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乌克兰 古代言情

仵作登不得台面?我偏要让死者言

第35章 新来的大夫苏棠

  沈知棠上前一步,温和地说:“大婶,我是新来的大夫苏棠,让我看看吧。”

  妇人打量着她,眼里带着几分疑虑:“你这么年轻……”

  “苏姑娘医术好得很,是世子爷特意请来的。”秦掌柜在一旁帮腔。

  妇人这才将信将疑地把孩子递给沈知棠。

  沈知棠熟练地搭上孩子的手腕,指尖感受着脉搏的跳动,又翻看眼睑、查看舌苔,动作沉稳利落。

  “孩子是受了风寒,加上积食,问题不大。”

  她笃定地说,拿起纸笔开药方,“我开两副药,熬的时候加姜片,一日三次,喝完发发汗就好了。”

  妇人看着她行云流水的动作,疑虑渐渐散去,接过药方连声道谢。

  沈知棠看着她抱着孩子离去的背影,心里泛起一丝暖意。

  不管是以沈知棠还是苏棠的身份,能治病救人,总是好的。

  一上午下来,沈知棠接诊了七八个病人,有头疼脑热的老人,有跌打损伤的杂役,她都一一细心诊治。

  秦掌柜在一旁看着,眼里的赞许越来越浓。

  ……

  临近午时,药铺里渐渐安静下来。

  沈知棠刚要喝口水歇口气,就见一个穿青布衫的男子走进来,目光在药铺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她身上。

  “这位姑娘,抓药。”

  男子递过药方,眼神却带着审视。

  沈知棠接过药方,指尖刚触到纸张,就觉得对方的目光像针一样扎在身上。

  她不动声色地看了眼药方,上面写着几味寻常药材,却在“当归”二字的笔画里藏着个微小的“赵”字。

  心头猛地一紧,面上却依旧平静:“稍等。”

  她转身去药柜抓药,指尖在药斗上轻轻敲击,看似在找药材,实则在给秦掌柜发信号。

  这是谢凛让自己敲的暗号,遇到可疑人物就敲击三下。

  秦掌柜会意,不动声色地走到门口,装作整理幌子的样子观察着巷口动静。

  沈知棠将抓好的药包好递给男子,收钱时指尖不经意触到对方的手,冰凉粗糙,指腹有厚厚的茧子,像是常年握刀的人。

  男子接过药包,又深深看了她一眼,才转身离开。

  沈知棠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巷口,后背已沁出一层薄汗。

  她走到秦掌柜身边,低声问:“认识这人吗?”

  秦掌柜摇摇头,脸色凝重:“没见过,眼生得很。”

  “刚才他进来时,巷口停了辆黑色马车,看着就不是寻常人家的。”

  沈知棠的心沉了沉。

  应是赵康的人,这么快就盯上了回春堂。

  “大夫,最近生意可还好啊?”

  谢凛走入回春堂,看着沈知棠沉思的模样。

  沈知棠猛地抬头,看到谢凛一身常服站在药铺门口,晨光勾勒着他挺拔的身影,心里瞬间安定下来。

  她压下眼底的紧张,走上前低声道:“刚来了个可疑人物,药方里藏着‘赵’字记号。”

  谢凛的眉头几不可查地蹙了下,目光扫过药铺门口,声音平稳无波:“人呢?”

  “刚走,巷口有辆黑色马车接应。”

  秦掌柜在一旁接口,语气带着担忧,“世子爷,这怕是赵大人的人找上门了。”

  谢凛没说话,走到柜台前拿起那张药方,指尖划过“当归”二字里的微小记号,眼底闪过一丝冷意。

  他将药方揉成一团扔进炭盆,火星子“噼啪”窜起,很快将纸张吞噬。

  “寻常药,不必在意。”

  他转头看向沈知棠,目光落在她微颤的指尖上,“下午歇业,我带你去个地方。”

  沈知棠一愣:“去哪?”

  “见个人。”

  谢凛的语气依旧简洁,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对查案有帮助。”

  秦掌柜连忙道:“世子爷放心,我这就挂歇业牌。”

  沈知棠换下医女的布裙,跟着谢凛走出回春堂。

  巷口的黑色马车早已不见踪影,只有风吹过幌子的猎猎声。

  谢凛将她引到一辆不起眼的青布马车旁,扶她上车时低声道:“是御史台的李御史,为人正直,可信赖。”

  沈知棠心头一震。

  没想到他动作这么快,已经联系上了御史台。

  她看着谢凛沉静的侧脸,明白这个少言的男子,早已在暗中布好了棋局。

  ……

  马车在京城的街巷里穿梭,最终停在一处僻静的宅院外。

  谢凛带着沈知棠走进院子,里面种着几株翠竹,一位身着青袍的老者正坐在石桌旁看书,见到他们进来连忙起身:“谢世子。”

  目光转向沈知棠时,带着几分探究。

  “李御史,这位是苏棠,苍梧县来的医女,手里有赵康贪墨的证据。”

  谢凛言简意赅地介绍,没有多余的铺垫。

  李御史打量着沈知棠,见她虽年轻却眼神坚定,便拱手道:“苏姑娘请坐。”

  沈知棠没有立刻坐下,目光不动声色地扫过院子四周。

  翠竹掩映的墙角有处新翻的泥土,石桌边缘的青苔被刻意蹭掉了一块,连老者袖口的墨渍都像是新沾上的。

  这院子看着僻静,却处处透着刻意布置的痕迹。

  她微微颔首,声音平静无波:“御史大人不必多礼,不知谢世子说的‘帮助’,具体是指什么?”

  李御史脸上的笑意僵了一瞬,显然没料到这个年轻医女会如此直接。

  他放下书卷,指尖在石桌上轻轻敲击:“自然是查清赵康的罪证,将他绳之以法。”

  “苏姑娘既从苍梧县来,定知官窑内情,若能将证据交予老夫,老夫可在朝堂上参他一本。”

  “证据自然有。”

  沈知棠站在原地未动,目光落在老者腰间的玉佩上。那玉佩成色极好,雕着常见的祥云纹。

  “但在交出证据前,我有一事不明。”

  沈知棠的声音清冽如泉,“听闻李御史上周在朝上还为赵康辩解,说他‘治政严谨,颇有政绩’,怎么短短几日就改了主意?”

  这话一出,李御史的脸色瞬间变了,谢凛也有些意外地看向她。

  沈知棠却没停,继续道:“御史台的卷宗向来严谨,不知大人能否出示一下赵康近三年的赈灾粮款账目?我在苍梧县见村民食不果腹,倒想看看粮款究竟去了何处。”

闰晴天

希望客官们喜欢,投投票,追读起来哦!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