动,召集各成员讨论研究新的商业,工业动向。这段时间,通过商会,言叔华结识了很多朋友,有生意场上的,比如其他米行的老板,有一些工厂的经理,纺织厂,纺纱厂。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经营中的问题,国家大事,局势走向。从他人的只言片语言叔华学习到了很多,特别是商会会长高逸夫。特意找机会和言叔华谈了一次话,内容是言叔华是商会年纪最小的会员,应该与其他会员不一样,更有追求,更有理想,作为一个十六岁就在上海滩做过经理的人,应该做儒商,有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的思想。要多看些书,眼界更加开阔。孝敬父母,造福乡里。言叔华十分受教,一一答应,从此有了时间经常回新建,多陪陪父母。看到乡里需要改进的事情,比如修桥铺路,族里孩子读书,都是慷慨解囊。言三爷慢慢的远近闻名。

  高逸夫可不简单,出身官宦,从小饱读诗书。十几岁考中秀才,二十岁乡试中举,高逸夫不光看四书五经,他早就接触一些新思想。看过魏源,严复,梁启超等人的著作,《海国图志》《天演论》《原富》,一心支持洋务运动。大清朝亡了以后,仕途无望,改做实业强国。在常州率先办起纱厂,二十年来,他的龙城纱厂规模很大,产品外销到上海,南京,北平,甚至还有出国。除了很多工人上班,有稳定收入。他还带动了纺织这个产业。周边大大小小很多纺织厂。他都无私给予技术支持,有时候只要品质达到标准还帮助销售。成立了纺织同业公会进行行业质量自查自纠。他常说,独虎不敌群狼。建立一个企业集聚,产品多样的纺织行业高地,既能节省资源,聚集人才,又可以吸引大量的客户前来采购,使常州成为中国的纺织名城,因此高逸夫在人们心中威望极高。这些也给言叔华的很大启发。是的,家乡也有一些收购稻谷的商人,但是都只是作为一手贩子,收到稻谷,转手给米厂。赚取一点点差价。而且收购过程中克扣斤两,坑害农民。甚至偷盗稻谷,名声极其不好。有很多人称粮贩子为粮耗子。现在新北乡裕丰泰粮行开张以后,农民都到粮行来卖粮,断了粮贩子的生计人,粮贩子到处造谣说裕丰泰克扣斤两,付的钱里面还有假的。三人成虎,居然很多人信以为真。给粮行的收购带来很大麻烦,这几个月就明显收购量减少,都快够不上郭老大他们的船运费用了,这是个大问题。得想办法打击这种造谣生事,但是只是打击并不妥,会树立更多的冤家,如果能想到办法把这些人组织起来,成立稻米产业公会,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统一的收购价格,利润按照收购量分配,比他们原来赚的多,稳定的多。能合理组织利用这些人,形成一个稻米行业基地,那将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既利于自己也利于商贩更利于农民,这样一举多得的大好事,能做成的话,实现了高逸夫对言叔华造福桑梓的期望,更实现了自我价值,五叔常说大丈夫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就是一个儒商的准则。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